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貴貴州州非非物物質質文文化化遺遺產產尋尋訪訪活活動動
貴州省貴陽市東山小學 常玉琴
有一天,一聲清脆的哨響引起了教室里正在學習的隊員們的注意。大家發現是一位同學吹響了一枚漂亮的泥哨。這泥哨叫啥名字?它從哪里來?聽說它是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這枚從“多彩貴州非遺博覽園”帶回的黃平泥哨,引發了隊員們的極大興趣。隊員們和輔導員商量后,決定一起到貴州“非遺博覽園”去開展探尋活動。
輔導員按照《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四年級主題活動中“民族精神代代傳,團結力量大”的要求,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內容,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①了解“非遺”的含義。②了解貴州“非遺”的種類及存在方式。③在探尋貴州“非遺”的過程中,感悟民族精神,努力爭獲“探尋非遺章”。
多彩貴州探“非遺”
隊員們首先來到貴州“非遺博覽園”。在觀看了牙周陶瓷、古法造紙、水族醫藥、苗族掃寨、侗族祭薩等100多種貴州非遺展品后,大家興奮不已,樣樣都想探個究竟。在輔導員的指導下,他們依興趣分成了“巧手泥哨隊”“侗歌聲聲隊”“智慧屯堡隊”和“苗家銀飾”四個小隊,開始了探尋貴州“非遺”之旅。
黃平泥哨展柜前,各式飛鳥走獸、蝶蟲蛙魚等充滿民族風格和色彩的泥哨,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泥哨的傳承人王登書叔叔給大家講了許多有關黃平泥哨的故事。聽完這些故事,隊員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感悟:“黃平人心靈手巧,泥哨才會形態各異。”“苗、侗、漢族走親戚互送晚輩泥哨,各民族就像一家人。”“只有用貴州黃平山上的土和當地的水才能和出特別的泥,能細致觀察的人才能把一枚枚泥哨做得那么栩栩如生。作為貴州人,我們要努力把它傳承下去。”隊員們在進一步的觀察與交流中,慢慢地感受到:小小黃平泥哨背后突顯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及各民族一家親的和諧。
“侗歌聲聲隊”的隊員們剛走到侗族大歌展區前,就立刻被美妙的和聲吸引住了。有個隊員提出了疑問:“只是一萬個人一起唱歌就能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隊員們決定先自己試一試小合唱,結果發現每個人發出的聲音基本都不在同一個聲部上。這時大家才知道萬人合唱時發出天籟般的和聲真不容易。通過講解員的介紹,隊員們還了解到侗族沒有文字,民族歷史全是以大歌的形式傳承下來的,而且侗寨里人人都會唱大歌。輔導員借機引導隊員們思考:侗族大歌為什么能做到萬人合唱時美麗的和聲如此和諧呢?隊員們爭相回答:“唱侗歌就是侗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產勞動中他們都會唱。”“他們都是好朋友,經常相互配合,所以和聲唱得好。”“他們總會考慮到別人怎么唱,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在討論中,隊員們明白了侗歌承載著侗族團結合作的精神,也彰顯了侗族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智慧屯堡隊”的隊員們來到了用石頭做成的貴州安順屯堡建筑微縮景觀前。他們發現這里的房屋、街道、大門、圍墻全是用石頭做的,就連屋頂都是石頭的。“咦,墻上有好多小洞。”一個隊員突然發現石屋的墻壁上不僅有小洞,而且大多數石屋還是連在一起的。有幾棟獨立的石屋比其他石屋高出許多,就像一座座碉堡。用身邊的電子屏查詢后,隊員們很快找到了答案并贊嘆道:“這房子太神奇啦!可以利用高出的樓頂向遠處瞭望,并占領戰斗的至高點,還能利用墻上的小洞觀察敵情并在保存實力的同時進行有效射擊。”“墻上的小洞還能通風透氣,使房子適宜居住!這是集居住、防御、作戰于一體的杰出建筑啊!怪不得它會成為‘非遺’呢!”通過仔細的觀察、調查和交流,隊員們逐漸對屯堡建筑所蘊含的民族智慧有了深入的理解。
“苗族銀飾隊”的隊員們來到了貴州臺江苗族銀飾展區。看著銀光閃閃、精雕細琢的銀飾,隊員們贊嘆不已。經過講解員的介紹,隊員們才知道:做一套精致的銀飾要用一年半的時間。苗族人心靈手巧,把最美的祝福和對幸福的向往都融入其中。銀飾不僅是苗家的崇拜物,更是婚姻的標志。父母疼愛女兒,期望她嫁入夫家后,能夠一生幸福,不僅為本民族繁衍生息,也與其他民族和睦共處。有趣的是,苗族男孩子的飾品沒有這么貴重。有一名隊員驚呼道:“好多人都喜歡男孩,苗家人卻最愛女孩,原來我們追求的男女平等在這里早就實現了!”隊員們從苗族銀飾文化中感受到了苗家男女平等的思想,對民族團結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隊員們了解的貴州臺江苗族銀飾

隊員們欣賞精美的貴州黃平泥哨
分享收獲話“非遺”
參觀結束后,隊員們仍在交流參觀的感受:“‘非遺’都是寶貝,是人類的精神財富。”“貴州‘非遺’是貴州各民族人民千百年來對幸福生活追求中的一種精神積累。”“貴州‘非遺’是貴州的,是中國的,更是對人類精神財富的貢獻!”大家越說越起勁。于是,隊員們商議著建起了一個微信群,把自己在尋訪中的感受與其他小伙伴們分享。他們紛紛表示:生活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十分幸福!少先隊員有責任把這些民族文化遺產及其體現的民族精神傳承下去。
1.寄意于物。少先隊的教育要巧用寄意于物的方法,“非遺”背后蘊含的意義,對隊員來說是高、深、遠的,但輔導員從“非遺”誕生、流傳的故事入手進行引導,會讓隊員們更易接受。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對“非遺”精神價值的追求上,有利于幫助隊員們感悟貴州“非遺”背后所承載的民族精神。
2.寓教于樂。興趣和快樂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只有讓隊員覺得活動有意思,他們才會積極參與。這一活動是隊員發起的,探尋內容也是隊員們在“非遺博覽園”展出的100多件展品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輔導員從隊員的興趣愛好出發,引導他們開展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活動,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3.突出組織性與自主教育的作用。這一活動中,每個小隊都有自己的研究內容,而每位隊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因此,這樣的活動能凝聚全體隊員,讓每個隊員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少先隊組織中的一員。
(欄目編輯 韓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