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瑤
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無論是國企,還是很多的民企,都通過這條古老的商貿之路連通東西、走向世界。從最初運輸古代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到今天的機電產品、機械設備、家居等貨物的自由往來,我們正在用行動讓“一帶一路”上的貿易、投資、科技、文化一一復興。
一、“一帶一路”上的陜西企業
如今,在老陜美食走向世界的同時,世界各地的食品也聚集在陜西。2015年1月13日,從澳洲墨爾本港起運的澳大利亞純牛奶抵運西安;2016年3月26日,滿載哈薩克斯坦初榨食用油的“長安號”首列國際貨運回程班列抵達西安港;2016年3月28日,從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起飛的跨境電商貨運包機抵達西安。所以,早上喝著澳洲牛奶,中午吃著來自哈薩克斯坦產的油做的油潑面,下午收到來自德國的網購貨物成為現實。這些商品或走鐵路、或坐飛機,陜西和陜西的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邁開了步伐。“的確,基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所搭建的平臺讓兩國本不相識的企業家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彼此。”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合義說,“我是在阿拉木圖出差途中,看到了打破愛菊集團發展瓶頸的機會,一邊是哈國在找原料,另一邊是我們在找市場。愛菊已與哈薩克斯坦簽訂合作意向,計劃在哈發展100萬畝-500萬畝糧油種植基地,建設占地約250畝的油脂廠。”
特愛有限責任公司是愛菊集團在境外企業的名稱,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并已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開建。此外,陜西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設立公司,紅旗民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成立公司,華山國際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一體化綜合磷化工項目,凡此種種。如今,陜企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更加多元的“海外陜西”。
據了解,截至2016年9月底,陜西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設立39家企業,非金融類投資1.38億美元,主要分布在吉爾吉斯斯坦、新加坡、印度、印尼、塔吉克斯坦、泰國,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光伏、房地產、建材等行業和領域。其中,吉爾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煉化工業園、哈薩克斯坦愛菊糧油加工產業園、柬埔寨中柬金邊經濟特區3個園區的規劃編制、設備購運、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進展順利。陜西有色集團印尼200萬噸氧化鋁項目、陜鼓集團捷克海外研發中心項目、延長集團吉爾吉斯斯坦石油勘探項目等3個重點項目建設征地、融資、股權及研發項目等籌備工作也在推進。
二、“長安號”從中穿梭往來
亞歐大陸擁有世界75%的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約占世界總額的60%,東面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面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中歐班列(西安-華沙)今年8月18日正式開行,機械設備、家居、服裝、燈飾、飲水機、制冰機、鋁型材、電子設備等8大類,共100多種貨物品式,裝載41個集裝箱的41車貨物飛奔到歐洲。已經運行3年的中亞班列,再加上新開的中歐班列,極大豐富了我國與歐洲和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為貿易通道和方式的不斷完善提供強有力支撐。”西安國際陸港保稅公司副總經理翟若鵬說。
經濟合作,商貿引領;貿易暢通,物流先行。經貿合作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物流通道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提。2016年3月26日,愛菊集團通過西安至阿拉木圖的“中亞班列”回程班列,從哈薩克斯坦裝載43車2000噸葵花籽油和初榨菜籽油抵達西安港,成為“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首趟回程班列。7月10日,愛菊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采購2000噸哈薩克斯坦優質面粉,又搭載著中亞班列國際貨運班列回西安。下一步,愛菊集團還將在哈方建立小麥和油脂加工廠、面粉廠、奶制品加工區、食品加工區、豆制品加工區等生產基地,更多需要搭乘回程班列。
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想省時、省力、省錢地將貨物運回極為重要。“如果沒有‘長安號,愛菊也一定有辦法將數千噸的油脂運回國內,比如先走鐵路,再走海路,最后再走鐵路到西安。然而,手續麻煩不說,時間也拖得太長。‘長安號將原本45天的運輸時間縮短8-10天,降低企業物力成本。”西安國際陸港集團總經理助理李釗說,“國際班列在運行過程中采用整車+集裝箱混編的方式,車里貨物品類豐富,基本滿足沿線國家地區多樣化需求。貨源主要是陜西、寧夏、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陜西本地貨源占30%,外地貨源占70%。”
截至11月15日,中亞班列(西安-阿拉木圖)共開258班,今年已開行117班,累計運輸貨物39.3萬噸,出口總值約5.14億美元。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6班,共計220車,累計運送貨物0.48萬噸。國際班列不僅將陜西制造、中國制造送到了中亞乃至歐洲,也為人們帶回了沿線國家的優質農產品和豐富貨品。特別是今年3月,中亞班列首趟回程開行后,這條貿易通道真正實現了“有來有往”。
飛馳的班列,將西安的地緣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一帶一路”經濟文化交流的新使者,滿載著企業的“作品”,帶回各國的問候,成為陜西飛馳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張名片。“為統一標識、整合資源,國家將‘長安號等各省市的班列統一命名為中亞班列、中歐班列,大大提升了班列的系統化運營和管理水平。”
然而,無論叫什么名字,世界幾大文明順著這條遙遠的道路迢迢而來。在古代,她是由駱駝柔軟的腳掌,在堅硬的礫石上踏出的纖細而遙遠的路。在今天,她則是人們用穿梭飛奔的列車,在祖先的記憶中描摹出厚實且意義非凡的路。
三、沿線國家多鐘情陜企
12月1日下午,西安國際陸港集團總經理屈錦薇和同事們剛返回西安,結束在德國、捷克等地的商務考察。“這次出行,能感受到歐洲企業希望與中國企業合作的熱情。我們此行發現很多好產品,希望將這些產品引進國內,同時,也希望將國內的特色產品出口到歐洲。通過實地‘走出去,更加堅定了我們通過開拓物流通道、發展多邊貿易、惠及各方人民的信心。”屈錦薇說,“目前,由陸港集團運營的中歐班列(西安-漢堡)已實現常態化運營。12月6日,我們開通了中歐班列(西安-莫斯科)的線路。未來,我們將逐步完善西安‘海陸空立體化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為中國商品出口歐洲,歐洲產品進入中國開辟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進出口貿易大通道。”
據陜西省商務廳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陜西省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26.27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11.9%。其中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增長19.03%,增速高于同期全省總體增速16.6個百分點。其中,愛菊集團從哈薩克斯坦進口食用油和面粉,帶動對哈薩克斯坦進出口增長1.26倍。中亞能源有限公司出口吉爾吉斯斯坦投資項目自用物品,帶動對吉爾吉斯斯坦進出口增長3.02倍。“陜企的能力越來越讓人歡喜,但隨著更多陜企在海外成立,人才緊缺問題凸顯,尤其表現在語言和技術上。”裴成榮說,“另一方面,有些國家需面簽,之后在當地停留周期也短,并不利于項目跟進。這些都需要我們去關注解決。”
在絲綢之路上,奔馳的陜汽重卡絕對是一道亮麗風景線。哈薩克斯坦大草原上,陜汽重卡的S形車標伴隨著滿載的建材、家具、各種工業品,不懼復雜的道路狀況,一路疾馳。與完備的中國高速公路系統相比,絲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高速公路并不多,但又面臨著繁重的物資運輸需求。陜汽重卡皮實耐用、動力澎湃,還針對不同國家的特點對產品進行定制,在絲路沿線的物資運輸、交流互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