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曉峰
穩中有進初見成效改革開放再譜新篇
■ 葉曉峰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和全省經濟形勢,認真總結2016年我省經濟工作的經驗成績,并就如何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學習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于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做好2017年我省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是黑龍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針對黑龍江發表重要講話,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把脈會診、指明方向。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3800萬黑龍江人民,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作為思想引領和力量之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叮嚀,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布置的任務,主動作為、行為迅速、措施得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落實。
全省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有升。2016年全省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相比較2014年GDP增幅5.6%、2015年GDP增幅5.7%、2016年上半年GDP增幅5.7%,逐步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8%,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8.5%,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我省民間投資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實實在在的數據,表明我省正在逐步補齊“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的發展短板,轉方式調結構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前三季度我省GDP增幅和全國GDP增幅相比,相差0.7個百分點,這差距主要體現在能源、資源、重化工業方面,體現在第二產業上。前三季度,我省能源工業仍處于負增長,全省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2012年全省能源工業占GDP比重為20%,2016年預計降到不足10%,能源工業與2012年相比會減少價值量1600億元左右,而預計全省2016年全年GDP總量會比2012年增加1400億元左右,這“一增一減”意味著我省在能源工業以外領域至少增加了3000多億元的經濟總量。
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革力度加大。2016年我省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更加注重推進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等十大重點產業,持續優化經濟結構。2016年我省圍繞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等9種新材料產業,建設先進復合材料、半導體照明等5個優勢產業群;重點打造的6個生物產業集群正在建設中;水電、風電、核電、氣電等新能源裝備領域,正在重點打造4個產業園區和3個重點產業集群;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的飛機、汽車和軌道交通產業園區建成,形成支線客機、直升機、汽車、鐵路、貨車等生產基地;煤化石化產業方面,重點圍繞東部煤電化基地和哈大齊沿線石油化工基地,拓展煤化工、石油化工、電石化工等;現代物流、軟件服務、電子商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和服務外包等生產型服務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前三季度,我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指示,接待國內外游客數同比增長15.6%,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7.5%。2016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80.1%,經濟發展質量明顯好轉。
著力“補短板”,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固定資產投資比2015年同期增長5.6%。全省各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振興實體經濟、狠抓項目開復工,鐵路、公路、機場、地鐵、水利工程、“龍江絲路帶”物流樞紐工程和跨境橋梁建設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這些都為我省經濟發展蓄能量攢后勁打下了基礎。
深化關鍵性改革、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鼓勵“雙創”,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16年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成效顯著,極大地降低企業運營的制度成本,方便了百姓辦事創業。森工、農墾、龍煤等國企國資改革取得明顯成
效。人才體制改革、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等關鍵性的改革都取得了長足進展。“龍江絲路帶”加強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戰略對接,西通歐洲的跨境通道全線貫通,“三橋一島一道一港”建設推動跨境基礎設施多點對接,構建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承接產業轉移、構筑合作平臺,黑龍江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地位更加突出,以國內區域合作為基礎,以對俄開放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下,各地市搭建了雙創中心,大學生、科技人員、農民三支隊伍興起創新創業熱潮,月均新登記企業數目屢創新高。
認真領會、準確把握2017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精準貫徹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其中“穩”是大局,“進”是方向,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展,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支撐能力。黑龍江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資源性、體制性矛盾,是經濟發展的“癥結”。我們許多“老字號”“新字號”產品,停留在低端供給,難以滿足市場的中高端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發力供給側、打贏攻堅戰,是我省實現動能轉換的必由之路。“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對我省來講要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務求實效。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依靠市場出清,去除僵尸企業,釋放要素資源,使人、財、物資、土地等要素資源向新經濟、新動能、新業態、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集聚。實施“優勝劣汰”,做好產業、企業重組工作,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既有國內外需求增長空間又有我省供給優勢的高端裝備制造、高品質綠色食品、乳制品、畜牧產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部分地區文化產業等領域集中發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升我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要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推動黑龍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由之路。“龍江絲路帶”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以及國家層面制定的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各項政策,為黑龍江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政策機遇。要繼續下大氣力抓好產業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穩增長的迫切需要,是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是增后勁添實力的重要源泉。應通過項目建設,生成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新動能”。要創新升級傳統優勢產業,把存量企業、項目和園區轉化為新的增量。要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推動縣域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升級,形成規模;圍繞抓好“五頭五尾”,把“頭”放大、把“尾”拉長,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精心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抓改革,既要明確重點任務,也要形成科學方法。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等五大關鍵性改革任務,抓好這些重點領域改革,就能帶動經濟棋局“全盤皆活”。“龍江絲路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有機組成部分,使我省由開放的后衛,華麗轉身變為開放的先鋒。黑龍江省作為國家向北開放的窗口、對俄合作的橋頭堡和樞紐站,具備深化對俄經貿合作的政策優勢和地緣優勢,國家利益和我省利益的一致性是我們加快擴大對俄經貿合作的出發點。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復制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爭取早日設立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偏弱是我省經濟發展的短板之一。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挖掘民營經濟的潛力、釋放民營經濟能量,加快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企業競相發展的格局,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作者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