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馬亞樓
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考點聚焦

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是每年高考的熱點,為此,筆者將其常見的考點分類例析于下,以期對讀者有所幫助。
考點點擊:物質的分類貫穿于中學化學的始終,主要考查中學階段常見的物質分類標準,其中,氧化物的分類和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轉化為高考考查的重點,也是該部分內容的難點及易錯點。
例1(2014年四川高考題)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金剛石、白磷都屬于單質
B.漂白粉、石英都屬于純凈物
C.氯化銨、次氯酸都屬于強電解質
D.葡萄糖、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物質分類的有關知識。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金剛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單質,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單質,故A正確;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是純凈物,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次氯酸鈣和氯化鈣的混合物,石英是二氧化硅,屬于純凈物,B錯誤;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完全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是強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存在電離平衡的是弱電解質,氯化銨是強電解質,次氯酸是弱電解質,C不正確;蛋白質是高分子化合物,而葡萄糖是單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確。
答案:A
評注: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分類,明確有關概念與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考點點擊:膠體的本質特征是膠體的微粒直徑介于 1~100 nm 之間。膠體的性質有:布朗運動、丁達爾效應、電泳、膠體的聚沉等,高考重點考查利用丁達爾效應這種膠體特有的性質來區別膠體與溶液。
例2(巴彥淖爾模擬試題)關于膠體和溶液的區別,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溶液呈電中性,膠體帶有電荷
B.溶液中溶質微粒一定不帶電,膠體中分散質微粒帶有電荷
C.溶液中分散質微粒能透過濾紙,膠體中分散質微粒不能透過濾紙
D.溶液中通過一束光線沒有特殊現象,膠體中通過一束光線出現明亮的光帶
解析:膠體本身不帶電,但是其表面積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離子而帶了電荷,故A項錯;溶液中的溶質若是不和溶劑反應的非電解質,則不導電,B項錯;膠體可以透過濾紙,C項錯;丁達爾效應可以用來區分溶液和膠體,D項正確。
答案:D
考點點擊:電解質(包括酸、堿、鹽、水等),非電解質(包括非金屬氧化物、NH3、大多數有機物等)和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弱堿、少數鹽、水等)。判斷化合物所屬的類型是高考的熱點之一。
例3下列物質的水溶液都能導電,但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
A.CH3COOH B.Cl2
C.NH4HCO3D.SO2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非電解質的含義和判斷,CH3COOH、NH4HCO3是電解質。氯氣為單質,所以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SO2本身不導電,溶于水后形成的H2SO3導電,SO2是非電解質。
答案:D
例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強電解質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質分子,弱電解質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質分子和離子
B.強電解質的水溶液導電性強于弱電解質的水溶液
C.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弱電解質都是共價化合物
D.強電解質易溶于水,弱電解質難溶于水
解析:強電解質溶于水后,全部電離,不存在溶質分子,而弱電解質溶于水后,只部分電離,存在電離平衡,水溶液中存在溶質分子和離子,故A正確。溶液的導電性是由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所決定的,若強電解質溶液是稀溶液,則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導電性就很弱,故B不正確。強電解質部分是離子化合物,部分是共價化合物,如H2SO4是強酸,也是強電解質,但屬于共價化合物,故C不正確。電解質強弱與溶解性大小無關,如BaSO4難溶于水,但屬于強電解質,而NH3·H2O易溶于水,但屬于弱電解質。
答案:A
例5(2016上海)能證明乙酸是弱酸的實驗事實是
( )
A.CH3COOH溶液與Zn反應放出H2
B.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與Na2CO3反應生成CO2
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變紅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弱電解質的判斷。解題時依據弱電解質的概念進行判斷即可。A選項只能證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證明其酸性強弱,故A錯誤;CH3COONa的水溶液顯堿性,由于NaOH是強堿,故可以證明乙酸是弱酸,即B正確;C選項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強,但是不能證明乙酸是弱酸,故C錯誤;D選項可以證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證明其酸性強弱,故D錯誤。
答案:B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評價,涉及酸性強弱比較的實驗方法,關鍵是原理的理解,難度不大。
考點點擊:對于復分解反應,若生成難溶物質、難電離或易揮發的物質中的一種,均可發生;對于氧化還原反應,通常遵循“強制弱”的規律,即強氧化劑可以制取弱氧化劑,強還原劑可以制取弱還原劑。
例6(2014閔行區二模)下列變化能夠實現的是
( )
①弱酸與鹽溶液反應生成強酸 ②兩種氧化物發生反應有氣體生成 ③兩種酸的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 ④復分解反應中既沒有生成水,也沒有生成沉淀和氣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弱酸與鹽溶液反應若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以生成強酸,如氫硫酸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化銅沉淀與硫酸,故①正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故②正確;氫硫酸與亞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呈中性,故③正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難溶物、難電離物或易揮發性物質,醋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醋酸和氯化鈉,既沒有生成水,也沒有生成沉淀和氣體,故④正確。
答案:D
例7下列變化必須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的是
( )
A.Cr2O2-7→CrO2-4B.HNO3→NO2
C.SiO2→Si D.CH3CH2OH→CH3CHO
解析:必須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這說明該微粒是還原劑,失去電子,有關元素的化合價要升高。在轉化Cr2O2-7→CrO2-4中元素的化合價均沒有發生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在轉化HNO3→NO2中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需要加入還原劑,B錯誤;在轉化SiO2→Si中硅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需要加入還原劑,C錯誤;在轉化CH3CH2OH→CH3CHO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劑,D正確。
答案:D
考點點擊:離子反應的實質是離子的重新組合,可以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反應的實質。一般情況下會在選擇題中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在填空題中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在書寫與判斷時要注意兩個守恒、物質是否可拆、物質的用量、是否漏掉某種離子等方面。
例8(2016江蘇)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
A.將銅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Na2SiO3+2H+H2SiO3↓+2N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由題給離子方程式可知,將銅插入稀硝酸中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即A錯誤;B選項中電荷不守恒,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應為2Fe3++Fe3Fe2+,故B錯誤;由于氨水是弱堿,不能溶解氫氧化鋁,則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NH3·H2OAl(OH)3↓+3NH+4,C正確;硅酸鈉為可溶性鹽,不應該用化學式表示,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的離子方程式為: SiO2-3+2H+H2SiO3↓,D錯誤。
答案:C
【評注】掌握相關物質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的原理是解答的關鍵,判斷離子方程式正確與否時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1)檢查反應能否發生,例如銅和稀硫酸等。(2)檢查反應物、生成物是否正確,例如選項A。(3)檢查各物質拆分是否正確,例如選項D。(4)檢查是否符合守恒關系(如: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等),例如選項B。(5)檢查是否符合原化學方程式。
例9(2015山東)下列表示對應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2-3+2H+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過量SO2:SiO2-3+SO2+H2OH2SiO3↓+SO2-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H3·H2O:Al3++4NH3·H2O[Al(OH)4]-+4NH+4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解析:稀硝酸與Na2SO3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SO2-4、NO和H2O,A錯誤;過量的SO2與Na2SiO3溶液反應生成HSO-3,B錯誤; Al(OH)3不與弱堿反應,所以 Al2(SO4)3與過量氨水反應生成Al(OH)3,C錯誤; Na2O2與H2O反應生成NaOH和O2,NaOH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和Na2SO4,兩個方程式加和可得離子方程式,D正確。
答案:D
考點點擊:離子共存知識是高考的重點,該部分考查的內容包括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電離與水解、溶液酸堿性的計算、電極反應式的正誤判斷、離子的推斷等。解此類題時要注意:看清題干中的要求和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例10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是
( )
A.NH+4、Ba2+、Br-、CO2-3
B.Cl-、SO2-3、Fe2+、H+
C.K+、Na+、SO2-4、MnO-4
D.Na+、H+、NO-3、HCO-3
解析:Ba2+和CO2-3反應生成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錯誤;SO2-3和H+反應生成SO2,不能大量共存,B錯誤;C中四種離子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C正確;H+和HCO-3會反應生成CO2、H2O,不能大量共存,D錯誤。
答案:C
例11制備(NH4)2Fe(SO4)2·6H2O的實驗中,需對過濾出產品的母液(pHlt;1)進行處理。常溫下,分別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質,反應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組離子正確的是
( )
A.通入過量Cl2:Fe2+、H+、NH+4、Cl-、SO2-4
B.加入過量NaClO溶液:NH+4、Fe2+、H+、SO2-4、ClO-
C.加入過量NaOH溶液:Na+、Fe2+、NH+4、SO2-4、OH-
D.加入過量NaClO溶液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2-4、Cl-、ClO-、OH-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解題時根據離子之間不能結合生成水、氣體、沉淀、弱電解質,不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等,離子才能大量共存,并結合母液中含有(NH4)2·Fe(SO4)2·6H2O中的相應離子,利用離子共存的觀點分析解答即可。由于氯氣與還原性離子Fe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不能存在二價鐵離子,即A錯誤;Fe2+有強還原性,酸性條件下ClO-離子具有強氧化性,兩者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共存,故B錯誤;C中Fe2+、OH-結合生成沉淀,銨根離子與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不能共存,故C錯誤;D組離子之間不反應,能共存,加入過量NaClO溶液和NaOH的混合溶液,離子之間也不反應,能共存,故D正確。
答案:D

陜西省永壽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