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在城西游逛一整年
記者 丁云
春節期間,18萬人次游覽了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尤其西部生態城的兩個國家4A級景區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和中國刺繡藝術館景區,更成度假游焦點。太湖一號房車露營公園、杵山生態公園等,也吸引了如織游人。
立春一過,新生的力量與氣息就開始慢慢蓄積,看起來沒什么動靜,實則隨時有可能爆發。這樣的日子,走入大自然最好,唯有多觀察,多比較,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而地方嘛,當然選生態、自然的,比如西部生態城,總面積45平方公里,25公里太湖岸線、10多座大小山脈,已建成的,正在建設的,一個一個地方游,踏春、嬉夏、望秋、探冬,足夠轉上一整年。
水壤交錯,茭蘆蓮菱、魚蝦蜄蛤,白鷺飛天、蛙鳴鳥啾,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無疑是西部生態城一顆最耀眼的明珠,也是蘇州地區最完整的生態濕地之一。
作為蘇州地區最完整的生態濕地之一,那里就是“大自然”。
你可以看到黑天鵝在天鵝湖上飛翔、飄游、嬉水、覓食;躋身于全國三大熊貓館之列的大熊貓科普館依水而建;櫻花堤區域內的水森林以水杉為主,候鳥在其中穿梭飛翔;熱帶沙生植物科普館里包括了美洲植物區、非洲植物區和澳大利亞植物區等,木百合科、仙人掌科、 龍舌蘭科、百合科、景天科等100多種植物一一被展示。
大小貢山
全面超越6D電影技術的XD影院里,可以真實體驗濕地探險的刺激,追趕、奔跑、穿梭于最原始的非洲濕地之間。水上活動中心,沖鋒舟、皮劃艇、水上自行車、碰碰船等項目都這里在碧波蕩漾中體驗。太湖春天里湖景餐廳,享用美味的時候觀賞水鳥們,也是少有的經歷。
濕地公園每年有大量常規性的歡樂趴。1月初至2月底,萬只遷徙候鳥大批南遷過冬,公園是蘇州最佳候鳥觀賞地;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的春季有稻草人藝術節;7月初至8月底,夏季沙灘水世界熱力迎客,2萬平方米黃金沙灘可同時容納10000人游玩;秋季的金秋家庭節進行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距離濕地公園不遠,是西部生態城下轄的鎮湖,蘇繡發源地,刺繡從業人員達12000人,占鎮湖全部勞動力的三分之二。姚建萍、盧梅紅、梁雪芳等刺繡工藝師的作品屢屢被作為國禮,經由國家領導人之手贈送給外國嘉賓。在鎮湖,刺繡藝術的精湛,能讓即使不懂行的人,都嘆為觀止。每年秋季,西部生態城還會舉辦中國刺繡藝術文化節。
位于米泗山的太湖一號房車露營公園,原本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宕口,納入西部生態城的規劃視野后,煥發了新生,成長為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全、標準最高的房車露營公園。
以去年10月,第六屆中國(蘇州)房車露營大會為例,說說房車趴有什么好玩的。
首先有房車產業展覽,細分有房車、游艇、高端產品等分展,高端產品涵蓋了私人飛機、豪華轎車、哈雷摩托、高爾夫、奢侈品、自行車、高端物業等,呈現了水陸空多種旅行方式。
會上有各種游園活動。既有國內外樂隊盡情歡唱的彩虹房車音樂節,也有穿上VR體驗設備,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體驗西部生態城美景的VR體驗活動。露天電影院讓人舒適地換一種方式看場電影,有點懷舊,有點新奇;集裝箱主題潮趴充滿了意向不到的創意及奇思妙想的混搭樂趣。
房車露營公園比想象得有趣
大熊貓還是吸粉大V
看秀娘們飛針走線也是興致
欣賞了展覽,玩了游園活動,嘴巴里和手里還空蕩蕩的啊。沒有吃的,喝的,怎么行?所以房車露營大會還有美食,且結合了創意。2016年,一個移動式創意房車咖啡店將房車與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吸引了大量參加房車露營大會的觀眾,駐足體驗,人人都要來上一杯房車咖啡店調制的咖啡。
在房車露營公園旁邊,是占地39.6公頃的杵山生態公園,原先是一片廢舊魚塘,被打造成一個集生態環保濕地、娛樂休閑旅游、國際專業垂釣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型主題公園。
2016年5月,率先舉辦了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高新區管委會等主辦的國家一類賽事“2016年中國垂釣電視直播精英賽FTT-江蘇蘇州站”,作為中國競技池釣最受關注的品牌賽事之一,吸引了來自全國500多位釣魚愛好者參加比賽。
12月,又舉行了2016年中國釣魚大師巡回賽蘇州站比賽。
杵山生態園環境優美、場地開闊、各項配套設施齊全,擁有6個標準競技池,已是我國目前基礎設施及綜合考核名列前茅的國家級競技釣魚比賽場地。
“漫步于花間戲微風,嗅遍野撲鼻花香,置身于花海仙境,接受來自于圣潔之花的洗滌,可以讓目光清透、靈魂純凈!”
每年“到高新區太湖邊看花海”已成為蘇州人的一項日程。西京灣生態農場的花田區,花海占地111畝,被盈盈太湖水環抱,遍植紫色馬鞭草、黃金菊、粉黛亂籽草、茶梅等花卉,被譽為“蘇州北海道”。
西京灣生態農場不只有花海,它的規劃面積達3805畝,有牧漁區、桑田區、草坡區等,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相結合,游人可充分體驗漁耕文化、森林文化、農事文化的樂趣。
農業觀光不只是在西京灣,西部生態城在沿太湖大堤27平方公里范圍內,都規劃打造休閑農業帶,目標都是為打造成太湖沿岸首屈一指的綠色農業和旅游觀光結合的休閑目的地。
而位于高新區太湖沿線的湖濱生態游憩帶—馬山至米泗山段,已對市民免費開放。它的主體以“水上棧道”為主,大堤上一條約千米的透水材質慢行系統,主線及支線合計總長約2公里,宛如一條“長龍”穿過太湖水面,沿岸線種植了再力花、醉魚草、荷花等多樣性水生植物。
岸上有喬灌木,外圍水域布置有浮筒浮島種植綠化等,整體的綠化環境豐富而有層次。
蘇州不缺茶園,缺的是一片可以成為風景的茶園。在太湖大堤旁邊,新盛茶園屋前有湖,屋后有山,湖是太湖水,山是新盛山。山坡上,一畦一畦茶樹成行,漫山遍野的茶與太湖相應,恍若到了世外桃源。
待到新茶上市,在茶園里聞著屋后茶香,望著眼前煙云如畫的太湖水,喝茶心境想必也不一般。
太湖大堤旁還有的未來感十足的馬山游客中心,建筑面積9500平方米,外觀設計與湖濱環境相配,顯得異常和諧相融。屋頂采用了世界先進的雙層鋁鎂板,其ETFE膜配合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與北京水立方相同,全年發電量近20萬度,能滿足服務中心自身耗電量36%。服務中心配套的雨水綜合收集系統可用于綠化澆灌用水、道路沖洗,非傳統水利用率達到42.2%。
整棟建筑節能、綠色、環保,位列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節能環保建筑最高標準——綠色三星建筑。
在整座西部生態城,都踐行低碳、環保、綠色。區域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建筑及慢行系統,運用現代環保技術解決城市污染。
位于太湖濕地公園門口以西,西京村主干道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佛塔。
寺廟山門里都有四大金剛,萬佛寺也有,不過此四大金剛非泥塑亦非木雕,而是四副精美的刺繡畫像。
萬佛塔前有一塊不凡的石碑,“萬佛寶塔”四個大字出自趙孟頫的手筆,落款的時間“大德丁未清明之日”,距今708年。石塔建造年代更早,考證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至少850多年的歷史。就連塔西側的古銀杏樹,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樹古塔,相得益彰。
萬佛塔的形制特別,既不同于我國傳統的重檐寶塔,也不同于從印度傳入我國的瓶形塔(喇嘛塔)。1997年,修復專家評價,萬佛石塔在國內同類建筑中絕無僅有。而蘇州大學華人德教授撰寫的《重修萬佛寺碑記》里說,萬佛寺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初名澄覺精舍,院內有臨濟宗十一世、秀峰寺開山祖佛智裕禪師的舍利塔。
到萬佛寺去的游客并不多。寺里也不收門票,可自由參觀。當溫暖的光線灑在石塔和古銀杏樹上,周圍十分安靜,唯有風兒穿過樹葉的聲音。
觀鳥,是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的經典保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