余湘頻 /文
牽手資本市場 IPO紡企隊伍壯大2016年紡織服裝行業新增上市公司6家
余湘頻 /文

隨著2016年12月23日深交所的一聲鑼響,比音勒芬在經歷了5年的漫長堅持后,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交易。至此,2016年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達6家(名單如下表)。截至2016年底,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達303家。同時,在中國證監會排隊準備在滬、深交易所IPO的紡織服裝企業達35家,在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紡織服裝企業達172家。

2016年在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6家紡織服裝企業
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證監會排隊準備在滬、深交易所IPO的企業超過700家,其中紡織服裝企業35家(名單見下表)。在這35家企業中,喬丹體育2011年11月25日就已經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由于商標爭議訴訟一直沒有拿到上市批文;寧波太平鳥于2016年10月26日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并于12月27日在上交所上網發行,廣東萬里馬于2016年12月2日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12月28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網發行,但這兩家企業都要等到2017年才能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掛牌交易;杰克縫紉機、安正時尚集團分別于2016年12月7日和2016年12月21日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由于獲通過之后還要等待證監會的發行批文、進行發行路演等一系列程序,所以這兩家企業也都要等到2017年才能發行上市。其他企業都還在等待初審意見和上會審核。
在35家企業中有3家在遞送申報材料并被證監會受理后又由于各種原因申請暫時中止審核,它們是廈門的欣賀股份、深圳的瑪絲菲爾和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還有一家由于不能及時更新財務報表而自動終止審查。
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是一家“淘品牌”企業,旗下擁有“茵曼”、“初語”等電商品牌,原本希望沖刺A股市場成為“淘品牌”第一股,但其參股股東搜于特于12月15日發布公告稱其投資的匯美集團因自身戰略發展需要,擬對股權結構作出相應調整,因此向證監會申請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文件,從而申請證監會“中止審查”。

2016年底在證監會等待上市和審核的35家紡織服裝企業

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的62家新增紡織服裝企業
在A股IPO高門檻和漫長的審核等待面前,大批渴望和資本市場牽手的企業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在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方式,特別是在2013年12月31日起新三板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開始,在這一市場掛牌轉讓的企業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每年以3000家企業的增長速度增加。截至2016年12月31日掛牌企業已達9900家,其中紡織服裝企業達172家(2016年新增62家)。
如果把在證監會排隊等待審核的企業比喻為上市公司的后備“第二梯隊”的話,“新三板”企業可以界定為“第三梯隊”,在這里掛牌的企業首先有與資本市場牽手的強烈愿望、有希望在第三方監督下加強自我約束和規范的意愿、有在陽光下實現企業加快發展的自信,在“新三板”市場規范發展一段時間后向滬、深或海外其他證券交易所實現IPO就順理成章了。
無論是新增加的6家IPO企業,還是排隊等待的35家企業,以及在“新三板”掛牌的62家企業,服裝企業依然是主力,如果將其進一步細分的話,會發現女裝(包括電商品牌)、嬰童服飾、戶外服飾、特種防護服等子行業正在接替商務男裝、運動服、休閑服成為服裝行業成長的有生力量。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紡織工業的新興戰略增長極,目前已上市的企業只有21家,但我們從2016年正在排隊等待IPO的企業名單和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名單中發現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已經成為這兩個名單的中堅力量。在排隊等待IPO的35家企業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企業有9家,占比超過25%;在“新三板”新增掛牌的62家企業中產業用紡織品企業10家,占比達16.13%。經過全行業多年的培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一大批優秀企業正在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整個行業厚積薄發的勢頭正在顯現,同時也體現出行業已經進入了對資本的渴求階段,值得各方產業資本的高度關注。
除服裝、產業用紡織品外,家用紡織品行業作為紡織三大終端產品行業之一,其中蘊涵的優質企業也正逐步顯現,潛力也有待釋放。在排隊等待的35家企業中,家紡3家,占近8.57%,在“新三板”新增的62家企業中家紡占9家,占比達14.52%。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助理兼行業研究部主任、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秘書長,長期從事紡織服裝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運營研究和咨詢服務,編著并出版了《透視上市公司》(服裝鞋帽卷、紡織卷、化學纖維卷),第一次系統地對我國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運營情況、運營質量和運營效率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