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釗
對于全面推進的法治中國建設來說,僅有政治上的戰略決策還不夠,還必須附之以戰術上的具體方法。
“法治戰略需要戰術(法律方法)的配合”是一個中國語境的命題。在中國,首先是政治上開啟了法治戰略,然后發現政治上法治戰略與法學上法律方法、技術是割裂的,在法治戰略中沒有法律方法的位置,戰略布局沒有戰術的配合。當我們思索法治戰略與戰術結合的時候,卻又發現很多西方政治家提出了警惕法律方法在法治戰略中走向極端的問題,認為過于細膩的法律方法很可能引領思維走向法治的反面。
正確的法治戰略需要細膩的法律方法予以實施,需要在法治中國戰略中注入如下三點:第一,在教義學基礎上塑造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第二,構建法治意識形態,重視法治意識形態推進法治的意義;第三,重視法律職業化建設,用司法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法治戰術有幾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堅持用法的一般性構造法治的原則,把政治戰略轉變為法治方式;第二,社會矛盾需要轉換為法律關系,才能實現法律對行為的規制;第三,在法治戰術上必須處理好法律的穩定性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性之間的關系;第四,法治戰術的意義在于避免實施法治可能出現的矛盾與風險。
在中國,需要把法治戰略與法律方法、技術結合起來,強化形式邏輯對法治思維形成的作用,推進法治的階段性戰術,籌劃實施法治的具體方法。
(摘自《法學論壇》,2016年第5期,第5-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