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玉梅
集聚發展動能 加快轉型升級全面建設幸福新林區
■ 賈玉梅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2017年的經濟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興安嶺地委將緊密結合區情實際,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發展“六大產業”,深入實施“三大工程”,著力營造“兩大環境”,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發展提檔升級之路,盡快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全面建設幸福新林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檔升級生態旅游業、森林生態食品業、生物醫藥業、森林碳匯業、水經濟和綠色礦業、文化產業“六大產業”,加快振興林區實體經濟。
一是做好創新供給這篇文章。加快推進漠河生態冰雪健康養老小鎮建設項目,重點抓好以漠河為核心的大北極旅游區升級改造,以南甕河、天臺山為核心的南部旅游區建設。以加區和北極兩個冰雪樂園為依托,精心設計最冷界江冬泳、圣誕世界探秘、雪地馬拉松、極寒鋼管舞等獨具挑戰性、體驗性和差異化的旅游產品。著眼高端市場定位,加快推進農夫山泉礦泉水、中捷百萬頭森林豬養殖加工等項目建設,推進馬鈴薯種薯、有機大豆和小麥、有機蔬菜等種植業結構調整。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快岔路口鉬鉛鋅多金屬礦及配套項目建設,30萬畝能源草一體化現代農業加工、飛虎山礦業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文化作品向旅游紀念品轉變,大力發展候鳥式養老、森林康養、醫養康復等新業態,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滿足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二是做好龍頭培育這篇文章。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加強項目儲備庫建設,突出抓好專業招商,跟蹤推進與嶗山礦泉水、哈爾濱鐵路局的合作,爭取項目盡快落地。積極促進合作共贏,堅決摒棄企業短視思維、小生產意識,引導區內藍莓加工企業與區外行業龍頭合作嫁接,實現借力借勢發展;探索推進區內森林生態食品加工企業之間的股份制改造,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集中力量打造產業龍頭。著力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加強與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合作,充分發揮大興安嶺地區股權孵化基地作用,全力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
三是做好市場營銷這篇文章。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加快建立特色產品地方標準和質量追溯體系,推廣使用“大興安嶺”商標和“大興安嶺黑木耳”“大興安嶺藍莓”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實現由“做產品”向“做標準”轉變。創新營銷方式方法,繼續發揮電商產業園孵化作用,加強宣傳推介策劃,全力辦好北極光節、藍莓節等節慶賽事,積極開展特色眾籌活動,加強與銷售龍頭的合作,大力發展航空冷鏈物流配送,切實為好產品找到好銷路、賣上好價錢。提升行業管理水平,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文明、誠信、優質、規范、滿意的服務。加快推進智慧景區建設,靠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贏得市場。
四是做好引才聚才這篇文章。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積極推進本土人才的培養與開發,讓基層多一些“明白人”“土專家”。突出抓好柔性引才,通過項目合作、組建專家智囊團、聘請經濟顧問、校企合作等方式,柔性引進高端人才,努力形成以高層次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圍繞食用菌替代原料、有機農產品種植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切實提升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全面落實激勵人才創新創業政策,堅持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五是做好規劃落實這篇文章。進一步落實落細全區“六大產業”發展規劃,以大興安嶺地區入選
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為契機,制定出臺全域旅游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指導全域旅游發展。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引導各地找準產業定位,明晰發展思路,對資源稟賦相近的產業,打破區域分割、行業壁壘,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杜絕各自為戰、搞同質化競爭。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緊緊抓住國有林區改革的機遇,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搶抓中央出臺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機遇,超前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爭取國家政策做好準備。
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圍繞關乎林區長遠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問題,提質增效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基層組織提升“三大工程”,使林區轉型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一是提質增效生態保護工程。切實強化資源管理,加強對木材加工企業監管,嚴查嚴判盜伐林木、毀林開荒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守住生態紅線。加快推進森林培育,穩步擴大西伯利亞紅松、樟子松等經濟樹種栽植比例,加快建設全國知名的國家生態風景道。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加強智慧防火建設,全面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食用菌和特色動物養殖,扎實推進北藥種植,深度開發野生藍莓、偃松等林下資源,大力發展森林體驗、森林養生和森林碳匯等項目,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二是提質增效民生改善工程。全力辦好就業養老、供熱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等民生實事,切實加強健康興安、文明城市和美麗鄉村(林場)等建設。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落實就業、教育、醫療救助和社保兜底等脫貧措施,確保農村、城鎮居民和林業職工貧困人口如期實現全口徑脫貧。積極維護社會穩定,加大依法治訪力度,強化“12345”民生熱線的數據分析和通報機制,確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是提質增效基層組織提升工程。全面建強基層黨組織、政法組織、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強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深入落實《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宣傳政策、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心聚力作用,有效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以“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提標優化務實高效的經濟發展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兩大環境”,為加快林區轉型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一是提標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推進林區改革,全面落實國家批復的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抓好加格達奇林業局、韓家園林業局改革試點工作,推動國有林管理局組建、三區行政區劃和財政體制等關鍵性改革,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漠河口岸復關和洛古河界江大橋建設。認真謀劃下游全產業鏈招商,爭取盡快把大興安嶺地區建設成為全省對俄開放的重要節點。突出抓好發展環境整治,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從嚴查處推諉扯皮、勒拿卡要等破壞發展環境行為,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加強平安興安建設,加快綜治視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強化礦山、消防、交通、物流寄遞和食品藥品等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提標優化政治生態環境。引導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切實加強換屆后干部隊伍建設,重點抓好新任職干部的培訓,建立健全科學的考評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使敢擔當、敢負責、敢作為在干部隊伍中蔚然成風。進一步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加強宣傳意識形態工作,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全面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組織開展“大美興安,走進神州”宣傳推介活動,吸引更多人到大興安嶺地區旅游觀光、投資興業。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全面啟動縣區巡察,從嚴查處腐敗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努力打造政治生態的“青山綠水”。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強化人大、政協、統戰工作,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齊心協力推動林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共大興安嶺地委書記)
責任編輯/趙嘉賓zhaojia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