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凱
摘要:在當前的建筑市場之中,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監理已經成為重點內容之一,需要相關人員加大重視力度。基于此,本文將以建筑工程主體結構中鋼筋項目施工、三線項目施工以及混凝土項目施工為切入點,深入探究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監理質量的控制要點,旨在能夠進一步掌握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的方式,充分發揮監理工作的關鍵作用,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效果,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推動建筑行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監理;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178(2018)19-0333-01
1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鋼筋項目的質量控制要點
1.1取樣與試驗
對于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而言,鋼筋是其施工所必須的材料,所
以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鋼筋的質量,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取樣、試驗,并保證整個過程的完成性、科學性。具體而言,在取樣的的環節中,通常都會將鋼筋中間的部位作為取樣的重點,將其作為分析建筑施工材料質量的關鍵因素。在完成取樣以后,就需要對鋼筋中間部位進行力學性能試驗,并將其所測試的結果與當前建筑行業的質量進行詳細的分析、比較。在后續的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之中,鋼筋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那么為了保證其力學性能符合建筑的標準,就需要在入場以后立即進行實驗,避免影響施工的進度。一旦試驗的結果顯示鋼筋的性能不符合建筑要求,在需要及時與采購人員進行聯系,更換性能優異的鋼筋材料。
1.2質量控制要點
為了能夠在鋼筋性能符合標準的基礎上對施工的質量進行合理
控制,相關的工作人員就應該對施工圖紙進行詳細的分析、理解,從而掌握所需鋼筋的種類、規格以及所需配筋位置,便于工作人員制定合理的方案。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鋼筋設計改變文件、配筋變化等因素,進行詳細的記錄,避免在施工中發生失誤而導致工程變更。另外,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施工材料的檢驗環節,主要內容包括外形、標志等,同時依據建筑工程的相關標準進行取樣檢驗,從而掌握鋼筋的實際性能。對于鋼筋的取樣、檢驗等工作,都需要以當前現行的個規范為依據,并以此為基礎對鋼筋結構施工的質量進行控制。
2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三線項目的質量控制要
點
2.1標高線的質量控制
在對標高線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中,必須在頭層的位置處預留
出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洞口。如果當前建筑工程為高層施工時,在只需要預留出三個洞口為開展工作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質量監理的工作人員應該在對標高線進行定位的過程中,應該在完成定位后對精確新進行檢驗,對此可以通過多層標高線進行復核。在此基礎上,再利用水平儀對水平方的幾個點進行詳細、科學的測量,從而在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標高線的精準程度。在實際施工中,為了能夠保證所需預留四個或者三個洞口的合理性,減少位置誤差,就需要對其所在位置的模板強度進行合理的分析、確定。通常情況下,為了能夠增強預留洞口位置的強度,則可以使用鋼筋進行加固,增加模板的厚度,從而滿足相關工作需求,控制好標高線的質量,為后續的施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2軸線的質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腳手架會與施工層同時
向上層移動,這樣的現象就會導致監理人員無法對建筑主體結構的基準點進行全面、詳細的測量。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之中,往往需要在完成對軸線的二次審核工作之中,在當前施工層的露面位置將幾個鋼板進行預埋。隨后,將當前建筑主體結構軸線的控制點進行合理、準確的標記,通過這樣的方式,便可以在當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對上下層的軸線進行合理的控制。具體而言,在當前的建筑工程之中,以上述的方式為基礎,通過激光經緯儀對軸線控制點進行監測、控制,從而保證軸線的質量能夠符合建筑工程的相關要求,提高建筑主體結構的穩定性。
2.3垂直度的質量控制
2.3.1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監理人員需要結合施工的實際現
狀,對建筑工程的邊角柱進行確定,同時在具體安裝的過程中,也需要將其納入考慮的范圍之內,提高垂直度的合理性。2.3.2在施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時刻關注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但是,如果當前施工的項目為高層建筑,那么就需要對其垂直度進行詳細地檢查、分析,為保證工作質量奠定基礎。對此,為了能夠提高建筑工程項目主體結構垂直度質量,可以將激光儀、重錘等設備作為工作的主要工具,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垂直度的精準性,為保證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質量提供保障。
3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混凝土項目的質量控制
要點
3.1分析混凝土質量
由于混凝土的配比與工作人員經驗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混
凝土實際的配比還需要以工程相聚的需求為基礎,確保其凝固的時間、硬度等都能夠滿足建筑主體結構的要求,并以此選擇合理的材料進行配比,提高混凝土的總體質量。在新建項目的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對混凝土的配比、強度進行詳細、科學的試驗,掌握其總體的性能,并為保證建筑主體結構的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結合混凝土試驗的結果,工作人員能夠更加詳細的掌握混凝土的性能、澆筑時間以及凝固時間等,保證建筑工作的有效性。
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其主要方式為:①清理混凝土澆筑前倉面,在檢驗合格以后方可進行建筑工作;②為了使新舊混凝土能夠有良好的連接性,需要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前,鋪設2~3cm厚的水泥砂漿,而混凝土澆筑的強度需要與砂漿的面積相符;③采用平鋪法、臺階法等方式,完成混凝土澆筑,并避免使用滾澆法,結合建筑工程的需求依據層次、次序、方向以及厚度完成澆筑工作,在對墻體進行進行澆筑時,混凝土的厚度應該控制在30~50cm左右;④在振搗的過程中,需要合理把握振搗的時間,而振搗的半徑應該為半徑的2倍左右,盡可能將其中的氣泡導出,避免發生漏振、欠振、過振等問題,而完成振搗以后,需要將設備勻速、緩慢的拔出;⑤在澆筑的過程中避免發生溢水現象,一旦發生這一現象,應該及時進行清除。
3.2優化混凝土養護
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以后,為了保證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
質量,監理人員與其他相關人員需要對混凝土進行合理的養護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混凝土凝固所產生的縫隙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在凝固程度符合要求以后進行養護。究其原因,對混凝土養護的時間如果太早或者太晚的話,都會降低養護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質量。對于平面澆筑的養護,可以采用灑水并蓋塑料薄膜的方式,能夠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以此發揮養護工作的價值。如果養護工作在冬季進行,還需要在上述步驟之后,在塑料薄膜的表面進行鋪土,避免由于混凝土表面過于濕潤而影響養護的有效性,為保證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重量提供基本條件。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主體結構是監理質量所需要控制的
要點,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就應該結合通過合理的對各個環節進行控制。以此為基礎,在建筑工作中,提高了鋼筋結構的性能,對標高線、軸線以及垂直度等進行了合理的控制,并最大程度的增強了混凝土項目的穩定性,提高了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充分發揮了監理工作的價值。所以,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主體的施工質量,可以將文中的方式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張立國.淺談超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監理[J].科技
創業家,2014(2).
[2]伍尚文.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監理體會[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6):00065-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