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萍
摘要:同課異構,實質上就是不同教師面對同一節教學內容,憑借各自教學經驗,遵循學科規律,借助同伴幫助,篩選多種教學資源,合理構想、設計,并付諸實踐,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
關鍵詞:同課異構風格魅力轉變
同課異構,在我校源于我們化學教研組中本人和馬老師的“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公開課.由于當時聽課和評課的老師及學生的評價較高,成為各教研組流行的一種教研方式,頻頻出現在各種教學觀摩活動、優質課評比活動中.這學期,我們組又走在流行的前線,四位不同年級的老教師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同講高二化學“分子晶體”的觀摩課.聽完這四節課,大家受益匪淺,不僅學習到許多,而且深刻地認識到同課異構的優勢.
一、教學設計各具風格
同課異構本身屬性決定了授課教師教學設計風采形式的多樣化,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鑒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四位教師的教學設計都不一樣,尤其是導課形式,他們的導課形式多樣化,顯現了教師的各異風采.顧老師從分子晶體的性質入手,趙老師從晶體結構入手,楊老師從晶體模型、晶胞中微粒化學鍵的計算入手,王老師從概念入手.趙老師和楊老師的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可見,同課異構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二、利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滲透到教育領域.在這四節課中,多媒體的運用無疑都是非常好的,課件制作精美,帶動了整節課堂.課件中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占較大比重,設計得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表達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干冰晶體,金剛石晶體,冰晶體的動畫模型,既切合教學內容,又生動直觀,變抽象為立體,便于學生進行晶體微粒和化學鍵的計算,也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調節了課堂的緊張氣氛,從而把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統一于教學過程中.
三、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顧老師的聲音洪亮,很有穿透力,語言表達準確,還不時地帶點小幽默,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楊老師極有煽動性,聲音忽高忽低、抑揚頓挫,語言表達很有感染力……聽著這些老師的課,我想到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魅力,深入到聽課老師和學生的心靈深處.這些老師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必須錘煉我們的語言.語言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語言是聯結師生情感的紐帶.教師的語言藝術,只有在不斷地積累之間,在不斷地錘煉之下,在不斷地創造之中,才能活力常現、魅力常在.
四、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進入個性化學習的權利.學生有獨特的感受.特別是在趙老師和楊老師的課上,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研究,自主學習知識,主動思考如何計算晶胞,如何計算化學鍵,如何判斷最近距離,等等,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比其他兩個班好很多.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學生獲得知識的印象更深刻.高效率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樂學、好學,更要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由主演變為導演,用自己嫻熟的教學技能技巧導好每節課,從而讓學生享受快樂的體驗,讓教師相伴幸福的陽光.
總之,通過這四節課的聽課學習,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此活動中,無論是對于授課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授課,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們反思.只有在互動中比較,在比較中反思,才能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