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翠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提問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課堂提問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提問隨意、指令不明確,使學生不知所措,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成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觸動學生的內心,叩開學生的心扉,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引發學生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并在大膽對話、勇于質疑中獲得成就感.
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興趣顯得尤其重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小木炭跳舞、白糖變黑雪、不用電的電燈泡、石灰煮雞蛋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克服學生的思維惰性,引發學生的交流討論.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善教師必善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觸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都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促使學生搜集證據去佐證,并形成結論,從而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疑惑,形成自己的問題思維.
4.及時反饋效果.課堂提問,可以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從而反饋教學效果.教師要通過提問,精準把握學情,并據此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二、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下課堂提問的特點
1.面向全體學生.教師的提問,不能局限于幾個優秀生,要面向全體學生,讓課堂成為他們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師的提問要遵循“低起點、緩步子”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逐一解決問題,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空氣”時,教師可以立足于學生的知識背景,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出問題鏈:拉瓦錫的實驗原理是什么?根據實驗原理和提供的藥品、儀器,你能設計出實驗方案嗎?你們組是如何得出氧氣約占1/5體積的?能不能解釋一下.如果不是,想想為什么?教師分層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提問中都能獲得發展.
2.合理利用追問.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沿著提問的方向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探索知識,以達到更深層次的目標.教師再合理追問,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深入.例如,在講“分子和原子”時,為說明“分子間有空隙”,教師可以演示用帶刻度的長玻璃管做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的實驗,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1+1≠2?學生一時難以答出“分子有間隙”.教師再適時演示等體積的石子與沙子混合的實驗,讓學生從沙子鉆到石子空隙的真實情境中受到啟發,并討論、交流,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分子間是有空隙的.這樣,教師從生活實例引出新知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等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思維能力.
3.問題指令明確.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言簡意明,指令明確,讓學生的討論圍繞教學重難點、疑點.教師要在課前精心預設,以幽默的語言、熟練的技巧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對回答不充分、思維不深入的小組,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效果.例如,在講“一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時,在學生了解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無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CO2和CO都由碳、氧元素組成,為什么性質差異如此大?它們的性質由什么決定?從分子圖片中,學生了解到它們的結構不同.教師在試管中加入新鮮雞血(加入抗凝血劑),通入CO,讓學生觀察血液的變化,幫助學生理解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強于O2的二三百倍,使其喪失輸氧能力.接著教師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CO在空氣中體積占多大比例會使人中毒?生活中使用煤、天然氣要注意什么?CO中毒后如何急救?
4.給予及時評價.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及時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發揮評價監控、反饋的效能,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從不同層面思考,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總之,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指令明確,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問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