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芳
科技改變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媒介的傳播途徑也悄然發生改變,傳統的報紙、電視等媒體的影響力逐漸下降。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網絡終端的熱捧,微博、微信、QQ空間等逐漸成為新媒體的主流,逛微博、刷朋友圈、寫QQ空間,成為一種時尚,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企業政治工作者需要面臨的一道難題。
一、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困境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在傳統媒體時代,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主要通過傳統的報紙、電視以及廣播等大眾媒體進行,不僅思想政治工作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且傳播效果特別顯著。但是,隨著網絡的興起,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1.傳統媒體失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和報紙作為主要的大眾媒體,深受喜愛。人們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看電視、讀報紙,因而傳統媒體的思想政治宣傳效果顯著。隨著新媒的出現,人們的閱讀和收視習慣發生改變,人們不再愿意被動地接受傳統媒體“強制式”“植入式”的信息安排,看電視讀報紙的時間大幅減少,人們更愿意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跳躍式、選擇性地閱讀。基于這種變化,隨著傳統媒體的優勢不再。
2.新媒體與黨和政府的相對對立。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可以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位個人,用自己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播信息。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傳播內容的隨意性,新媒體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資訊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欺詐、迷信、色情、暴力等內容,甚至一些自媒體被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傳播了大量反黨反政府的言論。在政府對新媒體進行監管和治理的過程中,必然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干涉與限制,出現了新媒體與黨和政府的相對對立,導致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
3.對新媒體的抵觸情緒。受定式思維的影響,人們對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思想上都抱以抵觸情緒,不愿意甚至不屑學習新媒體,處處排斥新媒體的使用,用防范的態度,對新媒體一味的抵制和打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受到限制。其實,無論大家對新媒體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順應或者抵制,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已經勢不可擋,與其逆流而上,不如順流而下,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做好本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征
新媒體自身具有的一些特征,如交互性、原創性等。這些特征,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具有積極地意義。
1.信息的即時性。和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終端隨時隨地即時地發布、傳播信息,而且傳播的速度特別快,不受制作周期、截稿時間、印刷銷售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消息發布完畢之后,新媒體還可以根據事件的發展隨時更新變化,對熱點信息進行現場直播。特別是面對突發性的自然災害、特大事故的報道,新媒體明顯比傳統的廣播電視反應時間短,不僅消息源準確,而且發布速度更為迅速。
2.信息覆蓋面廣。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7.10億, 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有92.5%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這說明,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也說明新媒體對人們的影響范圍已經越來越廣泛,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3.信息的交互性。在傳統媒體時代,無論電視還是報紙,信息的傳遞都是單向的。以電視為例,一般是特定的時段播出特定的內容,用戶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僅不能決定自己接受信息的內容,也很少有渠道對信息進行反饋,信息的交互性差。而對于新媒體說,信息的傳遞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用戶不僅可以選擇自己的接受的信息,還可以選擇性的將信息二次傳播,并且在傳播的過程中,加入自己對信息的評價和補充。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拒絕接受某些信息。用戶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既可以是信息的制作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人人都參與,人人都有話語權,實現了信息的交互性。
4.信息的豐富性。新媒體時代,信息呈現豐富多彩的狀態。有新聞事件的報道、追蹤、評論、背景資料,也有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翻譯;還有游戲軟件的更新、拓展;更有各種娛樂購物的推廣、鏈接等等。豐富的信息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工作生活上的便利,還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下轉第66頁)(上接第42頁)化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法。總之,新媒體帶來的豐富信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三、利用新媒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重視新媒體的作用。新媒體大行其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必須重視新媒體的作用。早在幾年前,人民日報就曾以《用好新媒體 發揮正能量》為題,撰文要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務工作者重視新媒體,利用以互聯網和手機等數字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文章指出,用好新媒體發揮正能量,是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
2.積極建立發聲渠道。面對新媒體時代,魚龍混雜的各種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僅僅依靠政府對新媒體的監督和治理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屬于自己的發聲渠道,比如建立屬于企業的微信訂閱號、企業微博賬號、企業貼吧等等,進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主旋律宣傳,讓大眾了解相關的政策方針,引導輿論走向,形成有利的輿論氛圍,從而解決社會上出現的價值觀混亂,社會責任感淡化,以及人際交往冷漠、道德滑坡等一系列思想問題。
3.關鍵事件掌握話語權。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識到,在涉及意識形態這樣的重大事件和關鍵問題上,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針對人們對重大意識形態問題的關注,及時回應,準確把握節點,堅持正面宣傳不動搖,主動設置議程,組織相關人員撰寫一批有分量的稿件,去影響、制造輿論,維護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之,如果在關鍵問題上,思想政治工作者保持沉默,便會導致輿論一邊倒,想發聲的時候,已經難以形成氣候。因此,培養“意見領袖”,掌握在關鍵事件中的話語權尤為重要。
4.提高思想政治從業者素質。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比較大,但是要想充分利用新媒體,提高思想政治從業者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也都可能制造、傳播虛假問題,甚至為了金錢炮制有償新聞,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從業者不僅具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能寫好文章;還必須具有過人的政治敏銳性,能夠對敏感事件有較高的甄別能力,對信息有正確的判斷力,能夠傳播正確正能量信息,決絕虛假負面消息。
總之,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新媒體既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主動學習適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創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陜西省地方電力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