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提要] 本文在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基礎上,著重分析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必要性,并積極探索就業難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完善策略,以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質量。
關鍵詞:就業難;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基金項目:2016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民生調研專項課題:“就業難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601612)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30日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高校擴招政策下,大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高校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自身的技能問題或者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欠佳而遭到淘汰。另外,就業崗位普遍較少,很多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對工作經驗有著一定的要求,而高校畢業生剛走出校門,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過程中不占優勢,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當前主要的就業形勢。
(二)大學生創業普遍。在大學生就業難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成為大學生實現就業的重要方式,我國政府和高校也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創業,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以創帶就。同時,在當今信息時代,電子商務無處不在,電子商務創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政府也積極出臺創業政策,以促進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現象十分普遍。
(三)用人單位要求較高。當前,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大學生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而且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用人單位的要求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前沒有接觸過社會,缺乏職業意識,僅僅依靠學校的就業指導無法全面了解職位要求和工作流程,缺乏實踐經驗。同時,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仍采用傳統的指導方式,缺乏對學生就業技能和學生就業方向的指導,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學生的能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高要求。
(四)就業崗位的不確定性。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很多新的不確定性的崗位,這些崗位的出現雖然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的,但是這些崗位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很多大學生認為崗位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不確定,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并不選擇這些不確定性的崗位。同時,不確定性崗位也會造成人才的流動,不利于社會穩定。許多不確定性崗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原本處于這些崗位上的員工只能重新找工作,人才流動過快,影響社會的穩定。
二、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面臨許多問題。首先,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不高。雖然大多數高校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職業追求,但是很多大學生的職業目標不夠清晰,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職位的技能要求缺乏充分的認識,導致學生在入職后的穩定性不強,頻繁更換工作。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對國家創業就業政策的關注,無法利用就業政策來實現自己的就業;其次,大學生的期望值較高。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期望值較高,不愿從事底層工作并且對工資的要求較高,十分重視工作的穩定性以及工作的名譽等因素。大學生的期望值與大學生的能力不成正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就業。
(二)高校人才培養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滯后。部分高校仍采用落后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不高。這些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協作能力、職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質量不高;其次,高校的專業設置不符合行業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新的變化,而高校的專業設置仍采用傳統的專業設置方法,缺乏對行業變化的重視,導致專業設置不符合行業發展;最后,專業技術水平制約學生的就業。高校教師長期從事教育行業,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和企業實習,不能夠及時了解行業的新技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先進專業技術的了解,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嚴重制約學生的就業。
(三)就業指導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師資力量不足。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都由專業課教師擔任,而專業課教師缺乏對就業形勢和就業指導工作的了解,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足,導致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專業性;其次,指導效果不好。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效果不好,這些學校在開展就業指導的時候,只是向學生介紹就業技巧,以促進學生就業,缺乏對學生就業觀念的引導,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此就業指導效果不明顯;最后,就業指導隊伍不穩定。很多高校缺乏專門的就業指導隊伍,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任命輔導員或者專業課教師擔任,而這些教師缺乏就業指導的專業知識,導致就業指導質量不高。同時,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由學校的管理人員擔任,就業指導工作對他們來說只屬于附屬工作,這些教師的流動性較大,導致高校的就業指導隊伍不穩定。
三、就業難形勢下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路徑
(一)政府方面。首先,加強對創業市場的宏觀調控。政府應積極研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并預測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根據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分析和預測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確保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的健康發展;其次,完善大學生的就業保障。政府應積極了解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使大學生全面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降低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同時,政府應積極保護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最后,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的運行機制。我國政府應積極規范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加強就業創業市場建設,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的運行機制。同時,我國政府應積極重視互聯網在就業創業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實現網絡指導和網絡招聘,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二)高校方面。首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應積極完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創新型人才和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同時,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資源來培養特色人才,將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使高校的人才培養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另外,高校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其次,積極搭建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高校應積極開展個性化指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加強學生的校園規劃和職業規劃,積極開展就業創業咨詢服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開展針對性訓練。同時,高校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加強學生對創業的重視,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業,探索創業路徑。另外,高校應加強對學生就業和創業的跟蹤調查,建立跟蹤調查系統,積極聽取畢業生的意見,改進本校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效率。
(三)社會方面。首先,擴大人才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應積極更新用人觀念和人才觀念,充分重視高校學生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積極為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此,用人單位應積極擴大人才引進的數量,促進技術升級,重視人才儲備,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科學的用人觀念,積極優化崗位結構,避免過度重視學歷而忽視了人才的質量,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鼓勵人才為企業發展做貢獻;其次,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積極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和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將企業的職業教育帶入高校,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同時,企業應積極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加強學生的職業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桂華.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建設研究[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2]車昱澎.創業服務體系建構與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之研究論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1.
[3]王博,馬琳娜,李新殿,薛長春,王寅秀,溫成濤.如何提升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實效性[J].現代交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