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燕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江蘇南京 210046)
《綱要》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見到孩子們這么熱衷于民間體育游戲,而民間體育游戲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如果將民間體育游戲與晨間室外活動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既可以體現地方特色,又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為此我專門做了一個相關的個人課題加以研究。
在班級里,我開展了一系列分層次的民間體育游戲,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有了一些心得與體會。
民間體育游戲有很多種,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合幼兒園的孩子,必須要考慮到安全性、適度性等方面。
一次,戶外鍛煉的時候,有小朋友玩“斗雞”。正當兩人玩得高興的時候,忽然一個小朋友被掀翻在地,“哇”地哭了起來。我趕緊走過去,檢查他是否受傷,然后安排他們到塑膠跑道上進行此類游戲。事后,我進行了反思,在開展這類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質地較軟的地面上進行。
還有一次,我教大家玩“炒黃豆”,結果因為是冬天,孩子穿得比較多,在玩到“炒個白云翻跟頭”的時候,孩子們就顯得比較吃力,雙手過肩翻不過來。我趕緊給他們做了調整,由雙手翻,變為單手翻。從那以后,在一個新游戲開展之前,我都會在班里選少部分的孩子進行試玩,如果可操作,就整體開展。否則,就進行改編或者更換。這樣的流程有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更加能夠提高游戲的質量,從而也增強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他們更加愿意參與到游戲中來。
陶行知先生說:“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每個人都有創造的能力,孩子更不例外。在玩體育器械時,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器械進行玩法的創編,想出多種不同的游戲玩法,并制定出相應的規則。這樣既發揮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如在傳統游戲“跳皮筋”中,原有的規則和玩法是:兩名幼兒用腿繃繩,其余2~3名幼兒邊念兒歌邊按制定好的規則跳花樣,犯規則淘汰。我鼓勵孩子除了可以念傳統的兒歌《馬蘭花》《小皮球》外,還可以把我們平時學的兒歌也編進跳皮筋里面來,多創編一些玩法,如我們將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編進跳皮筋兒歌中,還和孩子們一起創編了一些新的跳的技法,幼兒就非常感興趣,一到跳皮筋的時候,總要玩幾次。
皮亞杰強調:“教育不僅是要使幼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在玩各種各樣的民間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自由發揮,積極探索,增強了創造力、想象力。
在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時候,我從不規定幼兒一定要玩什么、和誰玩,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自由選擇游戲。因此,幼兒在玩民間游戲的時候就更自在,也更愿意參加活動了。
但是,自由并不等于“放羊”。在游戲中,我一般會以一個觀察者、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孩子們中間,進行適當的指導和組織。我認為這樣能更充分地發揮幼兒的能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時候,我一會兒當老鷹來捉“小雞”,一會兒又做“雞媽媽”來保護“小雞”。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開心極了,都紛紛加入游戲。看到參與游戲的人多了,我就把“小雞”的隊伍分成2~3隊,選好些老鷹一起抓“小雞”,這樣隊伍不至于因為過長而斷開或摔倒一片。
現在,有許多教師對晨間活動缺乏指導,在活動中任由幼兒自己玩,缺乏一定的組織性,使幼兒即使反復玩著游戲但各方面卻得不到提高。游戲的反復重復,往往使幼兒對器械活動失去了興趣。為了將民間體育游戲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我將傳統游戲“滾鐵環”和“抽陀螺”引進班級,并在淘寶網上給孩子買了一些鐵環和陀螺。在材料投放之前,我自己先將這兩種玩具的玩法學會,并組織幼兒進行玩法的學習與觀摩,然后教給孩子具體的操作方法。利用晨間室外活動時間組織孩子反復練習,加強個別指導,這樣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能玩得像模像樣了。
晨間體育活動形式雖自由,但也要有一定的目標與組織性,讓幼兒在玩中能夠有所得,這樣才能使幼兒保持最高的興趣。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兒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員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間建立深厚的感情。”其實很多的民間游戲具有集體性,強調與他人的合作性。如“炒黃豆”“跳皮筋”“丟手絹”等,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與同伴形成了合作者的關系。此外,民間體育游戲特別強調規則意識,孩子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合作、助人、謙讓、遵守等良好的社會行為規范。從中大家知道,要參與游戲就必須要克服霸道、任性等不良習慣,還要學會團結、協作、分享、援助、理解與寬容。必要的時候,還得有自我犧牲與服從的意志品質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被同伴接受與認同,這樣參與游戲,孩子才能從游戲中獲得最大的快樂。
此外,民間體育游戲還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在游戲中幼兒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成功與失敗。當游戲獲勝時,幼兒體會到的是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但是,當游戲失敗,他們就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在這個時候,我們教師應善于觀察孩子,給予必要的鼓勵與支持,激發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用豐富有趣的民間游戲去吸引幼兒,讓他們能夠在失敗之后,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出原因,繼續參加游戲。在一次滾鐵環比賽的時候,我班的滾鐵環高手韓天樂由于鐵鉤沒有握好,導致鐵環滾出了自己控制的范圍,他也因此失敗了,當時就哭了起來。我安慰他再來一次,他擦干眼淚,繼續再戰,從他堅毅的眼神我能看出他的認真與對活動的執著。在輸和贏的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具體的實踐中的一點兒體會,我覺得民間體育游戲可以挖掘的教育資源有很多,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也是無窮的。或許,它的材料不新穎,甚至還有一點兒土,但它帶給孩子的教育作用卻是靈活的;它的材料是舊的、粗糙的,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材料,但是它的教育價值是新的、細的、全面的。
在我研究的這段時間里,民間游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點點心理上的成就感,更多的是孩子們的進步與提高,從中我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將繼續把這項研究進行下去。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