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銘
奮力開創大慶轉型發展全面振興新局面
■ 趙銘

結合學習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慶市第九次黨代會系統謀劃了大慶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總的就是,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基石,積極融入我省“五大規劃”實施、“十大重點產業”發展和“龍江絲路帶”建設,著力壯大接續產業,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著力優化發展環境,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定不移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奮力開創大慶轉型發展全面振興新局面。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大慶作為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制約是結構性資源性體制性矛盾,最突出的短板是接續產業仍處在初級培育階段,不足以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基于對市情的深刻認識,我們把壯大接續產業作為決定大慶未來的“核心要務”,著力構建“1+4+5”產業體系。“1”,就是立足“油城”最大市情,全力穩固油氣生產這個基石產業。支持大慶油田做精做實本土業務、做大做強海外業務、積極探索新領域新業務,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固本強基。“4”,就是依托現有基礎條件,重點打造化工、汽車及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現代服務等四個支柱產業。依托地企深度合作,圍繞“油頭化尾”“氣頭化尾”“煤頭化尾”,謀劃和推進千萬噸煉油、龍油550萬噸重油加工、禾工1500萬噸煤炭分質綜合利用等項目,發展石化產品深加工和精細化工產業,建成國家一流的石化產業基地;依托沃爾沃整車制造項目,擴大SPA平臺車型量產,關聯帶動汽車零部件、汽車金融等配套產業,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依托正邦生態生豬、秋收農業保鮮速食生產線等重點項目,持續壯大農副產品加工產業;依托城市功能和自然生態,發展商貿、旅游、金融、文體賽事、健康養老等服務業,推動產業向高端延伸。“5”,就是著眼潛力把握趨勢,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電子信息制造、“互聯網+”等五個新興產業。推進忠旺200萬噸鋁制品加工、佳昌砷化鎵等項目,帶動金屬、建筑和電子新材料產業擴能升級;申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加快地熱、光能、風能、生物質能綜合開發利用,集聚新能源產業優勢;完善提升福瑞邦生物科技產業園,引領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建好映奧新一代顯示屏項目,吸引上下游關聯企業入駐,形成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發揮華為東北云數據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創新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及網絡服務,打造“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
堅持地企融合、產城一體、城鄉互動,集中打造“五大承載板塊”。一是創新驅動核心板塊。發揮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龍頭作用,瞄準“高、精、尖、新”產業方向,引進建設一批立市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構筑新興產業戰略高地。二是集聚發展示范板塊。優化整合市域內化工產業資源,建設提升宏偉、興化、林源三個石化產業集聚區,吸納新建項目、承接轉移項目、衍生補鏈項目,為產業集約高效發展作出示范,給城市發展讓出綠色空間。三是高端服務引領板塊。主城區突出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疏解低端、搶占高端,促進城市功能、產業質量同步提升。四是近郊產業特色板塊。近郊區立足實際,做大做強棚室經濟、都市農業、創意農業等特色產業,形成服務城市生活的“半小時”休閑圈。五是縣域經濟增長板塊。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以市場化為方向,以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為路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加快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伸產業鏈條,支持各縣培育優勢主導產業,搞好項目引建、企業成長和園區建設,形成區域特質鮮明、結構布局合理、龍頭帶動有力的縣域產業格局。
抓住國家振興實體經濟機遇,緊緊扭住產業項目建設“一號工程”,加快引建一批具有強大牽動力的戰略龍頭項目。完善園區配套承載項目。提升德力戈爾、光明等專業園區載體功能,推動資源、要素、政策、服務向園區集中,通過PPP等市場化途徑建好基礎設施,以“飛地”模式促進區域合作。堅持問題導向推進項目。對上規模的骨干企業大力扶持,促進增投資、擴產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對成長中的重大項目持續跟進,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瓶頸難題,確保立得住、發展得好;對新簽約的重點項目緊盯不放,倒排工期,把握節點,確保按計劃建成投產;對意向性的好項目密切跟蹤,爭取更多落戶大慶。強化招商引資擴增項目。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主導產業,既突出招大引強,又注重關聯配套,發展全產業鏈經濟。加強產業政策研究,打造專業化隊伍,做實基礎性工作,提高招商引資針對性和成功率。搶抓政策機遇爭取項目。深入研究、用足用好國家和省里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申建大慶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在重點產業項目擺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型城市生態補償修復等方面爭取更多支持。從2017年開始,對產業項目建設實施“三個一”考核,要求縣區黨政主要領導每人每年推動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投資超3億元產業項目各1個,高新區、經開區黨政主要領導每人每年推動這三類項目至少各3個。
著眼積蓄新動能、厚植新優勢,構建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環境保障的發展格局,釋放城市和經濟活力。深化改革突破體制束縛。落實好中央、省委各項改革任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高效配置資源,提高供給質量。加快推進高新區經開區管理體制、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行政審批、國資國企、現代農業綜合配套等重點改革,力爭在打通體制機制瓶頸上取得更大進展。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對外融入“龍江絲路帶”,加快大慶綜合保稅區、國際航空口岸等平臺載體建設,引進項目、資金和技術,支持石油石化企業和本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對內借力“哈長城市群”,深入落實與哈爾濱、綏化、松原等周邊城市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推動創新釋放增長潛力。深化地企合作,圍繞培育新產業新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取得更大突破;促進市校融合,在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推進全民創業,積極發展“四眾”模式,生成一批創新型小微企業,打造一批創新型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創客團隊。優化環境搞活民營經濟。營造尊商重企濃厚氛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民營企業家在大慶有地位、受尊重。實施非公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在市場準入、融資貸款、改制上市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簡政放權、降低辦事成本,協調爭取政策、降低經營成本,改進工作作風、降低隱性成本,為民營企業減負松綁。緊盯關鍵崗位、重點部門和服務窗口,堅決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保基本、兜底線、解急需,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提高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精準實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幫扶扶貧和針對因病致貧返貧群眾的健康扶貧,走出一條具有大慶特色的扶貧之路。提升社會事業水平。統籌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重點抓好城區就業,通過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公益崗位托底就業、技能培訓保障就業、市場機制引導就業等措施,解決好城市就業困難群體和大學生就業問題。辦好惠民利民實事。暢通民意渠道,合理確定財政投入領域,對社保、養老、安居、出行等民生實事,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依法依規處理信訪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系中共大慶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