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琦
近些年,各地醫院門診顯示,每到冬天,骨折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會增加。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外在的環境因素,冬季很多地方天寒地凍,地面也常常變得更加堅硬,在冰雪天中更加容易讓人滑倒;其二是當進入寒冷的冬天,人穿的衣服會變厚,從而在行動上變得更加笨拙,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因此,冬天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導致人滑倒,更容易骨折。
發生骨折后緊急的處理和治療很關鍵,但骨折治療后的康復護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出現任何差池的話,同樣會影響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復?!叭种委?,七分護理”道出了護理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性。隨著醫學的發展和護理模式的轉變,人們對醫療和護理有了新的認識,護理范圍也隨之拓展,再也不只是醫務人員的事了,家庭護理同樣重要,特別是對于一些病程長,存在或潛在一些護理問題的患者,如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出院后進行家庭護理,要從飲食康復、功能鍛煉、防治并發癥等方面入手。
初中后期 飲食各不同
飲食
骨折初期(1—2周)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如苦瓜、冬瓜、山楂等,不宜過早進食滋補、油膩、海鮮及發物;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不宜食甜食、土豆等容易脹氣的食物。
骨折中期(2—4周)宜進食高蛋白、高鈣食物,如雞湯、魚肉、豆腐、豬骨湯等,但要適量而止,盲目地進補反而會延緩骨折的愈合。這里推薦一款食療方:當歸、續斷各10克,骨碎補15克,新鮮豬排骨250克,混合上述食材燉煮2個小時左右,加適當佐料后食肉喝湯。
骨折后期(4周以后)《黃帝內經》曾記載“肝主筋,腎主骨”,故骨折后期,宜進食滋補肝。腎、補益氣血的食物,不宜過量飲酒和抽煙。食療方:枸杞、續斷各10克,骨碎補15克,薏苡仁50克,先將骨碎補、續斷加水煎,去渣取煎液,再與薏苡仁、枸杞煮粥食。
循序漸進
功能鍛煉
骨折初期(1—2周)骨折初期患肢疼痛腫脹,易發生骨折部分移位或再次骨折,此期功能鍛煉應以肌肉舒縮活動為主,如手握拳、足趾背伸等運動。
骨折中期(2—4周)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可緩慢增加活動強度和范圍,在醫生的指導下,利用健肢的幫助進行手足及骨折部位的上下關節活動,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骨折后期(4周以后)此時的骨折已基本達到臨床愈合標準,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的恢復。但功能鍛煉須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活動強度應以不感到疼痛為準,最好在醫生指導和家人協助下進行。
“一高二察三防”
預防并發癥
年老體弱和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骨折患者可能需要長期臥床,這些患者極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如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靜脈血栓等,患者和家屬應做到“一高二察三防”。
“一高”即患者在平臥或坐位時,應適當抬高患肢。如下肢骨折,可在小腿部墊一個枕頭,讓肢體遠端的位置略高于心臟水平,有利于靜脈血液回流,促進水腫消退,防血栓形成。
“二察”即注意觀察患者神志和骨折部位情況。骨折固定后,應隨時注意觀察患肢遠端(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感覺及運動情況,并與健側對比,一旦發現患肢持續性疼痛、腫脹、麻木、發涼、活動受限等情況,應隨時復診。
“三防”是防褥瘡、防墜積性肺炎、防靜脈血栓。需要長期臥床休養的患者每日飲水量應保證2000毫升以上,每天全身擦洗兩次,并用爽身粉擦于皮膚皺褶處,如腹股溝、腋窩等處,保證皮膚清潔干爽;每臥床2小時翻身一次,并由下往上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咯痰,防肺部感染,同時注意觀察骶尾部、后背、手肘部等骨隆突處部分的皮膚變化,如出現紅腫,可用紅花油給予適當按摩;經常熱敷按摩腹部,以促進胃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防止便秘。
預防老年人骨折有幾點注意
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在冬季老年人要堅持戶外運動,加強鍛煉,多曬太陽,必要時可選用降鈣素(如鮭降鈣素)。降鈣素有降低骨流失,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質疏松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年人冬季骨折的發生。
平衡膳食。合理用藥老年人要多食含鈣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少喝或不喝酒。合理使用藥物,特別是老年人常用的藥物更應注意,如降血壓藥,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