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衛沖
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今年高血壓日的主題為“知曉您的血壓”。高血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壓引起的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發現,血壓每升高20毫米汞柱,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將增加一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2億多人患有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5%。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1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隨著年齡的上升,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一般以65歲為分水嶺,65歲以上為高血壓高發人群。
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常見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多數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生血壓急劇升高后癥狀明顯,并在休息后血壓部分下降,癥狀減輕。所以,建議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至少每年要保證一次以上的血壓檢測,以便及時發現血壓升高。
動態血壓監測很重要
由于高血壓多發生在老年群體當中,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醫生一般會推薦使用長效藥品。這是因為長效藥對血壓波動影響較小,不會造成血壓大起大落的危險情況。降壓藥需終身服用,長效降壓藥方便老年人記住服用。
老年高血壓患者除了堅持長期治療外,動態血壓的檢測和記錄也十分重要。正常人一天中血壓波動幅度在20~3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波動幅度較年輕人大。在睡眠的影響下,人一天的血壓有2個高峰和2個低谷:早起6~10點為第一個高峰;10點后開始下降,到中午12點至下午2點為第一個低谷;然后血壓開始上升,到下午3~8點為第二個高峰,夜間睡眠再進入低谷。所以,如果家庭自行監測血壓,最好分為早晨起床、午餐2小時后及臨睡前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血壓相對比較有代表性。通過對家庭血壓長時間的檢測和記錄,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監控體系。定期到主管醫生處進行檢查,提交家庭動態檢測的記錄,對于醫生制定的方案是一種反饋,方便醫生更加了解患者的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高血壓治療切忌擅自減藥或停藥
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服用了一段時間的降壓藥物后,發現血壓基本穩定,就自行減少藥量甚至停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有些患者在停藥一段時間后檢測血壓依然正常,但這并不表示停藥是正確的。因為血壓變化是慢性的,不會因為停藥就立即反彈;待再次產生高血壓癥狀時,血壓可能已經明顯升高,甚至伴有其他并發癥。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性治療,如果血壓發生了較大變化,患者應及時反饋給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整,萬萬不可私自改變治療方案。
控制高血壓的七個好習慣
高血壓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對血壓130~139/85~89毫米汞柱正常高值者、超重/肥胖者、長期高鹽飲食或過量飲酒者,應進行重點干預,定期健康體檢,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做好高血壓的控制,應養成以下幾種習慣。
1.生活規律,少食多餐,不宜飽餐。
2.心情放松,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
3.平時可以進行輕微的體育活動,增強身體功能。
4.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地瓜、土豆、香蕉。
5.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忌重油重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
6.吸煙者應當及時戒煙。
7.控制飲酒量,減少對藥物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