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冉 徐麗珍 馬麗珠
關鍵詞:綜合療法;高壓氧;失眠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1-0097-02
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白天社會活動的一種主觀體驗,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IMS),祖國醫學又稱其為“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為多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為讓更多患者早日擺脫失眠的困擾,近3年多來,本院神經內科、中醫科對失眠癥患者在專科護理的基礎上開展了推拿按摩、耳穴壓丸、中藥穴位貼敷三步中醫傳統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及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這種治療及護理方法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收集到2013年1月—2016年3月本院神經內科、中醫科172例失眠癥患者,治療護理均3療程,隨訪2月。其中男80例,女92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38.4歲;病程1月~2 a。
1.2診斷標準[1]輕者入寐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連續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經各系統及實驗室檢查,未發現有妨礙睡眠的其他器質性病變。
2治療及護理方法
在專科護理基礎上,采用推拿按摩、耳穴壓丸、中藥穴位貼敷3步中醫傳統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及護理,每天各1次,7 d為1療程,療程間間隔3 d,共觀察3個療程。
2.1專科護理
2.1.1基礎護理詳細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堅持規律性作息時間,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睡覺時避免噪音、異味、強光刺激,枕頭高度15-20 cm,注意睡姿,以右側臥位為好,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晚上的入睡,限制白天睡眠時間,午睡時間不超過1 h。
2.1.2情志護理失眠癥多由五志過極、過強、持續過久引起氣機逆亂,升降失常,臟腑功能失調而致病。正如《靈樞·口問篇》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不能藏神則不眠”[2]。因此,情志護理對失眠癥患者顯得尤為重要,用交心談心,勸說開導、順情從欲,以情勝情的五情相勝法實施情志護理,取得患者的信任,進一步了解失眠的真正原因,是七情所傷,飲食失節,還是勞倦過度,針對病因給予循循誘導,減輕思想負擔、并詳細介紹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的基本情況,失眠癥的相關知識、各種外治法的方法及意義,使患者輕松接受治療,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2.1.3飲食護理睡眠與飲食息息相關,五味過極會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心神失于濡養而失眠,《素問》記載“胃不和則臥不安”[3]。五味食物中多數人長期偏食,特別是缺少酸味、苦味的食物,中醫認為酸味歸肝,苦味歸心,二者長期不足會導致肝郁氣滯,煩躁不安,因此,要指導患者多食些偏酸味、苦味的食物,例如酸石榴、梅子、苦瓜、杏仁、百合等。另外,平時注意攝取具有補心安神,促進睡眠作用的食物,如靈芝、桂圓、蜂蜜、紅棗、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等。晚餐不過飽,睡前不宜進食,不宜大量飲水,以避免因胃腸的刺激而興奮大腦皮質或夜尿增多而影響睡眠。平時飲食以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為宜,忌生冷辛辣之物,睡前避免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忌食胡椒、蔥、蒜,少吃油膩、煎炸熏烤食物。
2.2治療方法及護理
2.2.1推拿按摩推、揉、點、按等手法可以調整全身氣血、疏通經絡、改善組織供氧,調節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相對平衡,最終達到安神的目的[3]。方法是取患者舒適放松的體位:(1)推橋弓,用拇指螺紋面各推一側橋弓穴,自上而下推20~30次。(2)以一指禪推法于頭面部推以下幾條線路,男左女右各3~5遍。①印堂→神庭→頭維→太陽→眉弓→印堂。②睛明→迎香→地倉→頰車→下關→太陽→眉弓→睛明。③∞字推法,推眼眶。(3)按揉百會及四神聰,用拇指螺紋面按揉百會及四神聰穴。(4)掃散法,用拇指偏峰在頭兩側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從前上方向后下方推動,每側操作20余次。(5)拿五經,用五指從頭頂拿到枕后,在風池穴處改用三指拿法,沿頸椎兩側向下至第七頸椎,反復操作3~5遍,最后用雙掌合枕至頸項部。根據不同的證型增加不同手法,如肝火擾心型點按肝俞、膽俞、脾俞、胃俞、期門、章門、太沖各1~2 min,拿肩井、搓兩肋;痰熱內擾型按揉神門、內關、心俞、膈俞、脾俞、豐隆、足三里、三陰交各1~2 min,橫擦脾俞、胃俞、八髎,直擦背部督脈,以透熱為度;心脾兩虛型掌摩腹部6 min左右,逆時針方向操作,順時針方向移動,掌振腹部約1 min;心腎不交型直推背部督脈及兩側太陽經10次左右按揉心俞、脾俞、胃俞、腎俞、橫擦腎俞、八髎、涌泉以透熱為度。以上手法不宜用叩、砸、提、彈等興奮性手法,治療時注意觀察詢問患者的反應,隨時調整用力的量和時間,每次20~30 min。
2.2.2耳穴壓丸人體的十二經脈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奇經八脈中陰蹺、陽蹺脈并入耳后,陽維脈循頭入耳耳廓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部,另外,耳廓的神經也很豐富。因此,在耳穴上壓丸可調理臟腑功能,促進睡眠,方法:取神門、心、腦、內分泌、肝、交感、皮質下等耳穴,取磁珠貼附在0.6 cm×0.6 cm大小膠布中央,用探穴棒按壓穴位得氣后,貼敷在選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30~60 s,每天更換1次,雙耳交替使用。根據不同的證型加減相關穴位,如,痰熱內擾型加脾、肺,心腎不交型加腎、心胞等穴。壓丸時注意觀察耳廓皮膚,如有破損,暫停壓丸。
2.2.3中藥穴位貼敷藥物可通過腧穴、肌膚、孔竅等處吸收,貫通經脈而作用于全身,臍通心神。《會元針灸學》記述“神闕者,神之舍得也,心藏神,臍為神之舍”[3]。故取神闕為貼敷穴,朱砂為天然的硫化汞礦石,具有較強的鎮心安神作用,冰片有加強滲透的作用,方法是取朱砂5 g,冰片1 g,碾為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貼敷于的神闕穴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1天換藥1次,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不同的調和劑,如,心脾兩虛型用姜汁調,肝火擾心型用醋調,心腎不交型用酒調,貼敷時注意觀察臍孔皮膚,如有破損,暫停貼敷。
2.2.4高壓氧治療是指將患者置于密閉的高壓氧艙內吸入純氧的一種治療方法。高壓氧能迅速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腦缺氧,長期神經衰弱的患者,由于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勢必會引起腦的耗氧量進一步增加,高壓氧狀態下可使體內氧含量增加10倍左右,迅速改善缺氧;另外高壓氧對神經系統具有調節作用,高壓氧對引起失眠的某些基礎病因具有治療作用。治療方法與護理:(1)治療前評估患者,做好宣教及心理疏通,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調壓方法,嚴禁易燃易爆物品入倉,著全棉衣物.(2)治療中反復詢問患者感受,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高壓氧艙各儀表顯示器嚴密監控。加壓時緩慢勻速升壓,持續做吞咽,打哈欠以及捏鼻鼓氣動作,開放咽鼓管。吸氧時呼吸稍微用力緩慢,年老體弱或者心肺功能不好者予一級供氧,帶好面罩,避免氧氣泄露致治療劑量不夠影響療效。(3)減壓時注意保暖,避免屏氣和劇烈咳嗽,防止氣壓傷。(4)治療結束后復查生命體征,詢問患者治療中的反應及感受,及時記錄,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并認真解釋高壓氧相關反應,每日1次,7次為1療程。
3療效標準及結果
3.1療效標準[3]顯效:睡眠顯著改善,連續3夜睡眠時間延長大于2 h或連續3夜睡眠時間大于6 h,伴有癥狀消失或減輕。有效:睡眠有所改善,連續3夜睡眠時間延長達1~2 h或連續3夜睡眠時間大于4 h,伴有癥狀改善。無效:睡眠無改善。
3.2結果顯效96例,有效6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91.9%。
4討論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就業、工作、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失眠已成為困擾現代人的一個頑疾,失眠的人十分普遍,長期失眠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據調查80%的失眠患者都在飽受鎮靜安眠藥如安定、舒樂安定,服藥后易產生耐藥性和依賴性等副作用。
推拿按摩、耳穴壓丸、中藥穴位貼敷三步中醫傳統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失眠癥及護理,屬于物理治療,是一種療效顯著、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外治方法,它不象口服藥必須通過胃腸道吸收,長期服用會導致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機能紊亂,高壓氧能迅速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腦缺氧,長期神經衰弱的患者,由于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勢必會引起腦的耗氧量進一步增加,高壓氧狀態下可使體內氧含量增加10倍左右,迅速改善大腦缺氧;另外高壓氧對神經系統具有調節作用,高壓氧對引起失眠的某些基礎病因具有治療作用。推拿按摩、耳穴壓丸、中藥穴位貼敷三步傳統中醫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及護理失眠癥,綜合起來具有改善缺氧,調節神經系統,舒經活絡、調理氣血,濡養臟腑,平衡陰陽,寧心安神,最終達到促進睡眠的目的。據觀察及隨訪,無任何毒副作用,是真正的“綠色療法”論證了推拿按摩、耳穴壓丸、中藥穴位貼敷三步中醫傳統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及護理失眠癥是一項值得廣泛推廣應用的中西醫護理相結合的臨床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永炎,李明富,戴錫孟,等.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138.
[2]印會河,張伯訥.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98-102.
[3]邱智興,趙志勇.夏惠明教授內功推拿治療失眠經驗[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2.
(收稿日期: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