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慶元縣實驗小學楊皓凱
指導老師陳月霞
貓和鴨子
浙江省慶元縣實驗小學楊皓凱
指導老師陳月霞
從前,在一個農夫家養著一只貓和一只鴨子。它們互相看不上眼,常常是你睡你的,我玩我的,即便好不容易搭上話,也是不超過三秒就吵開了。
有一天,農夫又像往常一樣去農田里干活。貓正躺在院子里的樹下睡覺。突然,一陣“嘎嘎嘎”的叫聲把它吵醒了。貓睜開眼一看,原來是那只死鴨子正扇著翅膀,沖著門外一條流浪狗“嘎嘎嘎”叫呢。
“喂!我說你叫什么叫!難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聲音有多難聽嗎?”貓怒氣沖沖地對著鴨子說。
“喲!你的聲音倒是好聽。”鴨子白了貓一眼說,“都像你一樣睡懶覺,家都讓賊給偷了!”
“什么?你敢說我懶?那我問你,昨晚我在地窖里抓耗子的時候,是誰的呼嚕快把房頂都快震塌了?”貓生氣起來說。
“說是抓耗子,誰又知道你在干什么?今天早上我還聽到主人又在罵那只肥鼠呢‘該死的耗子,又啃了我的地瓜……’”鴨子越說越神氣,仿佛它現在就是主人似的。
貓更加生氣了,一個箭步沖到鴨子面前說:“呸!一整天撅著屁股,只會在院子里嘎嘎來嘎嘎去的人,數落起別人倒還理直氣壯!你倒是說說看你都有什么能耐?”
“我就是有能耐!就是有能耐……”
就在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之際,那只原本走遠的流浪狗不知什么時候又回來了,悄無聲息地溜進主人的廚房,叼走了主人唯一的一塊火腿肉。等貓和鴨子回過神來,狗早跑遠了。
貓和鴨子后悔不已,如果它們倆不吵來吵去,就不會給流浪狗有可乘之機了。從那以后,它們倆就和好了。
【吳老師的話】
童話故事的創作,要有奇妙豐富的想象,曲折有趣的情節,健康積極的意義,來源于現實生活等特點。對于三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滿足這些特點還是比較難的,而本文的小作者找到了一條學習寫作的捷徑——模仿,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本文以貓和鴨子由不和到和好為線索,將故事串聯起來,其中最為精彩的是貓和鴨子吵架的對話描寫,把貓和鴨子的特點展露無遺。我們能從文章中看到《陶罐和鐵罐》的影子。在對話中提示語放在不同位置,使語言描寫更加生動。小作者沒有采用對比的寫法又使文章與《陶罐和鐵罐》不一樣,不會讓人感覺到雷同。而流浪狗這一角色的描寫,使故事的情節有了變化,它的兩次出場都推動了故事的發展,這個設計非常巧妙。
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在對話描寫中的提示語“說”字用得比較多。可以換成“吼、叫、怒罵”等詞,當然想象一下貓和鴨子吵架時會是怎樣的場景,加上動作描寫,比如“貓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鴨子把翅膀揮得啪啪響”等,這樣故事的畫面感就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