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飛
(1.西安郵電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電子商務促進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研究
——以陜西果業為例
李永飛1,2
(1.西安郵電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基于優化理論和木桶理論,首先,在對陜西果業實地調研和現存問題研究等基礎上,按照網絡生態和運行規律,針對陜西果業技術、品牌、投融資、質量、物流服務等多方面問題,給出明晰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陜西果業電商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構建“物流+電商”一體化合作、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果業電超對接產銷一體化雙流通模式、“三網”融合的物流配送體系等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和途徑。本研究對電子商務優化果業轉型升級,實現果業精準扶貧,促進果業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電子商務;精準扶貧;轉型升級;優化路徑;陜西果業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11月首次提到精準扶貧,此后他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2015年10月等多次提到精準扶貧戰略。李克強總理也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創新扶貧模式,實施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方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并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而推進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突飛猛進發展,2015年初,國務院扶貧辦將電商扶貧列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電商扶貧包括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平臺建設、物流體系構建、電商人才培訓、融資補貼等諸多措施。只要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電商發展的措施,都可納入電商扶貧的工作范疇。
陜西果業是陜西農村經濟發展最快的產業,目前已成為陜西省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陜西省通過建設果業示范園區,實施規模擴張與品質提升工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使水果生產規模位居全國首位,成為全球最大綠色有機蘋果生產基地和優質獼猴桃集中種植區。截至2016年,陜西的果業面積和產量已實現“十四連增”,其中蘋果產量占全國1/4和世界的1/7,蘋果汁產量占世界1/3,獼猴桃產量占世界1/3,櫻桃、葡萄、梨、紅棗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位居全國前列。2015年末,陜西果品已經銷售到東盟、歐盟、非洲、北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種類20余種。2015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中,陜西果業13個區域公用品牌上榜,21家果企和20個品牌進入中國果品百強。此外,國家級蘋果、獼猴桃批發交易市場先后落戶洛川和眉縣,果業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陜西省已成為全國果業種植—冷藏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最大基地。
未來,陜西果業在供需兩側均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陜西是世界唯一最佳連片蘋果優生區和最大獼猴桃優生區。陜西果業與非優生區的果業相比,具有無與倫比的獨特優勢。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受全面深化改革的拉動,宏觀環境更加有利于陜西果業快速發展。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進一步加快升級,對水果的需求進一步增加,果業各項改革全面展開,果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更加強勁,果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此外,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中央脫貧攻關計劃,均為加快陜西果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關天一體化”,打造全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又為陜西果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區域發展環境。《陜西省果業發展條例》以及果區各級政府配套政策的相繼出臺,為其果業發展提供了行政法律層面的支撐。另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統計,目前我國水果人均消費量較發達國家低30%左右,而優果消費量則更低。“十三五”期間,隨著人們消費結構變化和消費檔次升級,勢必會形成新的市場需求,尤其對優質、安全、高檔水果的需求會快速增長。
但是,陜西果業目前也存在產業未形成集聚規模效應,信息溝通不暢、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品種結構比較單一,從業人員文化層次較低、電子商務相關知識薄弱,物流配送效率較低、成本較高,品牌意識不強、品牌知名度不高等諸多問題,陜西果業轉型升級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
電子商務對促進陜西果業轉型升級,實現精準扶貧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發展將有力地促進商品和各種生產生活要素的流動,削弱妨礙公平競爭的制約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全國甚至全球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更好地實現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所謂電商扶貧,就是以電子商務為手段,拉動網絡創業和網絡消費,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銷售的一種信息化扶貧模式。由此可知,電子商務可以有效解決陜西果業現存的上述主要問題,對促進果業轉型升級,實現精準扶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陜西省也非常重視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問題。陜西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長婁勤儉(現省委書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6年要圍繞“互聯網+”發展新型業態,發展精準農業和農村電商。2016年5月,陜西省商務廳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發布了《陜西省電商扶貧政策措施》,這為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奠定了政策基礎。2016年7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現代果業強省建設的意見》的發布,其中核心思想是轉變果業生產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果業發展。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和陜西果業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針對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現存問題,研究符合陜西省實際的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路徑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目前,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中主要存在電子商務意識普遍偏低,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人員收入較低,網絡基礎設施和電商服務網點仍不完善,物流配送不便,投資成本高、技術人才匱乏,品牌知名度較低等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2.1 電子商務意識普遍偏低
目前,陜西農村農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根據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陜西省農村電商發展情況調查報告》,2014年陜西農村居民家庭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42部,接入互聯網的45部,上網率達到19%;戶擁有計算機20臺,13臺接入互聯網;人均上網費用達到17.4元。從中可以看出,陜西省農村移動上網率和互聯網上網率都較低,大多數農村家庭不具備電子商務用戶的基本條件。
目前,由于陜西農村地區發展較為落后,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農民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尚未充分意識到搶占網絡零售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不利的是,當下陜西農村對電子商務了解較多的是年輕人,但多數農村年輕人紛紛上學或外地打工,只留老弱婦孺留守,這部分用戶能夠真正轉換為電商用戶的微乎其微。具體如圖1、圖2所示。

圖1 陜西農村各類文化程度所占比重

圖2 陜西農民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
陜西果業目前的部分從業人員和企業,雖然從事電子商務的意愿很強烈,但對于電子商務運營服務、網絡營銷、技術支持、互聯網創新、質量追溯、網絡信用等方面的認識仍然比較陌生;對于電子商務內涵和價值認理解不夠深刻,經營方式落后,運營電子商務的模式不明確,產、供、銷,人、財、物等重要資源配置不合理,網店和網站等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對涉及的商業信用、網上支付、認證、標準、物流配送、稅收、相關優惠政策、法律法規等認識不足;創新觀念落后,發展電子商務的相關意識仍需提高。
2.2 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人員收入較低
雖然陜西農村果業的一些經營主體也開辦了網店,但由于其專業水平較低、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人員收入較低,其現有管理團隊的知識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陜西果業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另外,果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機構基于自身經濟實力有限,難以給予電商專業技術人才期望的待遇。調查顯示,目前陜西果業從事電子商務運作的人員每月基本工資不足2 000元,這導致電商人才極易外流,也難以引進電商專業人才。
2.3 陜西果業網絡基礎設施和電商服務網點仍不完善
目前,陜西果業網絡主要采用中國電信,比較單一。雖然關中地區的農村網絡村村通已基本實現,但網絡信號差、速度慢,難以滿足果業電商發展需求。陜北、陜南等邊遠山區,尚無網絡設施,更多的果品仍然依賴傳統交易模式,信息不暢導致品果銷售不暢,效益減少。
此外,由于陜西果業從業人口散居面廣,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夠完善,缺乏統一專業的服務網點。即便是有一些服務網點,服務體系也不健全,通訊信息技術、設備等得不到及時更新和普及。另外,分散化的小農生產方式,導致果業集約化程度低、產品品質不穩定,達不到農產品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產品編碼化的現代化標準,使得網站成交率較低。
2.4 陜西農村果業物流配送網絡欠發達
陜西果業從業人口雖然眾多,但由于人口分散,物流配送網絡欠發達,配送難度較大。目前,各大物流快遞公司在陜西農村果業基地水果成熟時期設有臨時快遞點,能夠實現原產地收貨,但一般均未實現農村送貨上門業務,多數是選擇送到鎮里快遞點,讓用戶自行上門取貨,這導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較高。其他時間,物流行業上門收貨、準時送貨、貨款代收等這些電子商務的基本服務尚未開展。
此外,果業冷鏈物流相對欠缺,果品網絡交易多為現貨銷售,在物流過程中缺乏冷鏈倉儲設施配備,導致果品損耗率較高,且容易引起買賣雙方的交易糾紛。
2.5 投資成本大,技術人才匱乏
調查顯示,目前陜西果業電子商務主要是以B2C、C2C模式為主,經營利潤較低,而網店開辦成本較高,成為陜西一些果業市場主體進入電商渠道的攔路虎。果品的網絡銷售,因保鮮、防破損要求較高,包裝費用大,加之物流運輸服務費偏高,導致陜西果業電商單店存活率低,掣肘了陜西果品的網上銷售。另外,一些經營主體雖然也開辦網店,但由于專業水平低、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榆林調查顯示,農村電商很難留住電商人才,人才流動頻繁。
2.6 陜西果業的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陜西果業品類單一、缺少品牌成為其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實現精準扶貧需迫切解決的問題。雖然陜西水果種植存在良好的地理環境等顯著的優勢條件,且陜西本地果品網上銷量增長較快,但是受果業整體品牌建設參差不齊的影響,大多數產地存在著無品牌、無商標、無統一包裝的現象,導致消費者對陜西果業產品的了解較為混亂。同時,陜西果業的品牌化程度不高、品牌整合力度不夠、品牌價值不高等問題導致了陜西果業尚未形成品牌優勢。陜西果業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異軍突起,占領國內和國際市場,必須具有讓消費者認同和信得過的品牌,形成品牌優勢。
結合果業電商現存問題,研究給出明晰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陜西果業電商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構建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一體化合作模式,注重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陜西果業電超對接產銷一體化雙流通模式,打造城際、城市和城鄉配送網“三網”融合的物流配送體系,依托電子商務,圍繞陜西果業創新創業,引入陜西果業電商人才、培養陜西果業新型果農,加大對陜西果業電商投融資和招商引資的支持力度等優化路徑,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具體如下:
3.1 明晰發展現狀和趨勢
明晰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是解決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優化路徑的基礎。深入分析電子商務意識普遍偏低,網上營銷能力不強,網店運營效果不佳,人員收入較低,網絡基礎設施和電商服務網點仍不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欠發達,投資成本大,技術人才匱乏,品牌知名度較低等問題,可為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優化路徑的思路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和模式,為對策制定提供支持和依據。
3.2 制定陜西果業電商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和規劃
發展陜西果業電子商務是轉變果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果業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基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和地方政府發展果業電子商務思路的要求,果業電子商務需與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在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注意發揮電子商務的作用,創新果品流通方式,倒逼果業生產標準化和物流配送體系優化升級,重塑果業產業形態。
可邀請商務部、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陜西省委農工部、西安郵電大學等國內知名電子商務領域專家、學者,從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解析、電商精準扶貧的生態模式、頂層設計入手,有機結合陜西果業貧困地區經濟實際,立足陜西果業電商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困擾與問題,研究探討符合陜西果業實際的精準電商扶貧模式與類型。
在此基礎上,基于“物流+電商”一體化和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理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規劃建立覆蓋整個縣域的三級果品網店運營體系、配送到村的物流體系、職業化管理的人才培訓體系,精益求精的質量管理體系,一把手工程的招商引資體系等并依托扶貧專項資金、小額貸款、扶貧貼息等扶持形式,引導、帶動果農貧困戶投身電商創業,最終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
3.3 構建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一體化合作模式
構建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一體化合作模式,是實現陜西果業物流與電子商務高水平、長期合作的重要方式。陜西果業電子商務產生的大量小訂單和分散收貨點,都亟待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統,以合理的物流網絡為用戶提供涵蓋倉儲、運輸、配送、逆向物流、冷鏈物流等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但是,當前陜西果業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且電商與物流的合作處于較低水平層次上,并沒有建立統一、長期的合作機制,沒有形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實際需要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
可針對陜西果業物流電商網絡信息的傳播,分析其傳播的特征特性,剖析影響物流電商信息傳播速度、傳播范圍的因素及其作用機理,依托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一體化、“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物流+電商快遞”深度融合發展等新模式,全過程、全環節、全方位加大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供給側改革、加快陜西果業提質增效創新實踐,實現社會化服務的陜西果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新模式,最終構建“立足陜西、服務全國、聯結全球”的物流電商一體化陜西果業產業集群,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同時,以識別物流與電商二者的共同利益點為基礎,建立目標、服務、運作模式、規范等方面的協同和共同合作的運作機制,協調二者戰略目標和責任分配。
在此基礎上,構建陜西果業物流與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動態開放的配套協同服務體系,明確服務標準,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以電子商務推動增值性的物流服務需求,將物流鏈融入到電子商務下的交易鏈中,并不斷擴寬信息共享范圍,提升物流網絡覆蓋率,使二者實現一體化協同發展,使陜西果業成為全省第一產業發展的新標高和增長極,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
3.4 注重以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新型商務活動,是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果業電子商務是轉變陜西果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貫穿在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整個過程中。但目前,陜西果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還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融合程度低、層次淺,新型經營主體發育較慢,產業之間互聯互通性不強,產加銷、貿工農出現脫節,大宗農產品的產業鏈、價值鏈實現不充分,急需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中:一產重點解決品種和規模的問題。首先,堅持規劃科學化、經營規模化、栽培現代化、管理精細化、人才專業化的高新蘋果產業發展理念,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實際情況并能體現本地特色的富硒果、矮砧蘋果等好品種;其次,在此基礎上,發展家庭果業農場、推動“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果業產業化原產地直供等運作模式,控制好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種植規模,優化產業結構。
二產重點解決標準和品質問題。目前,陜西果業產品普遍缺乏質量標準,使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無標可依或有標不依的情況,導致果業產品質量缺乏公信力。要結合陜西果業實際情況,吸取國外水果采后分級標準制定的經驗,參考國際慣例,注重科技投入,依托綠色認證,加快陜西水果采后分級標準化進程,制定合理的分級標準,解決陜西果業產品的標準和品質問題。
三產重點解決品牌和信息問題。以“互聯網+”思維整合陜西果業現有資源,充分發揮現有市場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落實縣級電商運營中心,積極與第三方平臺開展合作,鼓勵其與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和優勢資源對接與整合。陜西省政府可對省內眾多的果業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建立統一標準,形成陜西果品品牌建設,提高陜西果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優勢,避免省內果業電商企業惡性競爭,導致果農經濟損失。可建立本地的果業管理協會和果業示范園區,對價格、宣傳、包裝、質檢、店鋪設計和物流等環節進行統一,形成供產銷一體化,提升整個產銷過程的效率。在堅持品種改良的基礎上,對流通環節進行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生態化、專業化、價值化管理,以銷定產,嚴格分選,維護品牌形象。
廣泛搜集陜西特色果品,挖掘深層次果品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果品歷史文化和檔次品味,統一策劃包裝、設計、營銷,實施品牌創建計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結合陜西果業實際情況,建立特色種植園區、特色果品初加工園和特色觀光果園電商合作基地,將電子商務展示和營銷與果業綜合示范充分結合,共同打造陜西生態果果品知名品牌。
依托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企業專屬品牌,以手機APP、網絡短信、微信、微博(MicroBlog)、輕博客(Light Blogging)等新興網絡信息傳播技術為主要網絡營銷宣傳工具,加強品牌營銷和推廣。進而圍繞陜西果業“生態”資源優勢,整合陜西果業培訓資源,建立健全多層次的培訓體系,與省內外知名院校開展合作,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農村果業電商龍頭企業,同時加大與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知名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力度,將其信息、平臺和智力資源向陜西果業貧困地區聚焦和對接,支持平臺企業在陜西果業貧困地區開展果品直接采購業務。通過現代化管理提質增效,大力推銷地方特色果品,助推貧困地區果業產業化發展和果農收入水平提高,帶動諸如農業、手工業、物流、網店服務等電商相關行業以及餐飲、住宿、旅游等果業所在地區的服務業的發展,為果農提供大量就業和創業機會。
大力推進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提供農村果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充分利用省財政資金的扶持,有選擇、分批次對貧困縣農村果業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補貼資助,實現電商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5 全力打造陜西果業電超對接產銷一體化雙流通模式
陜西果業電超對接產銷一體化雙流通模式是以電商平臺、城鄉物流配送體系、連鎖商業網點為依托,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經過嚴格的實名認證、資質審核和服務驗證,構建化肥、農藥、種子、生活用品等工業品能下鄉、果品能上行的產銷一體化市場雙流通體系,使貧困地區群眾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網購便利化,促進特色果品銷售,提升果品的商品化、標準化、品牌化和整體發展水平,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工作。
該體系主要是通過電子商務,經過嚴格的實名認證、資質審核和服務驗證,為優質果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既可采用果農與商家直接簽訂意向協議書的方式,也可通過當地政府向雙方擔保,使得果農和商家簽訂意向協議書,由果農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等商家直供水果,同時從上述商家購買化肥、農藥、種子、生活用品等工業品。
該體系將現代電子商務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果農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市場需要什么,果農就生產什么,既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穩定果品銷售渠道和價格,同時,還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實現政府、商家、果農和消費者四方共贏。此外,若果業基地距離城市較近,可采取具有“互動、體驗、信任”三位一體特性的“果業基地+互聯網+社區O2O”的社區電商新模式,經過嚴格的實名認證、資質審核和服務驗證,獲取更快捷、便利、高效的服務。
3.6 打造城際、城市和城鄉配送網“三網”融合的物流配送體系
推進農村網絡的建設,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縮短銷售與生產的距離。以果園為中心,立足區域公路資源,率先實施城際配送網、城市配送網和城鄉配送網“三網”融合支撐工程。搭建陜西果業配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服務于連鎖經營企業和網絡購物企業的大型果業冷鏈倉庫或配送中心,形成多層次物流配送網絡。通過協同合作,將集貨、分貨、倉儲、運輸、包裝、咨詢等服務功能結合起來,在配送量、配送質量等方面建立起可靠的保障,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配送服務,實現配送快速響應,提高陜西果業城鄉物流有效供給面,打通陜西果業物流“最后一公里”。
政府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加快冷鏈物流的建設。以冷庫和冷鏈配送中心為依托,在城市社區和村鎮布局建設果品共同配送末端網點,形成層級合理、規模適當、需求匹配的冷鏈果品物流倉儲配送體系。總量上控制城市果品冷鏈配送車輛規模,并對車輛證照、通行權進行規范管理,建立和完善配送車輛的技術標準和物流作業規范,引導配送企業統一車輛車型、外觀標識、配備設施等,提升中心城區貨運車輛檔次,改善城市交通環境。在果業種植區實施“互聯網+果園+果農產品”示范工程,與郵政網點相結合,借助郵政網絡實現下行物流到果園,上行物流到城市的目標,無縫對接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實現農村精準扶貧。
3.7 依托電子商務圍繞陜西果業創新創業
通過大頻幕、遠程教育、專家講座、舉辦會議、論壇等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專業化果業電子商務企業;引導農村合作社、果業經紀人和家庭農場等積極開展生態休閑旅游、果品網上銷售等業務,引導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拓展農村果業業務,為農村果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網店建設、倉儲物流、市場推廣、代運營等專業化服務,帶動農村果業電子商務創新創業。采用“培訓+孵化+培育”模式,充分發揮工、青、婦相關部門的引導作用,針對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和個體經營戶等果業群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以電子商務為依托,在本地果業電子商務平臺和天貓、京東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店創業,帶動果業網商群體發展。
建立健全產學研集群式創新管理機制,形成互惠共生、協同競爭、資源共享和地方結網等特性的產學研創新集群,形成包括果業企業孵化器群、技術研發機構群、高校科技產業群、教育培訓機構群、中介服務機構群和配套服務機構群,最終成為果業創新、創業資源的富集區域。通過“聚集效應”讓優秀的果業創新、創業人才云集,形成持續不斷的果業創新創業能力、輻射發展能力和國際化競爭力。積極吸引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教學機構在果業基地設立產學研基地,果業企業與上述高校建立合作實驗室,進行專項課題研究,致力于營造企業的“創新場”。陜西果業通過與高校合作,進行有形孵化和虛擬孵化,吸引包括在職教師、在校學生和歸國留學人員在內的各類創業者創辦果業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果業創業服務,提高果業創業成功率,不斷培育、孵化出一批新的果業高新技術企業,以服務促進果業創業,以果業創業帶動果業就業。
3.8 引入陜西果業電商人才,培養陜西果業新型果農
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示范果業基地,電子商務進農村啟動會、電商扶貧論壇等方式,引導和帶動陜西省內電子商務企業入住果業基地,逐漸形成產業集聚和深度融合效應,同時吸引電商人才服務基地。通過為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提供優惠的入職政策加大陜西果業電商人才的引入,從而為陜西果業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實現電子商務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的目標。
在人才培養和培訓方面,政府應發揮其在果業電商人才培養方面的引導作用。例如,政府可加大宣傳力度,組織一些有能力且有意愿學習果業電商經營的志愿者,對他們進行培訓,等他們培訓合格后,分配到各個村鎮進行大范圍的果業網絡知識培訓和輔導,著重普及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培養陜西果業新型果農。
通過強化與西安郵電大學等高等院校之間的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物流電子商務行業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培養實用型人才。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分層次、分類別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人才培訓機構與陜西果業的供需對話機制。陜西果業企業也可邀請果業電子商務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鎮及村級領導干部進行果業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對果農進行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普及,對果農網商進行網絡經營和技術培訓。各村鎮可建立果業電子商務培訓中心,配備電腦設施和專業人員,方便家庭困難的果農及時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同時為果農提供相關咨詢和解決問題。
另外,通過落實各職能部門和鄉鎮領導責任,明確責任主體,把發展壯大果業富民產業與健全果品網絡供應鏈、網店培育、技能培訓等果業電商扶貧措施相結合,推進果品網貨供應平臺建設、網店提質增效、特色產品培育、貧困村智力扶貧培訓工作,積極創建集指導、培訓、管理于一體的村級果業電商扶貧點。
3.9 加大對陜西果業電商投融資和招商引資的支持力度
首先,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該擴寬果業電商企業的融資渠道,尤其是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降低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其次,電子商務協會應構建融資服務平臺,為電商企業以及投資機構提供一個中間平臺,使電商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向投資機構介紹自己的業務,拉近與投資機構的距離,促進項目的達成。最后,陜西省政府可以完善省內的投資環境,吸引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等,為電商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陜西果業電商發展的作用,例如,果業廳負責制作果業招商網站,研發果業招商引資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入駐商家數據庫,設立果業招商服務大廳,編制招商工作方案,出臺招商引資目標責任書、招商引資獎懲考核辦法和招商引資項目評估辦法。從健全產業鏈招商入手,圍繞特色產業、關鍵環節、薄弱環節、缺失環節,制定果業招商引資規劃和一把手負責制,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加大代運營企業、數據中心、電商美工設計招商力度,實現高層招商、精準招商。培育中小微電商孵化器,充分發揮孵化器吸納、培育作用,進一步擴大電商園區知名度與影響力,助推招商引資工作順利展開。加大力度聯系各級相關協會,依托協會資源,聯系招商代理企業,簽訂招商合作協議,開展代理招商,實現精準招商。
電子商務是轉變果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果業精準扶貧和優化升級的重要載體。本文結合果業電商現存問題,研究給出明晰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陜西果業電商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構建陜西果業“物流+電商”一體化合作模式,注重以電商發展帶動陜西果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陜西果業電超對接產銷一體化雙流通模式,打造城際、城市和城鄉配送網“三網”融合的物流配送體系,依托電子商務,圍繞陜西果業創新創業,引入陜西果業電商人才、培養陜西果業新型果農,加大對陜西果業電商投融資和招商引資的支持力度等優化路徑,促進陜西果業精準扶貧和轉型升級。
[1]Mauro Borges,Norberto Hoppen,Fernando Bins Luce.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 on market orientation in e-busi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9,62:883-890.
[2]Molla A,Peszynski K.E-Business in Agribusiness:Investigating the E-Readiness of Australian Horticulture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CT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1,3(2):1-18.
[3]Ali Akbar Jalalia,Mohammad Reza Okhovvatb,Morteza Okhovvata.A new applicable model of Iran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3):1 157-1 163.
[4]鄭穎潔,劉燕妮,胡列格.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物流組織模式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8,(2):52-55.
[5]W Wen.A knowledge-based e-commerce in case of mass custom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2,75(1):69-81.
[6]李海平,劉偉玲.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模式創新[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11,29(2):189-191.
[7]胡俊波.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一個模式構想[J].農村經濟,2011,(11):111-113.
[8]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
[9]Li Y F,Su Q,Zheng J.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ased on sensitive customer quality demand[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2,4(19):264-269.
[10]李永飛,蘇秦.考慮質量改進的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研究[J].軟科學,2015,29(7):35-39.
[11]Johannessena J,Olsenb B.The future of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s:Aspects of a theory of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in a global knowledge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0,30(6):502-511.
[12]Zhang X,Chen R.Examin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value cocreation with customers[J].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6: 242-250.
[13]Humphrey J,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36:1 017-1 027.
[14]Fernando J,et al.Social networks and Web 3.0:their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of organizations[J].Management Decision,2012,50(10):1 880-1 890.
[15]Saunila M,Ukko J.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ts effects[J].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7(4):355-375.
[16]Wang J G,Zhang X B,Hu X J,Zhao J.Survey on logistics service mode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A].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C].2013.
Study on Path of Optimization of E-commerce as Targeted Measures of Poverty Lifting and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Fruit Growing Industry: In the Case of Shaanxi
Li Yongfei1,2
(1.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Post&Telecommunication,Xi’an 710061; 2.Shaanxi Province E-commerce Collaboration&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Xi’an 710061,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 field survey of the fruit growing industry of Shaanxi and an analysis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the Cannikin law,we arrived at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targeted measures for the poverty lifting and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fruit growing industry of Shaanxi through e-commerce,and then proposed a series of paths and routes to realize these measures.
e-commerce;targetedpoverty lifting;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path of optimization;fruitgrowingindustryofShaanxi
F724;F259.23
A
1005-152X(2017)01-0012-08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1.003
2016-11-06
陜西省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項目(2016ZDA10);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2016Z113);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面向精準扶貧的陜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2017KRM077、2016KRM079);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自然科學類)“陜西省裝備制造供應鏈產品質量問題協調及風險分擔研究”(17JK1711、16JK1700);西安郵電大學西郵新星團隊資助(XY201406);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陜西農村電商發展研究:機理、模式與路徑”(2017KRM032);西安市科技計劃(2016039SF/RK02-(5));陜西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農村電商發展機理與推進路徑研究”(17JZ062);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2016D040)
李永飛(1977-),男,河南臨穎人,博士,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