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光學眼鏡公司訴L視光科技公司買賣合同糾紛
原告K光學眼鏡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L視光科技有限公司支付貨款352922元。事實和理由:原告系鏡片生產商,與被告素有業務往來。2014年,經原、被告復核賬目,被告尚欠原告貨款352922元。
被告L視光科技有限公司答辯稱:被告賬目顯示為徐某,原告主體不適格,原、被告沒有發生過買賣合同關系;原告只開具一張增值稅發票,沒有主張過其他款項;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
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始,被告因經營需要陸續向原告購買眼鏡片。期間被告于2014年1月13日支付原告貨款50000元。2014年2月28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一份企業詢證函,載明徐某(K光學眼鏡有限公司),本單位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對本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企業的銀行存款及往來款項函證工作的通知》(財協字[1999]1號)的要求,應當詢證本公司與貴單位的往來賬項,下列數額出自本公司賬簿記錄,如與貴單位記錄相符,請在本函上“數據證明無誤”處簽章證明;如有不符,請在“數據不符及需加說明事項”列明不符金額。截至2014年2月28日,本單位尚欠貴單位352922元。原告在該企業征詢函的數據證明無誤處蓋章確認。同時函件載明本函為復核賬目之用,并非催款結算,若款項在上述日期之后已經付清,請及時函復為盼等。原、被告對上述事實無異議,法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案爭議的事實:1.原、被告是否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原告的主體是否適格問題。被告對原告提交的企業詢證函無異議,該企業詢證函所致單位為徐某(K光學眼鏡有限公司),徐某系原告K光學眼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結合被告于2014年1月13日支付原告公司的轉賬憑證,可以確認原、被告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原告主體適格。2.本案訴訟時效問題。被告出具企業詢證函未約定還款期限,故本案不存在已超過訴訟時效問題。
法院認為,根據原、被告陳述及提供的證據,能夠確認原、被告存在買賣合同關系,被告結欠原告貨款352922元的事實。被告辯稱原告主體不適格,與原告之間不存在買賣合同關系,本案超過訴訟時效,但對原告提交的企業詢證函沒有異議,故可以確認原、被告存在買賣合同關系,被告結欠原告貨款352922元的事實。被告結欠原告貨款后,未約定付款期限,原告可以隨時主張權利,本案不存在超過訴訟時效的情況。故法院對被告的抗辯意見,依法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L視光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原告K光學眼鏡有限公司貨款352922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6594元,減半收取3297元,由被告L視光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一. 判決適用的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五十九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對價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二項的規定。
第一百六十一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價款。對支付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在收到標的物或者提取標的物單證的同時支付。
二. 相關事項
1. 上訴人應按一審案件的受理費標準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對財產案件提起上訴的,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額交納案件受理費),在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時預交到市中級人民法院。
2. 當事人一般應自案件裁判文書生效后10日內向人民法院領取裁判文書生效通知書。
3. 當事人負擔的訴訟費用應在裁判文書生效后10日內到法院交納,或通過匯款交納;當事人需要退還訴訟費用的,應在裁判文書生效后10日內到法院辦理訴訟費用退費手續。
4. 根據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當事人必須履行。被執行人未按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未按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5. 當事人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后的二年內(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逾期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執行。
6. 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