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劉小花
“六步培養法”助推新教師快速成長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劉小花
幼兒教師是最具愛心與童真的職業,這份職業平凡而又崇高、辛苦卻又甜蜜。新入園的幼兒教師雖然有滿腹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實戰經驗。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崗位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童心歌者”,我園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梳理總結,逐步形成了“引路—充電—請教—結對—架梯—搭臺”環環相扣的針對青年教師“六步成長培養法”。
幼兒園根據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先開展集體備課,幫助青年教師分析教材,如何備課程、備幼兒;舉辦“如何編寫教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青年教師成長的幾種途徑”等講座;請骨干教師執教示范課,事半功倍地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為提高課堂教學能力要求青年教師聽課時做好記錄,明確學習內容,在較短的時間內能站穩講臺打下了基礎;每學期都定期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請一些優秀教師介紹班級管理經驗和教學教研經驗,有效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幼兒園非常重視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或要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有關教育理論,特別是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新理念,以及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新經驗等,充分利用每周二早上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和交流。通過學習培訓,教師們牢固樹立了“要給孩子一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尤其是現在各種知識信息浩如煙海且不斷更新,教師更要有活水”的理念。新教師在自覺加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經驗,新教師們在不斷地學習中,逐漸提高了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為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幼兒園要求青年教師虛心向優秀教師學習,一方面,青年教師堅持聽指導教師、聽其他教師的課,注重研究執教者的每一個細節——用什么方式吸引幼兒、怎樣調動幼兒、怎樣引導幼兒、如何把教學目標貫穿于游戲之中的等等;另一方面,直接向優秀教師請教,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積極請教、認真思考、反復實踐,逐漸把老教師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方法。
采取“結對子”的形式,選配愛崗敬業、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學骨干與青年教師結成“青藍對子”,訂合同、議措施、帶業務、傳經驗,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帶頭示范作用與指導監督作用。規定“師徒對子”每學期都要有活動計劃、活動內容、活動安排、活動總結、“對子課”的學習交流記錄和互聽互評記錄。“師徒對子”每學期至少要合作完成一篇教育論文、兩篇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各開一節匯報課或展示課。同時,制定了“青藍工程”獎勵方案,獎勵業績突出的“最佳師徒對子”,既促進了青年教師盡快成才,也促使師傅不斷進取。
為青年教師的成才架設臺階。利用一切“送出去”的機會,選派老師參加全國各地的專家或優秀教師開設的專題講座,讓廣大教師在與專家、名師直接交流、思維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氣質的熏陶、智慧和思維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同時,積極開展同課式研討,同一教學內容由兩三位教師同時上課,先通過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再通過反思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還舉辦課例研討,課例研討通常安排一位教師開一節研討課,其他教師參與聽課,課后針對本節研討課進行研討與評課,執教老師與聽課教師共同切磋。
積極為教師創設登臺亮相的機會,讓有才華的教師通過這樣的平臺脫穎而出。在教育科研上,大力支持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建立教科研獎勵制度,增強教師參與教科研的動力;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參加省、市基本功大賽、教學競賽等;選擇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承擔省市課題研究實驗班教學任務;選擇課題實驗有一定成果的青年教師開課題實驗匯報課;選擇教學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開展送教入鄉等活動;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總結,推薦給有關刊物爭取發表;推薦教學論文參加正式評選活動,展示老師們的教學成果與理論水平。除此之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學校信息網絡資源,倡導教師在網上教研、備課,鼓勵教師在教育論壇上發帖研討,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在互動中激蕩、生成,同時在網絡中尋找展示自己的機會,抓住自身專業發展的新機遇,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專業成長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