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明
《教育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這本書的作者魏忠博士以一種全球化的宏觀視野向讀者展現教育大數據的巨大沖擊力,書中內容帶給我深深的震撼,讓我思考以下問題。
1.逝者如斯般的變革力量,未來需要怎樣的教育者?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硬件的高速革新,軟件的高度智能化,新一輪的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經不可抗拒,教育正悄悄地發生著一場革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應對?沒有捷徑,也沒有法寶,唯有把握好教育的基本規律,認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開闊眼界,摸準教育發展的脈博,具備相應的預判能力,我們才能逐浪前行,甚至在浪尖上優雅起舞。
2.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被信息改變的未來校園將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獲得無窮無盡的資源,學校失去知識壟斷,原來依靠教師主講、學生靜靜地聽的教學方式一定沒有生命力。學校必須改變教育模式。教育的載體將越來越豐富,教育的工具資源也越來越多樣,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等,傳統的以年齡為標準的年級、班級將被淡化,遠程教育的提法將消失,距離不再是問題,教育在學校之外發生。
大數據教育提供無限可能,標準化的教育將轉向網絡完成,而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將主要由學校承擔:越來越小的班級、越來越近的學校、越來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來越個性的培養方式,將使教育擺脫工業化時代。
3.在信息技術大革命來臨之際,人對人的教育是不是會被取代?
教育的本質意義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教育是對學習者的支持和服務,而不是對受教育者的簡單的規訓或者是道德教化。作為萬物之靈,人類本身就有邏輯推斷和自組織的能力。發掘這種邏輯和自組織的能力才是正道。正在發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要把傳統的課堂搬到網上,而是讓新技術解放人們本來就有的學習能力和天分。學生得到解放,人力資本成倍地增長。
然而,信息越發達,面對面的溝通越顯珍貴。在未來學校里,教師的反饋、人與人的交流、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同學的友情等,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未來的學校努力讓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現代教師要改變以喂養為主而不尊重學生內心的教育方式,要培養“自由”的社會公民,而不是“私民”或“臣民”,不要只會監督審查學生,而應更多地啟發與激勵他們做自己。
編輯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