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霜
【摘要】廣播幫扶類欄目作為主流媒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迅速成長為廣播收聽市場的生力軍。廣播幫扶類欄目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凝聚社會力量解決社會難題,傳遞正能量,并產生出巨大的社會效益。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本文提出廣播幫扶類欄目應改變思路,推進欄目項目化運作,完善各項制度化的建設。
【關鍵詞】廣播 幫扶 應急 制度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識碼】A
社會發展和變遷帶來更多熱點和難點,服務受眾和關注民生成為了新時代媒體的社會責任,作為當今主流媒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廣播幫扶類欄目應運而生,在全國各地繁衍生根,河北、上海、安徽、山東、湖北等地,以“幫”命名的服務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在新的傳播格局之下,廣播幫扶類欄目將如何謀求未來的長遠發展?在此背景之下,筆者提出廣播幫扶欄目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廣播幫扶類欄目的概念
“幫扶”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扶持,簡單說廣播幫扶類欄目是以熱線互動為依托,以愛心聽眾為主體,以公益活動為支撐,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引領受眾以“你幫我幫大家幫,幫你幫我幫大家”為目標追求,圍繞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開展的服務欄目。廣播幫扶類欄目主要以應急、扶貧、助殘、助困、維權、公益等幫扶內容為主,既要辦實事也要關照受眾的情感需求,提供物質支持,做好心靈撫慰。廣播幫扶類欄目關心貧困學生、特困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村留守兒童等困難人群的生存狀態,真心解決他們的難事、急事、麻煩事,充分體現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起初,廣播的幫扶屬性并不具體和明顯,也沒有固定的時段和欄目承載,多以尋人尋物信息播發、突發事件救援、事件性公益活動營銷等點狀插播、階段性形式出現。全國首個以廣播欄目化呈現的幫扶類節目是開播于2011年1月1日的河北交通廣播《992大家幫》,隨后,貴州交通廣播《952找到啦》、上海交通廣播《1057大家幫》、山東交通廣播《應急幫幫團》等在全國各大交通廣播中異軍突起,在全社會形成“搭建愛心平臺,匯聚眾人力量”的氛圍,并構建起“全國幫扶類節目聯盟”。基于南北方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同樣的幫扶類欄目在不同的地區所衍生的產品也有所不同,主要形成以河北交通廣播FM99.2和上海交通廣播FM105.7為代表的南北方陣營。從節目風格到形式都各有千秋:一種以輿論監督、公益媒體凸顯服務和價值傳輸為主;一種以精神慰藉,彰顯媒體個性和情感輸出為主,剛柔并濟,軟硬結合。這些欄目都基于車輪經濟而產生,就如同堵車成就了交通廣播,而交通廣播為幫扶類欄目的生根發芽提供了土壤和環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幫扶類欄目重建廣播價值
當今,廣播幫扶類欄目引入“受眾生成內容”的互聯網思維,信奉“行動改變社會”的理念,探索了在現代傳播語境下廣播節目成長發展的新路徑。幫扶類欄目基于傳統廣播優勢,融合新媒體傳播方式,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將媒體的信息傳遞功能、公益服務功能、輿論監督功能有機融合,“網”住更多聽眾,傳播向上的力量。同時,在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幫扶類欄目實現了受眾精神層面通過幫扶達成的自我提升和心理滿足。
傳統廣播“幫扶類欄目”在新的傳播環境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和市場開發空間。2013年3月5日,貴州交通廣播與貴陽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貴州省青年志愿服務基金會等合作建立“952找到啦”失物招領公益平臺,以尋物為突破口,激勵善心、善德、善行。貴州交通廣播積極組織社會愛心企業參與項目運作,只要有一起拾金不昧行為,愛心企業就向“貴州陽光的士互助公益基金”捐贈100元,以此傳遞正能量,弘揚新風氣;而將乘客丟失的物品送到貴州交通廣播的的士司機還將獲得愛心企業提供的獎品作為鼓勵。
“拍賣”是上海《1057大家幫》的一個開拓性創舉。《1057大家幫》為了給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7歲小朋友李欣怡籌集醫藥費組織愛心義賣,幾十家企業、上百位市民捐贈了大量物品,僅兩天時間共籌得善款22萬元。這正是用公益行動提升廣播媒體品牌影響力的表現。河北《992 大家幫》的立身邏輯——人性本善,只要幫助別人就能給予助人者以極大的快樂,感受人之所以為人的崇高感。幾乎每天播出的《992 大家幫》欄目都在創造“奇跡”:曾最快用時2分鐘為一個走失的女兒找到自己的母親;為呼應愛心聽眾慈善募捐,曾創紀錄地連續直播8 小時;高峰時段,大霧天氣,曾為重癥患兒啟動應急,90 分鐘疾馳80 公里將孩子送達醫院;曾通過兩期節目為有需要的困難家庭募集善款40 多萬元……
再比如山東交通廣播《應急幫幫團》凸顯應急廣播在幫扶領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協調和聯動全省交通、交警、醫療等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志愿者,在高速公路和城區道路開辟“生命救援綠色通道”,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將危急病人及時送達醫院搶救,一次次刷新紀錄。山東交通廣播與青島交通廣播聯合行動跨越兩地護送救命藥,緊急救助青島26歲鄉村女教師;產婦高速上被堵,臨盆之際高速交警、志愿者聯合行動,緊急轉運,濰坊志愿者在高速口迎接帶路,陪伴孕婦直至深夜手術結束……每一次的幫扶行動都是節目與志愿者和聽眾的一次聯動,他們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作為信條,將奉獻、友善、關愛等核心價值理念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三、廣播幫扶類欄目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當幫扶類欄目逐步占領城市收聽市場,收聽率和占有率逐步提升,形成輻射效應的同時,被放大的“幫扶類欄目”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幫扶對象和領域高度雷同
當下的幫扶類欄目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同的頻率做著同樣的幫扶節目。2016年10月份“全國交通廣播‘幫扶類節目分享會”在上海舉行。來自上海、河北、安徽、黑龍江等全國10家交通廣播幫扶類節目的主持人及相關專家等100多人共同參會,并就全國交通廣播“幫扶類”節目的制作經驗及節目特色等展開交流和分享。分享會上筆者發現各地幫扶欄目基本以應急、扶貧、助困的公益主題內容為主;形式缺乏新意,募捐、義賣和眾籌貫穿于多數的幫扶案例中,故事講述方式也缺乏廣播的創新性;報道形式千篇一律,沿用“套路”,讓聽眾產生心里排斥和厭倦感。
(二)內容易落入龐雜、混亂的局面
幫扶存在無界定、無下限,導致來者不拒,什么都幫,不可避免地因求助人的身份、家庭和社會背景,造成求助內容沒有規范和邊界,往往涉及家庭隱私、鄰里糾紛等各種問題,遭到社會質疑。有時候還被求助人架道德制高點,被道德綁架,不幫不對,幫了也不對。
同時,廣播傳播速度快,容易在短時間引發關注點,但對于事件真假難以核實,往往在記者調查跟進過程中才發現另有隱情。
(三)“幫扶”效果往往虎頭蛇尾
廣播幫扶類欄目側重展現“幫”的過程和產生的效果,一味強調“收聽效果”卻使結果不盡如人意,最終無奈“點到為止”和“虎頭蛇尾”。在龐大的社會現實背景下,“幫”有時候顯得力不從心。幫扶停留在淺層次的捐款、捐物,有時造成人們的愛心泛濫,“救急不救窮”,幫扶真正要傳遞的不是物質和金錢價值觀,幫扶類欄目要充分考慮求助者的心理、紛繁的社會環境,其實很多求助人更需要的是一份認同感和存在感,幫助他們構建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志愿者的非專業性及缺乏資金監管
幫扶志愿人群處于無組織狀態,有活動則聚,無活動則散,加入無門檻,只要有愛心。但幫扶類欄目要想長遠發展,必然對志愿者提出更高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熱情和愛心,更要具備專業的幫扶技能和專業特長,才能延伸和拓展幫扶的領域和深度。
針對募捐幫扶形式,很多地方沒有細致嚴格的標準把關、沒有相關部門監管,造成因募捐引發的不良社會影響;存在個別成立基金收取個人捐款,不符合相關規定,資金使用情況缺乏監督和公示,這些情況都可能引發社會爭議。
綜上所述,廣播幫扶類欄目沒有形成常態化、系統化、延續性發展;缺乏標準化建設,欄目受現狀困擾左右為難無從突破;缺乏健全的法律和法規保障公眾參與,對活動期間可能造成的隱患并未提前考慮或者制定相關預案;缺乏專業志愿者團隊建設,使幫扶的深層次探索和凝聚力缺乏有力保障;缺乏幫扶類欄目的項目化運作思維模式,導致它只能作為“現象級廣播欄目”存在。因此廣播幫扶類欄目亟需系統的制度化建設。
四、廣播幫扶類欄目的制度化建設
幫扶領域窄、形式表面化、內容重復性問題,是制約幫扶類欄目發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亟需找到幫扶的突破口,根據各地地域文化、民生和經濟發展社會需求,找到各自的主攻方向,有選擇地做節目和辦活動。以下以山東交通廣播《應急幫幫團》為例思考如何拓展節目思路,調動社會資源和發動全民志愿深化幫扶。
(一)服務體系建設——《應急幫幫團》節目拓展為全年的幫扶類公益活動
重點打造“救”在眼前系列應急主題公益活動,并且在山東省各城市逐步建立社區應急志愿服務站,配備日常應急所需的物料,組織開展服務社區群眾,提升全民應急處置能力。聯合山東省紅十字會、各大醫院的專業救援團隊,把應急突發事后幫扶轉變為事前安全預防,引入受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幫扶內容,實現志愿幫扶,人人都行,不只出錢,還能出力。
(二)組織體系建設——強化基層信息采集和志愿服務活動
聯合“志愿中國”,打造山東的微信城市服務平臺,吸納社會力量,充實應急志愿者隊伍進行集訓選拔組建服務隊,與優秀的救援公益組織合作,進行封閉性軍事化的專業訓練考核和應急救援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
聯合山東省應急辦、團省委、山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和山東省應急志愿者協會等,加強志愿者組織的建設。同時,健全完善全省應急信息員和應急志愿者隊伍管理體系,定期進行信息員和志愿者考核獎勵,充分調動他們開展應急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三)培訓體系建設——開展應急知識科普及系列培訓活動
互聯網思維“用戶體驗”是傳統廣播媒體在幫扶志愿服務中應該學習和借鑒的思路,把聽眾由旁觀者變成體驗者,我們要帶著用戶去體驗,讓他們自己去感受,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應急知識科普和培訓不僅講求普及率更要追求到達率,通過打造應急體驗、應急拓展等公益活動,實現聽眾的細分。
(四)保障體系建設,推出志愿者保險
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中國平安保險推出首份全國性注冊志愿者保險,為志愿服務保駕護航。這是未來志愿服務保障體系的發展思路,所以我們在開展幫扶類活動時應該考慮到對提供幫扶的對象如何提供安全保障,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也是作為應急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信息聯動運行體制建設
制定常態下和應急狀態下的雙向多向互動、聯動機制。建立應急宣傳報道機制,制定完善的詳細預案。建立完善各級調度指揮、突發事件現場以及廣播線上節目、微信、微博、手機端等網絡新媒體的聯動、互動的運行體制機制。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