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2016年是云計算在中國快速落地的一年,尤其是公有云和混合云的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9月7日,由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的AWS中國(北京)區域正式商用。從2013年底宣布進入中國市場以來,AWS在中國一直采用有限預覽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現在,AWS終于可以挺直腰桿。未來,AWS在中國的業務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AWS剛宣布進入中國時,就有人在喊“公有云市場的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中國本土的云計算廠商將何去何從?
好在中國的云服務市場還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市場空間足夠大,云服務商只要定位清晰,有自己的特色,就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AWS、微軟、IBM的云服務都已經在中國落地,但這并沒有對中國本土的云服務商造成想象中那么大的沖擊,以阿里云、騰訊云、首都在線、青云、UCloud、華云數據等為代表的中國云服務商也在快速擴展,其中阿里云在規模上擁有優勢,并且已經大步走出國門。
國外云服務商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通常會有一些水土不服,它們要了解和熟悉中國的法律規定、行業監管要求,布局數據中心資源等。相比國外云服務商,中國的云服務商“近水樓臺先得月”,更貼近用戶的需求,具有完善的資質、比較好的數據中心布局,并且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勇于創新,足以與國外云服務商分庭抗禮。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云服務功能的全面性、技術的領先性,以及云應用的某些觀念上,中國廠商和用戶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
那么,這種差距該如何彌補呢?
實踐出真知。首先,無論是中國廠商還是用戶,必須更多地實踐,在應用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差距,不斷豐富云服務的功能,加深對云應用的理解。
其次,保持開放的心態,緊跟全球云計算市場發展的趨勢,加快對最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不斷完善現有云平臺的建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差異化的服務。同時,中國云服務商應該敢于在某些細分領域實現自主創新,掌握技術的主動權,這不僅是實現安全可控的需要,更是在與國際廠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的前提。
再次,加快云計算相關標準的制定,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國內服務商和用戶的云計算應用水平。2016年12月28日,第六屆中國云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1項國家標準化成果、1項聯盟標準、3份白皮書。另外,中國的可信云服務認證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自2013年推出以來,可信云服務認證覆蓋的云服務業務形態日漸廣泛,通過認證的云服務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這為我國云計算信任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云計算應用必須向行業縱深發展,找到最迫切需要借助云計算進行業務轉型升級的典型用戶,在應用中不斷總結經驗,以便在更多的行業中進行成功經驗的快速復制,從而促進云計算的普及。
2017年,中國公有云市場會更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