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
你想認真投入工作,你的大腦卻 不給予支持,大腦開始抗議了。于是, 你加班到深夜,回家時發現沒帶鑰匙; 在打開文件夾后怎么也想不起來究竟 要打開哪個文件;晚上睡不著,白天哈欠連天……
有人說這是因為自己老了,沒有年輕時腦子好了。大腦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就像我們的牙齒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各種問題一樣。雖然也許和年齡相關,但并不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可能更多取決于我們對待它的方式。為了牙齒的健康,你養成了每天刷牙的習慣,可是你對大腦這個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做了些什么呢?
美國醫學專家,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及腦部影像專家丹尼爾·亞蒙,講述了自己的一個故事。這位開設世界聞名的亞蒙診所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杰出學者,曾榮獲多項寫作和研究獎項,出版十九本書、發表過科普文章并制作成錄音帶和錄影帶。他說:這些年來,我親自為自己做過10次腦掃描,以檢查它的健康狀況。我在37歲時掃描的結果顯示出,我的大腦飽受毒害、起伏不平,這與其強大的功能的確不相稱。起初,我并不理解其中的緣由。我這輩子幾乎滴酒不沾、從不抽煙,也從未吸過毒,可為什么我的大腦看起來會這般糟糕?在了解到有關腦健康的知識之前,我有很多不良的用腦習慣,例如,我幾乎全靠快餐食品和蘇打汽水過活,像瘋子一樣拼命地工作,晚上很少能睡夠五個小時,并且極度缺乏運動。那時候,我的體重超出了標準體重7公斤。我還得與關節炎抗爭,否則與孩子們玩耍時,下樓梯都有困難。年僅37歲的我,常常自嘆,我真的是老了!
最近一次腦掃描是在52歲,這次的掃描結果顯示,盡管一般情況下腦的活性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但我的大腦看上去要比第一次健康、年輕許多。我這種反常情況的原因何在呢?因為看過其他人的掃描結果后,我逐漸形成了對健康大腦的羨慕之情,并且希望自己的腦狀況能夠得到改善。在研究健康的同時,我把知道的知識付諸實踐,為此我不僅收獲了一個“氣色”更好的大腦還感到身體比以前更有活力、更加健康了,體重減下來了,體態有很大改善,關節炎沒了影蹤,皮膚看上去也光滑了許多。
究竟,我們的大腦喜歡怎樣的生活呢?
大腦不能抵抗的誘惑
你帶著從遠古穿越而來的大腦感受新鮮刺激的世界,因為這是你喜歡的。當然新鮮刺激也是它喜歡的,不過這對它來說有些應接不暇。在叢林中動植物都懂得保護自己,將自己偽裝起來,盡量不被發現。因此大腦對于外界信息特別敏銳,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立刻引起它的注意。
然而現代社會卻不同,幾乎所有工業產品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吸引人注意的,尤其是那些可以同時調動起人類視覺、聽覺的變換動態刺激更是如此。你有沒有過打開電視后眼睛卻盯著旁邊的白墻?這簡直是對意志力的挑戰!研究發現,互聯網這種多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平均每分鐘人們的注意力會切換7次。過多的刺激加重了大腦認知資源的負荷,讓大腦一直處在一個無法平靜的情境之中。這也就是下雨天開鎖公司的生意格外好的原因。
大腦不能適應的“宅”生活
從前大腦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是它駕馭著人類祖先在動物界中并不算強壯的身體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了生存,人類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20公里。甚至有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比其他動物更聰明的大腦,就是因為人類在運動、行走中不斷地解決問題。人類雖不健壯,跑得也不夠快,但人類可以稱得上是最有耐力的動物,可以不停地奔跑,要知道,有學說認為人類曾經是靠不停奔跑使獵物精疲力竭而獲得食物的。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非常明顯,它使得更多新鮮血液攜帶著大量氧氣通過大腦,給大腦豐富的滋養。同時運動可以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
所以現在你知道“宅”人的生活意味著什么了吧?腦細胞會因為“幽閉恐懼癥”郁悶地消沉下去!
大腦不能應對的多重任務
再審視一下我們的工作狀態:一邊做著報表,一邊聽著音樂,不時刷一下微博,或被提醒收到新的郵件……你可能覺得同時處理幾個任務效率高,卻苦了你的大腦,因為它從來不能同時處理這些意識層面以上的任務,必須在這些任務之間一項一項地切換。這就好比一個人同時接聽幾個電話,看似他同時拿著幾個電話,但事情還得一個一個地說。和第一個人說完,再和第二個人說,回到第一個人時還要想想剛才跟他說到哪了。大腦也一樣,在幾個任務之間切換是對大腦短時記憶的考驗。
當你開始做報表時,血液迅速涌向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前壁,于是大腦的執行網絡被激活,你開始進入寫報表的狀態。這時系統提示你收到了一封客戶的郵件,這時大腦需要脫離寫報表模式,喚起郵件模式,提示大腦將注意力轉向郵件,并調動與郵件相關的記憶。當你回復完郵件,重新將注意力轉回報表時,以上過程還要再重復一遍。
這就是總是問自己:“咦,我剛才做到哪了?”你的原因。
大腦不能承受的壓力
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大腦會處于一個特別的狀態——應激狀態,這時候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吹響身體各個器官的集結號,準備應戰。潛力就這樣被調動起來了,這時的人可能完成一些平時無法完成的任務,司馬光就是在此情境下急中生智砸的缸。但人不能總是處于應激狀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剛開始壓力還是動力,到后來壓力就是煮死青蛙的溫水,這個比喻不科學,應該說“壓力是殺死海馬的皮質醇”。壓力使得腎上腺分泌皮質醇,而皮質醇過高則可以殺死大腦中對學習和記憶起到關鍵作用的海馬。
大腦不能缺乏的睡眠
如缺乏睡眠,大腦就像進入了血汗工廠——不但生活不好、工作環境惡劣,還超時加班。睡覺絕不是無故曠工、浪費時間。實際上在你睡覺的時候大腦一點也沒有休息,而是在緊張地整理你這一天所攝入的信息。如果你堅持5天不睡覺,很可能出現老年癡呆的癥狀,并且伴隨嚴重的判斷力缺失、幻想。大量研究證實,缺乏睡眠的人語言能力、創造力和制訂計劃的能力都會降低,這很可能與缺乏睡眠后,大腦前額葉皮層活動降低有關。
缺乏睡眠不僅影響大腦認知功能,更會對人體免疫力產生嚴重打擊,因此缺乏睡眠者被一些人認為是可能會“過勞死”的高危人群?!敖袢帐陆袢债叀辈⒉皇莻€好習慣,把問題留到明天解決也許會得到更好的答案,這一點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門捷列夫一定同意。
大腦不喜歡高熱量的飲食
來自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和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專業人員認為,飲食對于大腦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有影響的。飲食中注意減少熱量的攝入,多吃水果、干果、蔬菜、魚肉和雞肉,可以降低與年齡相關的認知下降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發展的風險。所以,愛吃油炸食品等高熱量食品的人還是注意節制吧。
想讓大腦創造更大的價值就得了解并尊重它的生活方式,這個問題在發達國家似乎受到了更多科學家和普通人的關注,而在中國卻很少有人重視。
在你每天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保養皮膚的時候,是否想過關愛一下大腦——這個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摘自《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