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琨菁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程琨菁
初中物理新課標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興趣,提高對物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從生活中學習物理,并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對于提高學生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把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真正體現教學的以人為本;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還要把所學的物理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這樣的教學更好的激發了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逐漸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物理教學生活化能夠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定義易于學生理解,因為生活化教學使得物理知識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問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在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學生對于抽象的物理知識的理解就會容易得多,同時學生也會自覺地把物理知識用于解釋生活中物理現象,這樣學生就會更好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
學生對一門課程有了學習興趣,那么,他對這門課程就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往往這個課程的學習成績也較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把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物理學習中,這樣使得物理課程富有趣味,學生也會喜愛這門課程,從而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他們學習物理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興趣和學習動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而掌握物理知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即“從生活走進物理”,這樣的教學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因此,實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要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物理問題。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汽化”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從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提出問題引入新課,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讓同學們猜測溫度計的示數會如何變化?面對這樣的問題,同學們都會踴躍發言,針對同學們不同的猜測,老師進行演示實驗,讓同學們進行觀察,同學們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溫度計的示數,最后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溫度計的示數先下降后上升。這一結論跟很多同學猜測大相徑庭,這樣一下子就激起了他們學習這一內容的興趣。由此可見,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主要場所就是課堂,我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關鍵是要做到過程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感受與領悟,以物理探究活動為引導,開展物理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生活實踐。例如,在學完“凸透鏡成像原理”之后,和學生一起探究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在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實驗探究模擬近視、遠視眼的成因。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采用分組探究,體現自主、合作與探究的科學探究過程。首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明確的分工;其次,要注重生活問題的解決,對問題解決的辦法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得出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最后,共同操作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分析數據,最終得出結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注重教學內容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教學活動從注重結果向注重程轉變的體現。
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在作業方面也應體現生活化,教師在完成物理課堂教學后通過布置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布置生活化的調查研究方面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使物理教學聯系社會和日常生活。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中首先要自己收集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學生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出物理規律,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結論。再如,布置生活化的操作類作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動手操作方面的能力還略顯不足,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布置生活化的操作類作業強化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對于踐行新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怡康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