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
內容摘要:班級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德育活動生活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分年級優化設計班級教育活動,開展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形式新穎、充滿情趣,內容充實、把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機統一起來的班級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建設優秀班級集體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教育活動 分年級 優化設計
班級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德育活動生活化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以及建設優秀班級集體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好班級教育活動,對培養高素質學生,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實踐證明,在學校的整個實際教育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不是個別的孤立的手段的運用,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和諧的組織在一起的方法體系,教育的自身規律使教育活動必須成為配套成龍的整體而不是一個個單件的湊合。因此,要想做好班級教育,我們就必須設計好一系列活動并要使之達到優化標準。
所謂最優化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法,可以使師生耗費最小的必要時間和精力而能收到最佳的效果。筆者就班級教育活動分年級優化設計,談以下四個方面:
一.主題鮮明、有針對性
任何一次班級話動首先要有明確的主題,也就是說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專業學生的持點和思想實際,分析他們在成長中出現的思想矛盾,從他們思而不解、想而不出的問題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能令他們深思的課題,以激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并在探索中釋疑長進。
例如初中一年級學生與他們在小學時相比,知識面擴大了、視野開闊了,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對社會現實、人生前途等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也提高了。為此筆者在初一設計了下列系列活動:
題目:《立志教育,報效祖國》
目的: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教育科技事業的歷史、現狀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作用,認識改革開放以來祖國事業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激發學習熱情、立志為國作出貢獻。
活動項目有:
1.本校歷史、現狀介紹會,參觀校史展覽室。
2.新生入團宣誓儀式。
3.科技教育知識系列專題講座。內容有:A、中國教育的產生、演變和現狀; B、中外教育比校;C、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趨勢。D、未來社會對師生素質的要求。
4.搜集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科技成就資料,布置校園宣傳欄。專欄標題:科技——民族騰飛的翅膀。各班教師墻報出“科技知識知多少”專刊.
5.請在科技崗位上作出優異成績的校友來校做報告。
6.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7.各班以《我為家鄉獻一策》為題,召開主題班會。
8.每位學生給母校班主任寫一封慰問信,匯報自己近況。
9.舉辦年級演講比賽。賽前活動有:①指導學生撰寫演講稿,內容從四個方面選:A、結合國情談科技教育的作用;B、暢談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科技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C、對二十一世紀科技教育的展望;D抒發熱愛國情懷。②訓練參賽選手的演講技巧。
二.形式新穎,充滿情趣
追求新奇是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點。由于現今學校的德育任務和內容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班級教育活動的形式應力求出新,使學生對活動有新鮮感而不會覺得沉悶、乏味、老套。在開展班級活動時除了要重視方法手段的創新外還要重視活動環境的布置,氣氛的烘托、情感的交流和節奏的和諧,使學生在美的意境中、樂的享受中思想得到升華、感情得到陶冶,品質得以提高。
例如初中二年級學生與一年級時相比,思維更活躍,活動能力更強,他們倔強逞能、渴望創新、敢于標新立異,要求獨立、自治和民主.希望有多一些親自參與組織各種活動的機會以能在實踐中提高自已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華,因此,我們應該在理解、尊重、信任學生的前提下注意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培養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為此筆者安排了如下活動。
題目:《自信、協作、實踐——成功》
目的:讓學生在學生活動中唱主角,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以及組織籌劃、團結協作能力,增強班級集體的凝聚力。
活動項目有:
1.《競爭、協作、創新是時代的需要》專題報告會。
2.年級文藝晚會承辦權競標。竟標前后活動有①召集各斑代表商定競標辦法。②在班主任指導各班經討論寫出投標書。③年級召開評標答辯會。④邀請家長,領導、教師、兄弟級同學觀看晚會,會后請各方代表評議晚會的組織工作、創意和注定出質量。
3.召集各班代表制定《年級學生活動承辦權競標實施辦法》。
三.內容充實,三個統一
班級教育活動力求內容充實,豐富多彩,把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機統一起來。
知識性,是指用蘊含豐富人民精神的科學知識充實活動內容。通過活動擴大學生視野、增長見識、開拓思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趣味性,是指活動的內容做到豐富多彩、趣味橫生,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思想性,是指活動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政治熱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激發學生追求真理,樹立高尚的理想,能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形成完美的性格品德。
例如,在精神生活的內容多樣化方面,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有著更多更高的需求。故此,筆者在初三年級中以《賞花、愛花、愛環境、愛中華》為題設計了系列活動。項目有:1.《鮮花、環境、國運》和《插花知識》講座。2.參觀全市聞名的“花卉世界”。3.舉辦學生“攝影寫生、標本制作、插花、詩文創作優秀作品展”和“教室、宿舍美化設計比賽”。4.百花頌——美詩美文朗誦會”。這些活動適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很受學生歡迎。
四.切實有效、作用明顯
優化的班級活動應起到如下作用: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堅定其正確的政治方向。2、能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水平。3、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其積極性、培養獨立的學習能力。4、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特長。5、有利于協調各種人際關系,創造和諧的學習和成長環境。6、有利于班級集體的建設和增強班級集體的凝聚力。7、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怎樣才能使班級教育系列活動的設計達到“優化”呢?筆者認為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兩個方面原則:
1.教育性原則。要寓教育活動之中,在整個教育系列活動中要以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教育為主線,以獻身祖國經濟建設的教育為重點, 以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教育為目的。
2.整體性原則。整個教育活動系列要以學校教育的任務特別是《德育大綱》為依據。安排活動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系列配套,在教育內容上要體現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原則,在教育階段上要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思想實際,體現出激勵性原則。在教育力量上做到教師、班團干部、一般學生擰成一股繩,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合力參與,體現出民主性、群體性和社會性原則。
總之,通過開展一系列生活化的班級教育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拓寬了學生的德育視野,塑造了師生的美好心靈,取得了很好實效。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重點課題“農村初中德育活動生活化模式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編號:GS[2016]GHBZ066.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臥龍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