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成為社會發展的副產品.現在,社會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意識成為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環保問題,經濟發展不應該以環境污染為代價.
物理學有許多涉及環境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物理教材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實現物理教學和環保教育的有機結合.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物理知識和環保問題有機結合
物理源于生活,很多物理知識都是物理學家從生活中總結而來的.把物理知識和環保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物理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例如,我們為什么可以聽見來自于周圍的聲音.其次,拓展到噪音污染.在這里,可以對噪音污染進行一些拓展.從物理定義而言,振幅和頻率上完全無規律的震蕩稱為噪聲.最后,用一個真實發生的例子引起學生的重視.比如,在1981年,美國舉行的一個露天音樂會上,由于音樂聲過大,現場有300多名聽眾突然失去知覺昏迷不醒.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噪聲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國內一些噪音污染問題,工廠、鐵路、飛機場等產生的噪聲危害周圍居民的事件,讓學生清楚噪音污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之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物理知識解決或是減弱噪音污染,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內化,實現物理知識和環保問題的有機結合.另外,教師要教育學生要有社會意識,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妨礙他人,并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向他人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二、物理實驗和環保問題有機結合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作好防護,指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實驗中減少環境污染.例如,在做“光的折射”實驗時,需要以激光作為光源,但是激光是一種高密度的光能,微弱的激光直射肉眼,會感覺非常刺眼,稍微高功率的激光,會讓眼睛暫時失明,大功率的光強度能直接傷害人的眼部神經,導致失明.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激光危害性教育學生不要用眼睛正對光源觀察,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避免身受激光的危害.通過物理實驗的演示,學生對光學的污染有了具體感知,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介紹一些光學污染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比如,光污染.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會反射太陽光,反射光會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嚴重的會引起火災.這些事例,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所存在的污染問題,并有所思考,使學生成長為具有社會意識、環保意識的人才,達到環境保護教育的目標.
三、物理實踐與環保問題有機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可以通過物理研究課題的提出,指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通過實踐了解物理,探究環保問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和環境保護的興趣.在研究性學習中,鼓勵學生進行實際考察、社會調查、查閱資料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比如,學生近視問題的研究.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教師可以布置研究課題“近視的原因調查和解決方案”,讓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并仔細分析形成近視有關的各種因素,最終得出結論: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是視覺環境,而不是用眼習慣.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國情,使學生了解當今環境保護的急迫性,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熱情.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生產、生活中觀察體驗,懂得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體驗終日籠罩在粉塵煙霧中的水泥廠,使學生了解大氣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體驗鄰近機場飛機呼嘯而過的噪音,使學生了解噪音危害的嚴重性.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理解了環境科學知識,樹立了環境保護意識,養成了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在當前環境嚴重污染的情況下,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扛起環境保護的大旗,引導學生加入到環境保護隊伍中.
總之,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環境保護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要想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增強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從培養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少年做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環境保護教育和物理知識有機結合,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實現國家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