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ityLab網站2月16日文章,原題:我曾是在中國鬼城待出租的白人 博倫斯坦來自美國邁阿密,前幾年中國房地產蓬勃發展時在重慶生活。他常和其他外國人在一些新城市的房地產促銷活動上表演。然而不到十年,這些城市就成了空空如也的鬼城。身為“出租的老外”,博倫斯坦講述了他的經歷。
問:外國人在房地產促銷活動上出現有什么意義?
答:地方政府喜歡鼓吹國際化概念,它與“發達”同義。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都有一些小鎮在開發新的地產項目,它們的名字中常帶有“國際”二字。在這些活動中,開發商和官員們會過來,等他們講完話,就把外國人帶到臺上。
問:這么說你們就像某種道具了。你演過的最夸張的角色是什么?
答:我們扮演的典型角色包括從商人到建筑師之類。他們讓我演的最夸張角色,是假扮美國駐西安領事館的總領事。他們甚至給我做了一塊假的美國國務院徽章,還想讓我在開幕式上說奧巴馬全力支持這個開發項目。
問:出租老外的公司給你安排的工作中,房地產促銷活動的比例有多少?
答:百分之八九十的業務都是房地產活動。當房地產開始出現泡沫問題時,老板出售了公司股份。
問:這部分是因為房地產市場遇冷,但你是否認為還有其他原因呢?
答:在21世紀初,中國以加入世貿組織和提高國際化程度為榮,但這個趨勢后來漸漸被越來越強烈的民族主義所取代。國際熱的冷卻對公司的生意影響很大。現在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更加重視傳統文化。我夏天見到老板時,她沒開公司,而是在一家中國文化公司工作。很有意思。▲
(作者琳達·潘[音],徐珍珍譯)
環球時報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