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芳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治理腐敗的工作。從嚴治黨,才能更有效地治理腐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發展。
治理腐敗是轉型發展重要途徑
轉型發展的主要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動力轉型,即必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空間轉型,即多重形態與單一形態轉型并存;三是時間轉型,即必須看到轉型期是有長有短的。
國內外經驗顯示,治理腐敗是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一,治理腐敗有利于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治理腐敗,有利于政府職能轉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利于經濟發展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治理腐敗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由投資需求向消費需求轉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但與此同時,這些產業的發展,更需要一個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
治理腐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市場環境的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消除了所謂“特權”人物的不正當收入,因權錢交換、權權交易帶來的高收入才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人們也會更加尊重勞動,更加尊重勞動所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收入差距。與此同時,人們對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將有一個合理的充滿希望的預期。伴隨中等收入人群的擴大,內需將進一步加大。
腐敗的“生命周期”
腐敗現象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英國學者曾發現,在一個國家發展的早期階段,腐敗處于上升期,而當經濟進入發達階段后,腐敗呈下降趨勢。透明國際的腐敗CPI指數中,腐敗最嚴重、分數最低的國家往往都是落后國家。
研究顯示,腐敗通常有三種模式:一是常規模式。這種模式的社會對腐敗的容忍度較高,認可等級差距,對權力服從度較高,典型國家有墨西哥、希臘、意大利、南非、斯洛伐克、捷克、比利時、匈牙利和波蘭;二是俄羅斯模式。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集體主義取向明顯,監管不力,滋生腐敗的空間更多;三是中國模式。與上一種模式相比,這一類國家不僅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集體主義傾向明顯,監管不力,還有一個特點,即制度變化頻繁。在這種背景下,為減少制度頻繁變動所帶來的交易成本,腐敗成為一種被默許的“變通”行為,以達到追求效率的目標,類似的國家有印尼、印度和中國。
中國模式的腐敗表現有多種形式。
一是權錢交易最為突出。如超低價買房、少投資多分利、“借條”掩蓋、權力期權化、合伙開辦公司、搞工程占干股、委托理財等。二是權色交易。三是權權交易,以權力為中心,以既得利益為聯盟,形成權力壟斷。
權權交易盡管并不直接損害公私財產,也不會損害社會上一般的倫理道德,但它導致干部選拔的變異,直接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墮落外,還導致社會的領導——政府的無能以致腐朽。四是縱權享樂。五是濫用職權。從這些腐敗形式來看,均圍繞權力展開。因此,從嚴治黨,管好黨員的權力,必將對治理腐敗事半功倍。
為什么會產生“變通式”腐敗
與國內外腐敗現象產生的因素相比,中國變通式腐敗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制度、文化、社會三個方面。
制度因素表現為政府職能轉變滯后、收入分配不公、招投標制度不完善等多種經濟制度交織導致腐敗多發易發。如占據主導地位的國有控股企業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為腐敗提供了土壤。首先,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不完善極易帶來貪污、受賄等腐敗。一方面,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和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內部控制人容易貪污、侵吞國有資產,或濫用國有資產滿足個人糜爛生活所需;另一方面,部分國企壟斷價格,且與市場有明顯脫節,導致灰色地帶出現,成為腐敗滋生的土壤,例如胡長根案等。其次,國有企業體制不完善為權錢交易提供土壤。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盡管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但上海國有企業占主導的格局難以改變的一個原因是,部分國有企業成為政府官員最后的職業歸宿地。從政府官員到國有企業領導人,除了經營管理能力可能不足外,還與政府相關部門有緊密聯系,極易產生權錢交易。
文化因素表現為人情社會和“小圈子”利益盛行。如人情社會盛行,對腐敗容忍度較大,助推腐敗現象發生。
中國不僅是一個由地緣、鄉緣串聯起來的“熟人社會”,而且也是由血緣、親情、人緣組成的“人情社會”?!叭饲樯鐣辈粌H使部分人群混淆行賄受賄與禮尚往來之間的差距,而且容易使社會對權力腐敗見怪不怪,對腐敗的容忍度相對較高,最終導致腐敗現象發生。
許多案件表明,不少行賄者往往是腐敗分子多年的朋友,甚至帶有親戚關系。首先,行賄受賄發生的時間通常是在“事成”之后。大部分腐敗分子并不會先行索賄,而是出于幫忙而濫用權力;其次,行賄者在行賄時通常是以“答謝”形式進行——例如,上門送“禮”,請客吃飯或打牌娛樂等。正是這種帶有“人情”性質的行賄,使部分上海行政官員喪失警惕,容易接受賄賂,導致腐敗。
社會因素主要是由轉型期社會矛盾復雜多元、公民社會和監督權力虛置所致。在體制改革所推動的一整套社會結構分化過程中,多元的利益主體已經形成,原來的階級或階層已經被新的利益群體所取代。在現實生活中,以階級或階層為行動主體的社會運動越來越少見,更多的是利益群體。而社會轉型期是利益關系調整得最劇烈的時期,現實社會中的許多矛盾與沖突,大多與利益關系調整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農民隊伍分化,工人隊伍膨脹,私營企業主階層的興起,導致各種社會矛盾變得復雜多元。
從嚴治黨促進腐敗治理
部分領導干部在市場經濟“經濟人”假設面前失去理想信念,成為“變通式”腐敗的重要原因,因此從嚴治黨必將促進腐敗治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是每個共產黨員入黨誓詞和應有的理想信念。但理論研究和案件查處都顯示,在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過程中,腐敗分子受“經濟人”假設的影響,逐漸淡忘甚至完全拋棄了這種理想信念,片面追求個人奢侈的生活和經濟利益??吹街車腥诉^上富裕、甚至奢侈的生活,產生羨慕、不平衡等心理。甚至出現“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正是在這種“經濟人”思想的腐蝕下,部分領導干部利用人民賦予的公權為自己、為小圈子謀利,走向了腐敗。
盡管在不同層級或不同領域中都有腐敗現象,但黨的領導干部一旦發生腐敗,后果更嚴重,影響也更惡劣,是治理腐敗的重中之重。為此,近年來,我國提出“老虎和蒼蠅一起打”的紀察思路。我們也相信,通過從嚴治黨,將更加有效治理腐敗,從而促進中國經濟成功地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