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與動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2008年全球經濟風暴之后,沿海水產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尋求市場突破,打破水產養殖僵局,成為山東省萊州市金倉街道崔家村兩委與各大養殖戶亟待解決的問題。2016年10月,崔家村的漁民們迎來了商業契機,廣東湛江海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萊州宜澤水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實驗的南蝦北育獲得成功,打破了沿海水產養殖的瓶頸。
“我是地地道道的海邊人,父輩們常年以捕魚為生。改革開放后,人們開始在海邊進行水產養殖?!币藵伤a公司創始人曲樂斌說,20多歲時,曲樂斌就涉足到了水產養殖行業,涉足過貝類養殖、海參養殖、多寶魚及南美對蝦養殖等,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叭R州是盛產十大海鮮的濱海城市,沿海的水產養殖區和水產養殖戶比比皆是?!鼻鷺繁笳f,以崔家村為例,全村1 300余戶,從事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水產飼料等相關行業占全村60%多。然而,自2006年以來,持續幾年出現的大菱鲆、海參、扇貝等養殖市場價格滑坡的現狀,給養殖戶造成不小的損失。如何尋求自我突破,打破固有的養殖模式,構建新的養殖體系,帶領沿海的父老鄉親重拾漁家人的精氣神,也成為曲樂斌與眾多同行前輩們思索的問題。
2016年夏天,曲樂斌與幾個水產養殖行家南下廣東,走進了??粕铮涍^深入細致的了解考察和觀摩,思路大開。“山東沿海地區,特別是萊州市海域,水溫適宜,自然資源豐厚,歷來是水產養殖行業的龍頭老大,萊州灣的金倉海域更是兼具了人文地理的諸多優勢?!睆V東湛江??粕锟萍加邢薰径麻L許緒滿說,萊州素有十大海鮮之都之稱,長壽之鄉之名,更有糧倉、魚倉、幸福金倉之美譽。21 km的海岸線,天然氧吧的萬畝黑松林更是讓這座濱海新城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而得天獨厚的豐富水資源,海水無污染藻類極強的繁殖力,淡鹽水豐富,且不含重金屬以及不受四季災害影響的優勢特點,有利地沖破了南方城市受臺風、航班延誤等自然災害與突發事件的制約,減少了親蝦育苗的收益風險,同時這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對于構建以山東省為核心,輻射北京、天津和東北以及江蘇省“以一帶五”的蝦業銷售商業網,夯實了有力的基礎保障。
“目前,宜澤水產公司建立了萊州第一個,同時也是江北及山東省第一個地下水室內親蝦育苗場。”曲樂斌說,2016年7月,開始親蝦培育和商品蝦的投苗生產,目前第一批三個車間的收獲商品蝦近2.5萬kg,毛收入150萬元;另對外售蝦苗2億尾,成交額在600萬元,這僅僅是宜澤水產公司的生產試驗階段,宜澤水產公司設計的商品蝦年產量是300 t,銷售南美白對蝦苗50億尾,預計2017年能達到商品蝦年生產量100 t,銷售南美白對蝦苗10億尾。
“萊州主要是地下淡水和地下海水,其好處是能把病原體完全隔離開,養蝦育苗過程中,不會受到病害的影響,這個條件對于養蝦育苗來講是非常好的一個自然條件?!睆V東省種苗協會會長、廣東海洋大學教授葉富良說,在北方育苗采用的是一種生態育苗方法,就是用微藻。另外,再加上益生菌來調節水質,控制有害細菌的增長。這樣,在育苗過程中不用抗菌素,養殖出的蝦體質非常好,把南方的水產養殖技術往北方推廣,讓南北差距進一步減少?!吧綎|是水產養殖大省,全省三面環海,海岸線長,灘涂面積廣闊,海域微生物豐富。特別是沿海地下淡咸水資源豐富,污染物少,交通發達?!睆V東湛江??粕锟萍加邢薰径麻L、廣東湛江水生生物保健品協會會長許緒滿說,與宜澤水產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全面進行水產行業種蝦親本繁育、孵化、育苗、銷售、技術服務、水產工廠化養殖、生物制藥、水產種苗餌料、水產藥品等系列合作。
“宜澤水產公司和廣東湛江??粕锟萍加邢薰竞献鳎O立水產育苗研究基地,進行南美白對蝦親蝦育苗及成蝦養殖工廠化地下水養殖試驗。”曲樂斌說,充分利用良好的配水系統,對傳統池塘養殖的生產布局、品種結構、放養比例、操作管理等進行改造和重組,科學處理水域之間關系,達到生態高效的生產效果,使養殖品種的品質優化,獲得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開啟崔家村養殖產業轉調升級的新篇章,在渤海灣萊州沿海,形成南北親蝦養殖產業圈。
(www.bbwfish.com)
據統計,2016年湖北“稻蝦共作”、“稻蝦連作”面積達到352.68萬畝,同比增加26%,湖北省各類小龍蝦生產總面積達到465.2萬畝;小龍蝦產量達到48.9萬t,同比增加13%;小龍蝦批發市場綜合平均價格為48.09元/kg,同比上漲5%;小龍蝦養殖產值達到195.79億元,同比增加25%;養殖、加工、流通、餐飲綜合產值達到723.33億元,同比增加20%。
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于6月份完工投產,建成1 500 m2遺傳育種實驗室、1 000×667 m2(畝)良種中試基地和1 000×667 m2良種種質資源庫,通過與周邊農戶簽訂協議建成小龍蝦生態繁育基地4萬畝,帶動潛江市全年繁育小龍蝦苗種20億尾以上。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還聯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成立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小龍蝦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荊州市新增小龍蝦養殖面積28萬畝,其中監利縣福娃集團新建“稻蝦連作”示范基地4 180×667 m2;黃岡市新增小龍蝦養殖面積7.7萬畝,其中新增“稻蝦共作”面積6.1萬畝;潛江市新增“稻蝦共作”面積5.5萬畝。據全省匯總,2016年新增“稻蝦共作”、“稻蝦連作”生態種養模式51.27萬畝。
2016年以來,湖北省共推出油燜大蝦、清蒸蝦、茴香蝦、麻辣蝦球、泡椒小龍蝦等上百個線上小龍蝦品種。湖北萊克公司的麻辣小龍蝦等產品雄踞京東銷量和人氣榜首,上線僅3個月銷售額超過1 400萬元。潛江華山公司的麻辣蝦球等熟食今年網絡銷售額接近3 500萬元。潛江市小龍蝦交易中心于5月份開業,開辟了“互聯網+小龍蝦+流通”的行業新模式。全國首個小龍蝦鮮活產品交易平臺中國蝦谷網實現銷售額過億元。潛江市整合全市500多家網店、35家物流企業、60%的餐飲、80%的加工企業和1萬多名從業人員,打造了一個以小龍蝦為特色、集區域一體化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潛江模式”,為全省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示范。
為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以“健康養殖生態水產”為主題舉辦了201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荊楚行”活動,通過法制宣傳、科普宣傳、媒體監督和部門齊抓共管,督導和帶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提檔升級。在潛江市建成小龍蝦質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區,切實落實小龍蝦養殖、收購、儲運、加工、包裝、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有效確保小龍蝦產品質量安全可控、來源可追溯。在農業部、湖北省例行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中,全年共檢測產地、市場的小龍蝦樣品200批次,合格率達100%,連續第四年產地小龍蝦質量抽檢全部合格。5月份,數十噸荊州市小龍蝦直供在法國舉辦的“歐洲杯”賽場,湖北小龍蝦的產品質量再一次得到世界公認。
“15年前,湖北潛江農民探索出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的‘蝦稻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培育出殼亮肉嫩、味美品優的‘楚江紅’牌小龍蝦。如今小龍蝦已成為歐美餐桌上的珍饈、國人喜愛的佳品”,湖北省副省長任振鶴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活動上向公眾推介湖北省“楚江紅”小龍蝦,讓“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第七屆湖北(潛江)龍蝦節、首屆荊州市“荊楚味道”小龍蝦節成功舉辦,吸引了數百萬消費者積極參與和互動。“小李子”、“靚靚蒸蝦”、“蝦皇”等餐飲品牌新增連鎖分店120多家,“蝦小弟”、“霸氣小龍蝦”等名牌產品雄踞京東、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的銷量榜首,湖北小龍蝦美食正成為全國人民聚餐、網購的首選佳肴。
(www.bbwfish.com)
對于眾多喜愛吃河豚的老饕來說,盡情享受河豚的美味與保證飲食安全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矛盾。2016年9月7日,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藥監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鲀(俗稱河豚),可以有條件“合法化”食用了。
12月9日,“河豚魚有條件放開”新聞發布會在江蘇省海安縣舉行。中洋集團常務副總裁朱永祥對《通知》做了解讀:一是“養殖河豚”,即野生河豚魚不在放開之列,且養殖河鲀只限暗紋東方鲀和紅鰭東方鲀兩個品種。二是“加工產品”,放開的是加工產品,并非鮮活品。三是“魚源基地”,即加工企業的原料必須來源于經農業部備案的魚源基地。四是“加工企業”,即加工企業必須具備3個條件:擁有經營備案的河鲀魚源基地;具有河鲀魚加工設備和技術人員;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國家農業部與食藥局聯合發文,對推動中國河豚魚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江蘇省餐飲協會會長周達志說,這讓河豚魚產業從灰色地帶來到陽光地帶,合規的企業可以名正言順地養殖、加工、經營河豚魚,特別是廣大消費者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河豚魚。而對于部分技術落后,設備匱乏、規模偏小、質量失控的河豚魚養殖、加工企業而言,將無法通過相關審核。
中洋生態魚類公司總經理劉大勇透露,2016年9月,農業部公布了第一批12家單位的16個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名單,中洋集團旗下兩基地入選。11月29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專家審核通過了中洋生態魚類公司加工中心,從而使中洋集團所屬的中洋生態魚類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也是迄今唯一的淡水河豚魚加工企業。
(www.bbwfish.com)
2016年11月26日,海南省東方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有關專家,在東方市感城鎮對東方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麟洋”)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同承擔的“珍珠龍膽工廠化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與會專家對課題取得的良好進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東方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基地于10月21日和11月6日分別布池兩批該場人工授精的珍珠龍膽受精卵3 400 g和2 700 g,經孵化,在驗收時,獲得20日齡珍珠龍膽稚魚45.0萬尾,36日齡幼魚26.9萬尾[平均全長(29.5±2.5)mm],其中平均孵化率為80%,按照每千克受精卵140萬粒計,兩批育苗平均成活率10.5%。孵化出來的魚苗健康、規格整齊、活力好。
在技術方面,該項目組針對海南地區生態環境特點,重點進行了開口餌料選擇、變態期餌料轉換、水質定量化控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藝優化,由此實現了海南珍珠龍膽規?;斯し庇闹匾M展。珍珠龍膽育苗期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神經壞死病(也稱“黑身病”)、腹水病、腸炎病、皮膚潰瘍病。通過定期定量化控制育苗水體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數量,同時采用抗病毒中草藥+抗菌素對輪蟲、鹵蟲等生物餌料進行藥物強化,有效地控制了魚苗疾病的發生,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成功率。
據了解,珍珠龍膽是以鞍帶石斑(俗稱龍躉)為父本(♂),棕點石斑(俗稱老虎斑)為母本(♀),進行雜交而產生的。因其體表布滿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點而得名。珍珠龍膽不但表現出其父本的生長速度,同時又繼承了母本的強抗病力。體重在6 kg之前的珍珠龍膽生長速度與龍躉相當,是老虎斑的2倍。苗種一年可長成1 kg以上,餌料系數只有0.8。其商品魚物美價優,市場供不應求,銷售前景廣闊,被稱為石斑魚的“明日之星”。
海南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傳統上石斑魚以室外池塘生態育苗為主,其建池及配套設施投資少、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但該模式下育苗豐欠易受惡劣自然條件、敵害生物和浮游生物數量的影響,較難人為調控或提早開展養殖生產。為此,在海南地區開展珍珠龍膽工廠化人工繁育工藝研究,對于解決或彌補上述生態育苗缺陷,提升育苗產業技術和實現全年苗種的批量供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海南地區實現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
(www.bbwfis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