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
數學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行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受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幫助學生解答數學問題.解答問題的前提條件是要去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標志著新問題的出現.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源頭來自于問題的發現.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對于復雜多變的世界充滿好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1)利用一題多解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發現與解答,鼓勵學生的解題思路多樣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2)利用數學史.教師可以結合教科書,說說數學史上公式、定理等發現過程,講講數學史上的難題是如何被解出的.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對于教科書中“閱讀材料——方程史話”,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學生十分感興趣,紛紛詢問“天元術”是什么,要求我對此進行詳細解釋,并立即著手列方程計算丟番圖的年齡.
2.準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近年的中考試題,具有多元化、時代化的特點,直觀地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少試題考查到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例如,在講“數據的描述與分析”時,我設置問題:請對我們班十二月考試的數學成績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平均數的角度、眾數的角度、中位數的角度、方差的角度等.教師還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樹立新型的數學問題觀,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加強問題形式的改革.例如,在講“三角形”時,我聯系生活中的物品,如照相機的三角支架、自行車的連接架等,使學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不具穩定性.針對這種比較,學生會提出質疑,并引發對問題的思考.
3.問題難度要體現層次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挖掘學生的潛能,設計難度有層次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拐點,突破思維的難點.例如,在復習“二次函數”時,我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使學生投入二次函數的應用之中,適當地以問代教,以問代學,啟發激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從理解領悟入手,進一步玩轉課堂.
4.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重要的知識點和知識體系,凸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會觀察、質疑與比較、分析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歸納與小結,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運用現代教育理念,把課堂上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和提高的過程;倡導自主學習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在每一節課中都要騰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自主消化,自行質疑提問,讓學生以提問的形式來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的鞏固和消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初中數學開放題目,要求學生擴大思考空間,擴大學生思維活動的自由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復習和反思工作.階段反思和過程反思,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從而融會貫通.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問題引領式活動,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例如,在講“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親自制作一些立體圖形模型,并讓學生自帶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在課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帶物品,然后請他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點,能不能將它們分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能力與雙基并行,方法與技巧并重”,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