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桂枝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曼山幼兒園
意大利瑞吉歐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師要注重環境創設,要讓幼兒真正地感受到幼兒園環境是屬于他們的?!薄队變簣@工作規程》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靈活運用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環境創設中,特別是在班級墻飾的創設上,教師全包全攬的現象雖然減少了,注意了幼兒的參與,但卻存在著為了環境創設而創設的現象,使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顯現,還有不少教師因為嫌幼兒共同參與環境創設不美觀。因此把精力放在“我怎樣布置、我怎樣創設環境”上,而不是放在“我怎樣啟發、引導幼兒怎樣參與”上面。這樣創設出的環境雖然美觀、完整,卻導致幼兒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能充分體現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那么,如何利用幼兒美術作品參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發揮它的創造作用、教育作用和環保作用,提高幼兒園環境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的美術環境是指幼兒園向幼兒提供自由欣賞和創造的外部條件,它使幼兒于不知不覺中受到美術教育?!坝變簣@的美術環境從空間和時間上可分為大的環境和小的環境。大的環境是指各班除活動室以外的公共空間,包括幼兒園建筑、室外活動場地、走廊、衛生間、睡眠室等:小的環境即美術活動角?!边@些環境既是幼兒在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又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所以,要充分發揮空間環境對幼兒的藝術教育價值。
空間藝術環境的創設,在造型、色彩上應注意藝術性和趣味性,強調積極的審美意義,尊重理解幼兒的審美需求。如:多選擇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的喜聞樂見的動物或人物卡通形象,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態稚拙、夸張,色彩鮮艷、明快,制作手法多樣,并使幼兒百看不厭,均可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走廊是連接幼兒園各個部分之間的通道,具有獨特的延伸感、動態感和整體感、因此在創設時應盡量保持其特點不變,幼兒可運用學過的本領制作自己喜歡的美工作品,結合教師的美工作品吊飾于走廊墻上方,從而體現了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創新性、趣味性和藝術性因素。
一個良好的空間藝術環境布置,要有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使幼兒成為環境的設計者和制作者。同時,幼兒在參與活動室的墻面和懸掛物制作的過程中,使環境布置與幼兒產生互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如:小班幼兒作品《太陽花》,先用紙板制作了一棵大樹的樹干,再用彩色卡紙做出兩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導每個孩子自制的花兒錯落有致地粘貼在樹干的周圍,一幅凝聚全體幼兒智慧的版面就制作完成了。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一棵“太陽花樹”,興奮不已,他們不停地互相欣賞著、議論著,在不知不覺中將個人融入了集體,既分工又合作,不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當家長接送幼兒時,幼兒會很興奮地告訴爸爸媽媽,這是我的作品,這是某某的……家長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感到無比自豪,在布置以幼兒為主的版面時應以幼兒作品為主,教師創意為輔,孩子不僅受環境的刺激而豐富積累直接經驗,而且還與環境互動,豐富環境,變化環境,孩子們的作品布滿墻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這是我們的教室”的溫馨和親切!
由于幼兒園中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他們對環境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幼兒園的藝術環境創設應考慮年齡差異性。如: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差,可在其生活空間里多布置些美觀的小型藝術品。墻飾可選擇集體生活、行為規范為主要內容,多借可愛的動物形象來表達構思,剛開學時,結合小班入園教育,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確定了“我喜歡……”的主題,讓幼兒從認識自我、喜歡自我,到喜歡新的幼兒園,喜歡新的同伴、新的老師,進而延伸到喜歡周圍的人和事、物;中班,可選擇反映自然常識性的內容,形象選擇可以人與動物融洽共生為主題來布置墻面;大班的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較強,可在其空間環境中,多布置些社會常識性內容為主的半成品,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如:大班的孩子創設《我們的地球》的主題環境。背景是地球,意為我們共同的快樂家園。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下,決定通過畫和剪貼的方式,以分工合作的方法來完成。孩子們把自己紙折的青蛙、小船,自己畫剪的云朵,自己制作的小房子,拓印的小花,還有自己的自畫像、我的媽媽等等,都處理好粘貼到“地球上”,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對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家園了。
由于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對他們不能進行空洞抽象的理論教育,應該運用具體的形象,啟發他們在看、聽、摸、做的過程中建構知識,形成概念,如:制作京劇臉譜、幼兒剪紙吊飾,創設出了一種中國風的優美意境,讓幼兒感受到中國文化藝術氛圍。又如,幼兒和教師一起制作“會跳舞的小人”,他們趴在紙上,擺出各種舞蹈動作,另一位幼兒進行描畫,之后將描畫的各種動態小人剪下,并進行鏤空、裝飾,畫剪出的每個作品形象可人,他們被主題內容深深吸引,不但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兒繪畫、剪紙能力,而且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也很大程度地獲得了認知上的發展和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并且讓孩子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象著這些跳舞的小人可以怎樣展示,還可以添加什么內容。孩子們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探究,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所以,幼兒園美術環境的創設應通過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造型、直觀的生活形象展示,啟迪幼兒智慧,凈化幼兒心靈,陶冶幼兒的情操,滲透猶如全面發展教育的內容。
有些空間藝術環境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大可不必追求高檔制作材料,重要的是構思巧妙,形式新穎。如:在美工區,提供蛋殼、顏料、廢舊的瓶罐、竹帽子、竹篾、竹篩、竹筒等竹制品,自然材料參與走廊的環境布置,促使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大膽進行創作。這樣對幼兒園環境本身環保環境的創設,會具有良好的效果。整體上使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富有環保性和創造性??傊诓贾眠^程中,有很多層面的操作需要經過畫、做、貼、剪、掛等環節,可以由幼兒和教師共同完成,所以隨時考慮經濟安全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立體墻飾的外形要柔和圓潤,切忌尖銳突出,懸掛的墻飾要牢固,制作材料不能有污染或其他危險性,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一個安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空間藝術環境的布置。
幼兒園的環境包括室內主題墻壁、室外活動墻壁和走廊,這些區域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作品參與其中的環境創設將會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教育空間。以下為具體做法:
走進幼兒園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米羅畫家”的大畫,使人能感受到“融身童話世界、樂道童話教育”的氛圍,讓幼兒從小欣賞國內外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同時體現著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和整體風貌,利用價值非常高。再往里走,醒目的“寶寶互動墻”鶴然在立,教師可用大師的繪畫理念滲透到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將幼兒優秀美術作品展示在“寶寶互動墻”上,它寓意著以幼兒為本。走道的“觀賞墻壁”“海底世界”“動物天地”的設立更加詮釋著以“幼兒的方式教育幼兒”為理念,這增進了幼兒間的交流、分享和相互促進。而為幼兒創設著平等、和諧、寬松、利于對話的人文環境。
在創設美術特色環境中,我們崇尚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步入走廊、樓梯、拐角和活動室內外,原生態的自然角、木梯、稻草、樹枝、竹子制品等都在幼兒的巧手下,成了打扮幼兒園優美環境的最佳材料。將山村田野中蘊藏的自然材料引入園內,體現了重實、重節和崇尚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精髓,如:我在一樓二樓創設了文化長廊,根據建陽竹子之鄉特色,用竹條做吊頂,孩子們用廢舊竹制品、竹筒、竹篾裝飾成各種造型吊飾,用布藝制成的家鄉美景“潭山公園、考亭書院、臥龍灣的樹抱佛、建窯建盞”等展示在墻上,創設一種家鄉文化長廊,感受到家鄉文化氛圍。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布置的美術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我們將各班的美工角變成孩子們的藝術天地,在美工角里到處張貼和擺放著栩栩如生和色彩鮮明的幼兒作品。這些“基于自然”的創造,裝點著班級環境,增添了溫馨。在美工角里,各具特色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各類制作工具讓人耳目一新,開放性的區角環境,給了幼兒發展的空間,使幼兒能充分展現自己的創造才能。另外我們結合幼兒園美術特色,師幼共創“優雅情趣”的美術環境。創設了“國旗下的講畫”“日記畫”“每日一剪”活動,每周或每日鼓勵幼兒根據節日或是感興趣的事進行繪畫創作。當周一升國旗的時候將自己繪畫的作品講述給同伴和老師們聽,這項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繪畫”與“說話”的能力,給幼兒一個展現自我和創作表現的機會。
孩子是天生的創意大師!怎樣喚起孩子天性的本質,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里自然地融入創作呢?——美術創意坊無疑是一個最佳的供孩子欣賞、表現、創作的場所。2014年的秋天,我們課題組的教師群策群力,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大家自編、自創、自制了大量的藝術品和墻壁文化,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籌建,終于創建出了一個充滿創意、充滿童真、充滿藝術氛圍的美術工作室。滿足了各層面幼兒的發展,為幼兒自主和諧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更為孩子們提供了說說、玩玩、想想、試試、闖闖的自由操作和探索創造的天地。在美術創意坊里多樣化的美術教育活動,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主選擇美術特色活動區進行創作活動,它已經成為孩子們每天最想去的地方。我們根據孩子的美術基礎能力和發展水平,把美術創意坊的環境分成玩泥區、涂鴉區、紙藝區、小制作創意區和民間工藝區五個活動區。
玩泥區的古樸,涂鴉區的繽紛,操作區的民俗風情,不同的風格滲透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美感。例如,玩泥區的泥放置在陶缸中或專用箱中、操作臺上,制作陶藝的工具,擺放陶器作品的架子選用了原生態的木、竹、藤制品。室內擺放有建盞、泥塑、陶器作為裝飾,以渲染藝術氛圍。這些不僅是創設了特色的美化環境,也是在敘說著古陶、雕塑的歷史和文化,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這些藝術樣式的古樸和源遠流長。又如,涂鴉區中平放的畫氈、青花瓷的筆筒、木制的筆架以及博古架上精致的仿宋瓷、唐三彩,處處洋溢國學的韻味。走進書式人生,淡淡的墨香,優雅的古樂,滿眼的宣紙、毛筆,無不散發著中國文化的氣息,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文化品位。
總之,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在幼兒園里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作為幼兒教師,應合理利用環境這一“隱性課程”,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相互作用,使教師、幼兒、環境之間真正互動起來,讓有限的活動環境成為幼兒無限成長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