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燕 西安市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編輯/英 華 設計/侯 宇
如今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也不罕見,難道真不懼做高齡產婦嗎?高齡產婦有哪些風險?高齡孕媽孕檢會有何不同嗎?分娩和產后又有什么需要特別關照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醫學上認為,年齡超過35歲懷孕就可以稱為“高齡妊娠”,屬于高危妊娠。研究表明,與適齡妊娠的女性相比,高齡妊娠發生各種疾病的比率增加了2~4倍。從女性的生理規律來說,生育能力最強是在25歲,過了30歲以后就開始緩慢下降,35歲以后迅速下降,44歲以后有87%的女性已經失去了受孕能力。
高齡產婦因為懷孕的時候年齡偏大,卵子分裂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染色體異常,導致胎兒染色體類疾病,也就是先天缺陷的機會明顯增高,而且胎兒染色體畸形的發病率呈指數升高,其中21—三體的發病率升高尤為突出。
隨孕婦年齡增長,流產的風險也在增加,尤其在40歲之后。首先,不再處于最佳狀態的卵子不太可能成長為最理想的健康寶寶,高齡女性的染色體容易發生異常,所以在妊娠早期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大為增高。其次,子宮長囊腫或肌瘤幾率增大,因而增加流產的可能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及糖尿病等在年長的女性之中出現的幾率也增高,這些都可能導致流產。
高齡產婦出現早產兒或足月新生兒的體重低于同孕周齡的正常兒、不明原因的死胎也增多、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對增加。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幾率增大。因此,高齡女性妊娠后,隨著身體的新陳代謝發生變化,孕期受這些疾病困擾的幾率也會增大。
在陰道分娩過程中,高齡產婦最容易發生產程延長或難產。這是因為女人到了中年,其坐骨、恥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結合部基本已經骨化,孕期韌帶松弛度差,使得骨盆變形能力下降。同時臨產分娩時,肌肉力量差,易發生宮縮不好,宮頸的擴張力差,也容易發生宮頸水腫、宮口不易開大,即所謂宮頸難產的情況,高齡產婦中剖宮產率顯然高于年輕產婦。
人體在35歲以后,全身器官組織的機能開始減退。分娩之后不僅容易發生各種產后疾病,而且內分泌對身體的調整及生殖器官的恢復能力也會減弱。資料顯示,年齡越大分娩,產后身體康復的速度越慢。
女性在35歲以后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子宮的孕育能力及為胎兒提供營養的能力都較適齡妊娠女性要差。資料顯示,高齡妊娠女性所生的孩子,特別是第一胎,身體的免疫力相對較弱,發生各種疾病的幾率增大。
35歲以上的女性,孕育胎兒時的心理負擔要比適齡孕婦增大,加之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壓力,容易使精神處于緊張狀態,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
鑒于高齡初產婦可能發生上述癥狀,因此,高齡初產婦及其家人,切不可麻痹大意,應具有務實的態度,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特定的對策,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旦打算要孩子最好盡早受孕。在做出要孩子的決定后就不要再拖延下去了,否則身體的組織不斷地在老化,卵子的活力也越來越低,直接影響胚胎的質量。
注意均衡營養,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補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的起居作息,戒煙戒酒,不熬夜;緩和情緒反應與調適工作壓力,在充分認知之下,避免太多無謂的錯覺妄想,保持平常心;改善工作環境,避開所有可能有危害的污染物質。
35歲以后妊娠患各種疾病的幾率較大,不僅會影響受孕,在妊娠后也會使自身和胎兒的健康、安危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懷孕之前一定要先去進行積極的治療,徹底治愈后再懷孕。
高齡妊娠的女性,身體發生異常的幾率比年輕女性要大,因此,在準備懷孕時先去醫院做一下全面的健康體檢,包括丈夫在內。如果存在異常應先積極治療,把身體調整到健康狀態。
高齡產婦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咨詢,妊娠后需做羊膜腔穿刺,做羊水的染色體檢查,以排除患唐氏綜合征的可能。妊娠后孕檢也要在產科醫生密切觀察下進行。目前胎兒期診斷的技術正在提高,現在醫生們已經可以在懷孕前8個月及時發現許多引起先天性缺陷的遺傳異常。
在妊娠的初期直到臨產,隨時都應該意識到可能發生母胎病理性變化的意外,定期到有條件的婦產科進行母胎監護和必要的防治措施。高齡產婦要特別重視和做好產前檢查,應縮短檢查的時間間隔,從確診懷孕開始,應每半個月檢查一次;從第8個月開始,每周檢查一次。要特別注意血壓,以便早期發現妊娠合并癥。若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時盡快住院治療。
在臨產將近時,應提前住入醫院婦產科,應視個人情況而定,切實做好產前監護,必要時及早行剖宮產較為安全。妊娠期間,經過特定檢查,如確診為嚴重畸形兒或母體因嚴重并發癥不能繼續妊娠,否則危及孕婦生命者,應當機立斷,中止妊娠;如果妊娠后期,胎兒沒有致命畸形且有存活的可能,可考慮行剖宮產術,以確保母嬰的安全。
高齡產婦和年輕的產婦坐月子方式方法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對于高齡媽媽來說,坐月子中有太多的誤區了。因為,高齡孕婦得到孩子不容易,自然要金貴不少。另外,身體確實是比年輕的媽媽要弱些,更是要注意保養。
高齡孕婦產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靜養。不僅是剛生完頭幾天要靜養,在整個產褥期(產后42天)都要在安靜、空氣流通的地方靜養,不宜過早負重及操勞家務。高齡孕婦中有60%都是剖宮產,手術后的第一天一定要臥床休息。在手術6小時后,應該多翻身,這樣可以促進瘀血排出,同時減少感染,防止發生盆腔靜脈血栓炎和下肢靜脈血栓炎。在手術24小時后,產婦可下床活動,在48~72小時后,孕婦還可以走得更多一些。這樣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腸黏連、便秘及尿潴留的發生。當然,到底慢走多久才算合適,還是要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來進行調整。
高齡產婦產后都很虛弱,一定要吃些補血的食物,但不能吃紅參等大補之物,以防虛不受補。比較適合的是桂圓、烏雞等溫補之物。此外,要補充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促進傷口愈合,牛奶、雞蛋、海鮮等動物蛋白和黃豆等植物蛋白都應該多吃。
對于所懷胎兒個頭大的產婦,由于子宮增大壓迫下肢靜脈,容易引起痔瘡,所以還應多吃水果蔬菜。總體說來,產婦的飲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營養及足夠的熱量和水分。
從臨床上來看,孕婦年齡越大,產后憂郁癥的發病率越高,這可能與產后體內激素變化有關。很多產后抑郁癥的女性在產前就已經有先兆,如常常莫名哭泣、情緒低落等,這時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安撫孕婦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