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祖鋒
(浙江省蘭溪市第三中學,浙江金華 321100)
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培養創新精神的關鍵在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激發其內在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主動投入探索知識的活動中,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思維活動,思維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離開了思維活動,任何能力都難以形成和發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去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時,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探究。
1.讓學生在發散性思維中培養問題意識
教師在講課中設置的問題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也就是說,提出的問題要具有發散性,并以此為起點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例如,中學化學中有一個知識點:碘遇淀粉變藍色。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發散性的思維去思考。碘和別的物質反應會出現哪幾種顏色?淀粉是否會和別的物質結合也會與碘一樣出現藍色呢?碘和淀粉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用發散性思維去找出更多的適合的答案,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并通過實驗得以驗證。實驗設計為:將飽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過量。觀察到現象:①溶液先呈藍色。②Cl2繼續通入,藍色消失→無色。原因:①+2I-=I2+2Cl-I2遇淀粉變藍色。②5Cl2+I2+6H2O=2IO3-+10Cl-+12H+。學習中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不斷地思考和探究學習中的問題,化學實驗又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問題,更好地培養和驗證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意識。
2.在發散思維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
探究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內容,也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要在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據此設置問題,使學生產生認知方面的沖突,激發學生對未知的探索欲望,促使他們有目的地對未知知識進行探索,對問題設置要有利于學生的探究,并具有啟發性。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在初中學習到的氧化還原知識,從另一個角度電子的轉移、化合價的變化出發對原有知識進行重新發現與探索,從更深層次出發對已有知識進行重新發現與認識,從而發現新的問題獲取新的知識。
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與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理解化學現象,教學中應該本著層次性的原則科學地設置問題。也就是說應由淺入深地設置問題,通過問題的銜接與組合引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思考和探究過程中學會根據問題的層次去解決問題。在進行問題的設置時要避免問題過于瑣碎或具體,否則會造成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具體、深刻,不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有些問題含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就要注意問題的難度和層次,根據問題的層次去啟發學生思考。如:(1)有一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終能氧化成C,且B和C互為同系物,若C能發生銀鏡反應,寫出C4H8O2的結構簡式。(2)有機物甲的分子式為C6H12O2[同上]在酸性條件下甲水解為乙和丙兩種有機物,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同質量的乙和丙的蒸氣所占體積相同,則甲的可能結構有幾種?
這個題目設置的問題比較多,問題的層次也比較多,在學習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層次去學會分析和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與形成需要一定的問題環境,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興趣,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置有效、生動的教學情景,在愉快的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問題上,從而完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創設有趣的問題情景,將自己搜集到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化學故事講給學生聽,通過思索故事內容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還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用化學知識揭示生活中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認識到化學知識在人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對學生進行感官方面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的問題氛圍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往往不愿意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存在懼怕提問的心理,怕提問偏離課堂內容遭到老師批評,怕提出的問題過于淺顯遭到同學們嘲笑,怕提出的問題過多遭到老師厭煩等思想顧慮,因而在課堂上學生即使心中對學習內容存有疑問也不敢提出。面對這個問題,解決的有效辦法就是創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拋棄心中的顧慮,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問題氛圍,首先要做的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聊天、微笑等語言或肢體動作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提問,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諷刺、不嘲笑提出錯誤問題的學生等。
3.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問
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即使這些觀點與教師或是教材的觀點并不相同,也要敢于提問,為學生提問創造輕松、愉快的質疑環境,使學生放下對提問的思想顧慮,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提問,如打電話、上網、看書以及詢問身邊的人等,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形成,教學中需要創設合理生動的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在提問方面的思想顧慮,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
[1] 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化學教育,2000(06).
[2] 李宜勤.化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化學教育,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