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經濟繼續深度調整,增速較2015年有所放緩,發達經濟體增長格局出現分化,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快,日本和歐洲依然疲弱;新興經濟體增速逐漸企穩,尤其亞太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增長的核心力量。一年中,國際貿易增長持續低速,全球資本流動加劇,大宗商品價格受資本流動影響回升但起伏波動較大。
為了使讀者更好地把握世界經濟一年的進程,《經濟日報》日前評出“2016年十大國際經濟新聞”。
1.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器”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中國經濟內在結構發生了深刻的積極變化,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平穩的主基調下正在孕育著化繭成蝶的蛻變。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恰如一顆“定心丸”,對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2.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中國方案”推動全球變革
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中國運用議題和議程設置主動權,引導峰會形成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的成果,實現了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為國際合作筑牢根基的總體目標。這次峰會上,中國提出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布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
3.“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朋友圈”越來越大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各項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已同大約50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國際產能合作、設立了5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4.英國公投脫歐在全球引發強烈沖擊波
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結果顯示,脫歐一方支持率為51.89%,贊成留歐的投票者占48.11%,英國脫歐成為現實。英國脫歐,受到沖擊的不僅是英國,歐洲大陸和世界其他地區也受到波及。無論英國脫歐未來如何演進,這場公投已經超出了區域性事件的范疇,將對英國、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和社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5.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政經走勢引全球擔憂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于11月份落下帷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但特朗普在獲勝前后的驚人之語,受到了媒體和公眾的質疑,普遍認為其反全球化思維將給世界帶來不確定性。在經貿方面,特朗普主張實行更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常常不加區別地批評主要貿易伙伴;在地緣政治方面,特朗普主張全面戰略回撤,將給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不穩定因素。因此,全球對他今后將帶領美國走向何方,給世界帶來什么影響充滿疑慮。
6.美聯儲時隔一年再度加息加息進程擾動全球市場
2016年12月15日,美聯儲時隔一年決定再度加息。一年來,美聯儲“用嘴加息”引導市場的做法飽受詬病,其貨幣政策信用也受到全球市場的普遍質疑。美聯儲此次加息后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造成重大沖擊,對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產生影響。美聯儲再三釋放加息信號,根本意圖在于強化美元升值預期,帶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并使美聯儲盡快擺脫低利率,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來應對后續問題。
7.《巴黎協定》正式生效氣候治理邁出重要一步
11月4日,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在人類氣候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展示了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中國作為這一原則的推動者和實施者,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全球氣候治理大步向前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巴黎協定》就從達成到生效并具有法律約束力,展示了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體現出各國在全球治理中秉持加強協調溝通、最大程度凝聚共識這一原則的重要性。
8.人民幣正式“入籃”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動力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綜合國力和改革開放成效的肯定與認可,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了新的動力。另外,正式入籃也將推動國際貨幣體系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美元匯率走強給全球貨幣和國際資本流動帶來了較大影響,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相對較小,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中國跨境資金流動中的一些積極因素繼續發揮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9.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走勢仍不明朗
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維也納召開部長級會議,達成8年來的首次減產協議,每日將減產約120萬桶。歐佩克的減產力度超出市場預期,推動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歐佩克的減產協議在短期內對國際油價會產生刺激作用,但是如果整體需求水平沒有出現大幅提升,減產對油價帶來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國際油價自2014年大幅下跌至今不見起色,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帶動全球石油需求回升。
10.TPP面臨停滯RCEP前景看好
TPP協議是由美國主導的貿易安排,這一安排因其高水準、封閉性、排他性的特點,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隨著特朗普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美國可能中止或退出TPP協議,TPP前景黯淡,甚至可能半途而廢。RCEP是東盟國家提出的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推動亞太地區共同發展繁榮的貿易安排。在今年秘魯APEC會議上,中國發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有力聲音,表達了大力推進RCEP建設的鮮明態度,得到各國的積極響應。
(原載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