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態更新
放眼2016年,國內零售業充滿了荊棘與榮譽。電商死亡名單在拉長,實體關店潮仍在繼續。同時,沃爾瑪用1號店換取京東股權,展開“線上+線下”深度合作;政府延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至2017年底),積極鼓勵和支持跨境電商發展;天貓“雙11”銷售額再創新高,達1207億元。其中,斬獲全品類銷售額第一的優衣庫官方旗艦店,在11月11日11時18分宣布活動商品全部售罄。其精選產品線上、線下同步和線上買單、門店自提的新零售玩法大放異彩。在“雙11”購物狂歡節上,寶島眼鏡旗艦店成業內最熱品牌。活動當日,其聯動線下千余家門店,售出3萬多張抵用券,O2O到店份額占據總成交額的70%。這種線上賣券、線下驗配的銷售方式,是其近年來的O2O戰略重心。不過,對于2016年“雙11”,眼鏡行業用比以往更加冷靜的目光在看待這場全民狂歡,缺少了以往的津津樂道或是恐懼擔憂,總體上趨于冷靜的局面非常明顯。野。2016年,眼鏡行業的新零售模式已經初具規模:多個新興時尚品牌已經從線上走到線下,可得眼鏡和普萊斯眼鏡(6家)繼續開拓線下市場,音米眼鏡首家旗艦店在北京芳草地開業,億超眼鏡祭出加盟大旗,進行全面布局;當紅炸子雞Gentle Monster先開設國內官網,上線官網直營服務,隨后在北京、上海開設旗艦店,并創下單日銷售額破百萬的驕人成績。
9月份,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音米CEO李明不止一次提到:“從線上到線下,意味著商業模式的快速更替,虛擬與現實將深度結合——互聯網2.0時代已經到來。”他還提到“消費者在哪,我們就在哪”是零售不變的商業邏輯。的確,不論是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它們都在積極催生“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背后不變的實質是,找到更多的消費者。只有找到了消費者,眼鏡零售才有可能改變頻次低、相對長尾等行業陋習,實現良性發展。
眼鏡行業的新零售模式在2016年下半年爆發的原因,可以歸納為:電商布局成型,競爭白熱化;以電商為代表的零售新技術已初具規模,全渠道ERP/營銷、大數據運用日趨成熟;眼鏡零售業的驗光、調配和售后等本地服務,尚無可替代;傳統眼鏡零售行業逐年下調毛利率,急需借勢刺激消費,創造銷量,且它們已經探索了一套可行的線上引流方式。
可以預見,繼眼視光、快時尚、電商之后,新零售模式將會成為眼鏡零售的又一大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新零售模式的概念更大,甚至有機會引領前者們的升級。有趨勢有熱點有利潤,這會是眼鏡零售的良藥嗎?面對業態細化、運營精準化的時候,不得不直面行業升級、技術壁壘等難題。在提出新零售時,馬云進行了深度剖析:“很多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者互聯網巨大的沖擊,我個人覺得是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這才是未來零售業的關鍵。”
不可否認的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里,眼鏡從業人員在
南京明亮眼鏡總經理肖紹靜說:“過往的嘗試告訴我們,眼鏡零售的線上和線下不能盲目打通,否則,線下零售會遭到極大損壞。”所以他還在等待合適的時機將自己的線上項目與實體部分貫通。即使寶島眼鏡的O2O策略在今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依然無法抹滅過去兩年時間里,行業對其“線上到底是引流,還是分流”的持續爭論。這些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更精細的數據和更全面的管理系統。這些技術壁壘,將會是新零售模式的核心所在。
除了技術壁壘外,無法估量的投入與不確定的產出也讓人望而卻步。江門大光明眼鏡總經理王亮提到,電商的運營團隊花費不菲,不僅有高昂的基礎費用,還有業務分成。而且電商越成熟的地區,運營費用越高。
歸根到底,喧囂熱鬧的線上線下大融合背后,是科學化、精細化運營的比拼。只有“內功”扎實了,才可以多而不雜、變而不亂、井然有序。結合眼鏡零售企業的現狀,大家更應該深化定位,持續優化,做好“服務、專業、時尚”某一基礎選項。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