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丹丹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 那丹丹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系,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足夠戰略定力,經濟發展呈現平穩態勢。穩中求進,基礎是穩,關鍵在進。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區間目標為6%-6.5%,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以強勁的發展動能助推“進”,而且是有質量有效益的“進”。因此,必須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振興實體經濟,持之以恒抓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運行中最基礎的經濟形式,不僅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百姓生活的物質基礎。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它反映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實體經濟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運行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要趨緩、趨穩、趨實,在穩實中增長,在穩實中前進。我省經濟要做到“穩中求進”,就必須充分認識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只有壯大實體經濟,筑牢經濟的根基,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總水平穩定和大局穩定這一系列“穩”的目標。只有不斷做強實體經濟,提升經濟質量,才有可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為“進”創造條件。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抓好產業項目建設。產業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抓產業項目建設是欠發達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做法。從黑龍江現階段發展實際看,投資拉動和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而產業項目是投資拉動和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是全省經濟發展的“總抓手”。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深入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最終要落到抓產業、上項目上來。沒有產業、沒有項目,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就無從談起。近五年,我省累計建設產業項目2.4萬個,完成投資2萬億元,單體投資大的萬達、華南城等商貿綜合體對發展服務業和促進就業拉動很大,還有汽車制造、煤化工等,這些產業項目不僅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增長,隨著潛能不斷釋放,仍將是經濟穩健運行的強大后勁。我們要繼續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推進產業創新升級,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培育壯大振興發展新動能。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創新升級傳統優勢產業。我省工業基礎良好,優勢突出。這塊家底不能丟,要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圍繞主導產業重點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整體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一些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中國制造2025》,取得了不小成效。如哈爾濱鍋爐廠通過技術改造創新,在超低排放、二次再熱節能領域走在了世界前沿,訂單已排到2018年。這些項目的實施和投產,不僅加快了老企業擴能改造步伐,而且把我省的裝備工業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但從全省來看,這些成果目前還只是“星星之火”,今后“老字號”的企業需要用先進技術改造升級,實施《中國制造2025》,瞄準新的市場進行新的發展,用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提升,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把存量資源轉化為新的增量。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創新升級產業鏈價值鏈。我省實體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原字號”輸出多,產業鏈和價值鏈還在中低端,更多附加值和稅收沒有留在省內。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加快發展資源精深加工,抓好“五頭五尾”就是發展實體產業的良方。一是由于精深加工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以高端乳制品、畜產品和食品制造業為例,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人們對于高品質的飲食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據統計資料表明,2004年—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總額增長了4.2倍,10年間翻了兩番還多。可見,高端乳制品、畜產品和食品制造業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而石墨、鉬、銅等礦產資源的深加工產品用途也比較廣泛,市場前景廣闊。二是由于我省具有資源優勢。從相關農副產品供給情況看,糧食產量和質量全國第一,鮮奶產量全國第二,生豬出欄數量全國第六,肉牛出欄數量全國第九,羊出欄數量全國第十一;從相關礦產資源看,石墨、鉬、銅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于全國前列,尤其是石墨,其儲量占全國的61.4%,全世界的20%,優勢非常突出。因此,今后我們要結合黑龍江的資源稟賦,在石化、煤化、煤電、糧食深加工、高品質乳制品、畜牧產品、食品和石墨等資源深加工產業上有所作為,全面突出資源優勢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創新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及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無數國際經驗表明,要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不二選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戰略舉措,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近兩年我省的高端裝備制造、機器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產值增長都在10%以上,只是由于傳統工業在當地經濟結構中比重太大,這些新興行業還未成為拉動整個經濟新的“火車頭”。適應未來發展趨勢,我省將支持有技術和成果儲備的、成長性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航空航天、燃氣輪機、高精尖焊接、機器人、傳統高端汽車、石墨和鉬等新興產業發展,搶占經濟和科技制高點。促進這些產業發展壯大,著力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全面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產業升級的支撐引領作用。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要創新升級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產生的,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本質上來自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現代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增長極。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現代服務業的規模、質量和層次還不高,有較大發展空間。要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加快催生一批實體產業,把我省打造成“兩座金山銀山”主戰場。統籌發展生態旅游以及健康養老、休閑度假等生活性服務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還要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務、信息、電子商務等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