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近些年,全能型供電所越來越方便于人們生活。全能型供電所在實際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常因為多種原因導致其中存在 著一定的不足,這直接影響了電力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如何協調、處理好供電所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調動員 工工作積極性,建立一項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制度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工作環境,已經成為了全能型供電所在建設過程中所 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關鍵詞:全能型供電所;建設;試點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06-0186-01
引言
在“全能型”供電所創建中,各單位選取的試點大致分為兩個
類別:一類是示范型試點,即選取的供電所基礎條件相對較好、軟 硬件管理及人員素質相對過硬;一類是探索型試點,即供電所各項 管理水平并不突出,但是所處的環境和位置較為特殊,必須適應市 場和環境要求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
1“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的重要性
1.1用電客戶對供電所全能服務的意愿增強
當前,隨著光伏發電、太陽能發電能新能源技術進入電力市場,
電力企業的行業壟斷式經營正在逐漸消失。不僅如此,受智能用電、 云數據管理等供電模式的引導,用電客戶的想法也在不斷地變化。 為此,供電所的工作重心應該調整向供電穩定、電力質量及業務服 務等方面,雖然電力企業在實行“五集三大”體系構建設,關于管 理模式中的激勵手段日漸模糊。但借助全能型的先進服務理念,完 善現有的電力企業用人機制,培養供電所與用戶之間的粘性,使用 電客戶主動的對供電所進行關注。
1.2供電所內部協調管理的需要
在“全能型”供電所的背景下,供電所的管理服務要考慮到當
地的需求,從因地制宜的實際角度出發,實行精細化的經營管理, 運用互聯網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在提高供電所工作效率的同時, 進而破解當前供電所硬件基礎較差,但還得提高服務及效率的困境。 如此看來,當前的供電所在內外共同擠壓的形勢下,打造“全能型” 的供電所實屬勢在必行,也更加符合當前電力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2 打造“全能型”供電所的主要路徑
2.1優化農電管理模式
在“全能型”供電所試點建設工作中,要結合實際,探索構筑
了“一體三化”的供電所管理模式,理順業務流程,提升農電管理 水平。“一體”是指“專業管理+過程管控”的供電所管理體制。全 方位立體化監督供電所各項工作有效落地。“三化”是指網格化責任 機制、常態化檢查機制與同質化考評機制。網格化責任機制是在供 電所推行“片區負責人+臺區經理”制,片區負責人牽頭負責片區工 作開展。常態化檢查機制是指利用自主開發建設的“供電所綜合資 料”管理工具,實現資料常態化檢查和完善。同質化考評機制是指 按照營銷、生產、安全各 30%、綜合10%權重設置對標指標,按月度、 年度進行考核評價到所,并按照對標排名,每月兌現供電所績效獎 懲。同時,對標結果也作為人才選拔和人員交流的重要依據。
2.2優化營配業務末端融合方式
供電所應建立起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將供電所以 10千伏線路分
段定“網”、低壓臺區分片定“格”,按照“方便運維、快捷服務” 原則,將供區精分為2-4 個服務片區,每個片區設若干個網格單元, 每個網格單元設置 1 名臺區經理,選聘業務能力強的臺區經理為片 區負責人,確保網格化覆蓋率達到100%。同時,按照網格化的營配 業務末端融合方式對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規范進行歸類梳理, 促進員工營配業務融合開展。
2.3“全面”,培養人員一專多能
“全能型”供電所要求人員具有“一專多能”的素質。應采取明確人員職責、加強業務培訓、深化考評的方式,培養鍛造適合“全 能型”供電所業務需求的人才。理清界面,明確人員職責“全能型” 供電所設置的外勤班,由片區負責人和臺區經理人組成,共同承接 供電所外勤工作任務。內勤班由綜合管理員、綜合柜員擔任,分別 負責綜合業務監控和“一站式”窗口服務。
對內外勤班人員的職責,應進行明確規定和細化。片區負責人 牽頭負責片區工作開展,強化片區負責人“內業務協同、外屬地協 調”和臺區經理獨立與協同職責履行;對需兩人及以上作業的業務, 由片區負責人安排其他臺區經理協同處理,涉及超片區作業的業務,
由供電所組織全所人員支援處理,并做好跟蹤直至處理完畢,實現 營配業務“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所”。臺區經理負責所轄網格單元 的設備運維、營銷服務等任務和指標管理,接受調派、協同支援其 他臺區經理開展工作。嚴格遵循“首問負責制”、“首到責任制”,對 單人作業的業務,臺區經理做到末端營配業務“四融合”、設備巡視 “四必查”、客戶走訪“四必問”。
2.3.強化專業服務意識,實現一次到位
高效快速的營銷服務是實現“全能型”供電所的意識形態基礎。
通過建設標準化的制度,對用電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分類,從而提 供具有針對性的快速服務,既有助于提升用戶的體驗,又能保證業 務流程的正常有序開展。準確的說,這種以客戶為實現導向的轉變, 能夠充分發揮供電所的硬件優勢,破除電力國有企業“行業龍頭” 的落后意識。在推行“營配合一”的經營改革后,能有效地將“互 聯網+技術”同供電所末端服務進行有機融合。此外,綜合性的服務 方式還能為農村新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動力,這也是行業內的一次 創新性改革。
在實際服務方面,建設成“全能型”的供電所應當在兩方面實 現“一次到位”。一方面,對于絕大部分的客戶而言,要強化供電所 業務窗口快速辦理能力,務求客戶在營業窗口一次辦好;另一方面, 為實現供電所的區域覆蓋能力,應該制定相關的職工培訓制度,通 過員工業務能力素質的提高,培養一專多能、業務協同的能力。此 外,針對供電所服務范圍內的大客戶,應該將原有的“等待”轉變 為“上門服務”,作為“一次到位”的后續保障,供電所還可以借助 即時通訊技術或官方服務網站,切實解決客戶的用電訴求。
結語
“全能型”供電所集業務協同運行、人員專一多能、務一次到
位等特點于一體,不僅實現人財物高度集約,更能精益管理、科學 發展的基礎上,持續提升服務能力,使得服務方法更有效、服務響 應更及時、服務手段更便捷。滿足廣大電力客戶的不同需求,釋放 更強服務能力,創造更大的服務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峰.新形勢下供電服務快速響應體系構建探索[J].低
碳世界,2017,(21):86-87.
[2]喬琦.國家電網:打造“全能型”鄉鎮供電所[J].中國電 力企業管理,2017,(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