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敏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化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知識.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效果達到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策略談點體會.
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創建學習情境,讓學生對學習情境中的化學現象產生興趣,從而自主探究化學現象.這是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基礎.比如,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看暖寶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只要撕開暖寶寶的包裝紙,暖寶寶就會發熱?學生對這個化學現象產生興趣.很多學生在生活中使用過暖寶寶,知道暖寶寶的包裝紙只要撕開就能發熱,并且暖寶寶只能限時使用,超過了時限以后,暖寶寶就失去了發熱的功能.過去學生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化學現象,今天學生才知道暖寶寶發熱是一種化學現象.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有化學問題后,就對探究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產生了興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創建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探究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學生只要愿意探究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教師就能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思考化學問題.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創建學習情境,讓學生觀察學習情境中的化學現象,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化學現象.
二、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化學猜想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包括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水平、分析事物的水平、歸納事物規律的水平.學生只有提高了思維水平,才能高效地探究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暖寶寶的包裝紙,看制作暖寶寶應用的物質材料,分析物質材料中哪些物質材料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暖寶寶發熱發生了什么化學反應.學生觀察包裝紙后,了解到暖寶寶的制作材料為鐵粉、活性炭、非金屬礦物粉和食鹽.學生結合學過的化學知識,寫出了暖寶寶發熱的化學方程式: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思考:暖寶寶發熱的化學原理是什么?經過思考,學生分析出暖寶寶的發熱原理:化學物質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化學熱能.暖寶寶制作廠家把幾種發熱的材料分別放到無紡布材料中,人們撕開無紡布材料,幾種材料開始混合,并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化學熱能.當物質的化學反應結束后,暖寶寶就不能再繼續產出熱能.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到,觀察不是指觀看事物,而是要以科學研究為目標,分析事物的外觀、性能、性狀等,找到事物化學變化的核心本質.當學生分析出事物的核心本質后,可以結合化學的規律猜想化學變化的規律,得到化學方程式.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過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提出化學猜想,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提出化學猜想、總結化學規律的過程中提高思維水平.
三、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實驗驗證化學猜想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實踐能力,才能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深化理論知識.當學生提出化學猜想后,需要了解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于是需要驗證化學猜想.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實驗驗證猜想.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暖寶寶可以發熱多久?學生觀察暖寶寶的包裝紙,廠家說暖寶寶可以發熱16個小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暖寶寶中的材料是否支持暖寶寶發熱16個小時?經過思考,學生認為依化學反應的原理,暖寶寶中的化學材料不足以支持發熱16個小時的時間.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暖寶寶可以發熱16個小時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學生提出實驗方案、實驗流程及實驗記錄方法.通過對比實驗,學生了解到影響暖寶寶發熱時間的化學材料為蛭石.因為暖寶寶中加入了蛭石材料,所以暖寶寶能夠徐徐釋放化學熱,使暖寶寶具有保溫的效果.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利用實驗驗證化學猜想,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化學理論知識,了解化學現象的原理.
總之,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化學猜想;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實驗驗證化學猜想.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化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