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江蘇省南通市陸洪閘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生活中的一道陽光,是滋潤心田的殿堂。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總是最能觸動心底的柔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充分挖掘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用動人的旋律來觸動學生的心弦,用美好的情境來打動學生,用感人的形象來引領學生,讓他們聆聽、感悟、體驗,開啟學生的心智,完善學生的人格,讓他們在音樂的世界中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有人說,音樂就是最好的良藥。這確實不假。在音樂世界中,優美動人的旋律、活潑跳躍的音符、歡快律動的節拍等都能直達學生的心底,讓學生感受到美好所在。基于此,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隨著旋律一起拍手、跺腳,一起舞動、跳躍,一起哼唱、體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又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一舉多得,更重要的是,音樂已經走進學生的心靈,在與他們輕聲對話。
在《Do Re Mi》歌曲的學習中,我給學生播放了小步舞曲的旋律,讓學生隨著歡快的節拍拍手走進教室,然后雙雙擊掌落座。整個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學生的音樂熱情也被點燃。接著《音樂之聲》的原聲電影片段播出,認真聆聽了《Do Re Mi》這首插曲,被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深深吸引。猶如飛出牢籠的小鳥,七個富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再次擁抱音樂,內心的喜悅無法言說。接著,學生學習了柯依達手勢,并學唱七個音階。從第一聲部到第二聲部,學生在“音樂小博士”的帶領下,一起唱響這首音階歌。學生跟唱、合唱,甚至也會高興地拍手或跺腳,整個課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他們已經從這首曲子中感受到音樂的本色,并主動做出了回應。
最簡單的旋律,卻飽含對音樂的憧憬和向往。小學生的心弦被撥動了,他們自在地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積極參與,認真演唱,表達內心的悸動和感動。
為了打造“聲情并茂”的小學音樂課堂,我利用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將豐富的資源引入到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感官,讓學生看到、聽到、感受到,快速進入欣賞音樂的心理狀態,在特定的情境下感悟作品傳達的情緒。
在《豐收歌》的學習中,我在大屏幕上構建了豐收的情境: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秋姑娘緩緩走來,給我們帶來了豐厚的禮物。打開“秋之寶盒”,你們發現了什么呢?學生滿懷期待,等待屏幕上寶盒的打開。《豐收之歌》響起,金黃的稻谷、豐碩的果實、翻卷的西風、藍藍的天、南飛的大雁……秋天如此豐富,我們要歌唱金秋。畫面上各族人民手拉手圍成了一個圓圈,共唱豐收歌,共慶豐收年。學生也自覺地拉起手,隨著歌曲一起拍手、踏腳,應和節拍。還有的學生小聲地哼唱曲子,并用“la la la”來代替歌詞,異常地和諧。歡快的豐收舞表達了勞動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豐收的歡慶。學生情緒高漲,儼然成為慶豐收的一員,舞之、蹈之、唱之……
黑格爾說:“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學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參與到課堂中來,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深情厚意,從音樂中汲取力量,獲得美的浸潤。
除了欣賞,音樂中的情感因素要通過實踐才能更深刻地領悟。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音樂形象的塑造,讓學生領悟音樂背后的形象,并以多種形式,如演唱、合唱、表演、創作等來演繹作品,再現音樂人物形象,從而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紅星歌》的欣賞和學習中,我給學生講述了《閃閃的紅星》的電影故事,并和學生一起欣賞了其中的片段。隨后《紅星歌》播出,伴著電影畫面,立刻吸引了所有的學生。有的說:“潘冬子真是一個小英雄,他非常勇敢。”有的說:“紅星就是力量和勇氣,也是幸福和力量,襯著滿山的映山紅,我們期盼的新生活就要到來了。”還有的說:“那個小哥哥勇敢、機智、冷靜,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了艱巨的任務,我非常佩服。”是呀,正如歌詞“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學生準確把握了人物形象,并與歌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音形合一,歌曲的力量自然被他們汲取。
音樂是屬于情感的藝術,是屬于心靈的藝術。在教學中,我們要還原音樂的本色,讓學生與音樂作品深入對話,發現美、體悟美、領悟美,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塑造其完美人格,為其成長助力。
[1] 徐宏蓮.讓情感教學充實音樂課堂[J].小學時代:教師,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