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華
寓教于樂 實施快樂教學
■顧 華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富有趣味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生熱情地參與學習活動。那么,如何實施快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呢?
傳統教學中,通常運用僵化機械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解,學生枯燥訓練,使課堂處于沉悶窒息的狀態,學生產生了厭倦情緒,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小學生的學習動力的來源主要是興趣,實施快樂教學,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樂此不疲,從而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大部分是基本身體動作,這些動作比較單調,講解與鍛煉起來都難免機械與枯燥,而單調的講解與機械訓練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小學生注意力與學生動力是靠興趣來支撐的,學生對不感興趣的事物不會注意力集中地加以關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設置一定的故事情節,使體育教學充滿情感,學生就會踴躍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學習“立定跳遠”時,可以讓他們模仿小兔子跳躍的動作,為了增強活動的趣味,可以讓小學生佩帶兔子的頭飾,讓他們演繹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紛紛模仿小兔子的跳法進行練習。學生不僅學會了立定跳遠,還在活動中獲得了快樂體驗。另外,還可以設置小兔子比賽活動,讓學生在競爭氛圍中爭先恐后地進行立定跳遠的活動。在趣味濃厚的課堂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運動要領與技能,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心理發育還不完善,面對困難他們甚至會產生畏難情緒,認識事物的能力較差。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與啟發,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賞識與激勵,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例如,學生在練習爬桿時,往往不敢爬上去,這時就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當學生在原地停下來,不敢繼續向前時,教師就要不斷地給學生以鼓勵:“相信你再加把勁,就會過去的。這對你來說是比較簡單的”。當學生經過努力或者因為方法不對,而沒有過去時,教師也不能對其進行埋怨或者斥責,而應該給以安慰與鼓勵:“其實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與激勵,在今后的學習中會表現得更加認真與努力。特別是對于身體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更需要對其進行賞識與激勵,經常性的對其進行關懷與指導,往往會出現良好效果,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會克服恐懼,順利完成技能性訓練任務。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增強體育鍛煉的效果。例如,在練習“快速啟動”這一項目時,教師采取了聽口令的方式,用一對一相互抓捕的方法展開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總結經驗,找技巧,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快速啟動能力,學生也掌握了在運動中快速掌握運動技巧的能力。在體育課中開展競賽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提升教學效果。
游戲可以融于活動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可以融入游戲,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活動的實際,將游戲恰當地融入活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將游戲引入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選擇好游戲方式,設計好游戲環節,要預見在游戲中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制訂好解決預案。例如,在蹲距式跳遠時,游戲設計環節的關鍵是需要制作一個青蛙卡通模型,用卡通模型去引領整個游戲。游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要力求環節緊湊,使學生在濃厚的趣味中掌握體育技能。
總之,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活動體驗。在教學中要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進行賞識與激勵,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展開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引入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增強技能,全面提升素養?!?/p>
(作者單位:江蘇灌云縣圩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