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老家的人要表揚誰,不會說他“品質很好”“胸襟開闊”“出類拔萃”“才華橫溢”之類,而會說:他的做人(做事、作風)“筷子夾得上水”。大家知道,筷子其實就是兩根刨滑的竹棍,是不能夾水的,講某人“筷子夾得上水”,就是指這個人非常優秀,能做常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
仔細想來,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天生“筷子夾得上水”。有個朋友記憶力特好,一本人文理論書,只要讀過一遍,他就能給你講出每一章的主要內容;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讀上三五遍,他即可順溜地背下來。我周圍有許多教師與文藝家朋友,問他們是否有此種本事,大家都搖頭。
我的中學同學L君對色彩特別敏感,他學的是工科,長期在企業做工程師,退休了開始對繪畫感興趣,短短一兩年,他的畫便上了正軌,教他的老師對別人說:他教了三十年美術,對色彩感悟力強到L這種程度的并不多,隨便一個什么題材,他都能將色彩之間的細微差別弄清楚。L捕捉色彩的能力也可以說是“筷子夾得上水”。
然而,生活中的天才畢竟是少數,一般人想讓自己的“筷子”夾上水,還得費些功夫。曾任清代度支部左丞的陳宗媯在八國聯軍進京后,依然從容地生活,毫無恐懼之心。他的朋友李步沆曾在《<送陳農部宗媯赴長安詩>序》中這樣寫:“晝夜槍彈橫飛,持械榕索,夜則烽資射目,眾聲沸騰。謠言百出,頃刻數驚,變態靡常,禍機莫測……農部在松樹胡同原寓,安處如恒,昕夕過從,談笑無異平日,非志貞于素,焉能如是,其不去可及也,其從容不可及也。”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怕死,陳宗媯在亂局下能夠如此從容地生活,只能說明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金岳霖先生在哲學與邏輯學方面成就卓著,其做事業的執著也是筷子夾得上水的。金岳霖有個習慣,每天上午謝絕交游,也不干其他事,除了上課,一定讀書寫作。在西南聯大任教時,他住在昆明城西北的昆華師范學校。當時敵機經常對昆明進行轟炸,政府則會在敵人空襲之前發布警報,以便居民撤離。1938年9月28日上午,警報聲再一次響起,師生紛紛逃離,唯獨極其珍惜時間的金岳霖對警報渾然不覺,依然繼續著他的既定工作。后來,昆師中了好幾枚炸彈,所幸金岳霖所在的那棟樓未中,他才得以幸存。
因為年幼喪父,胡適經歷過手中無錢的生活,所以只要發現周圍的人有困難,一定盡力相幫。林語堂去美國留學,清華大學只給他半個獎學金,胡適以北大的名義私人出錢補足了另半個,林語堂學成歸來后才弄清事實真相。陳之藩當年留洋時家境艱難,胡適給了他四百大洋使他得以成行。有個小販愛好政治,時常跟胡適討論問題,患了病無錢就醫,胡適當即給臺大醫院的院長寫信,希望院長收治這個病人,費用記在自己名下……胡適在待人的慷慨上也是筷子夾得上水的。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想做到“筷子夾得上水”,先得有個行走的方向,這方向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生活態度”。你對生死看得輕,可以變得從容;你對工作極有興趣,能夠做到執著;你覺得他人對你很重要,因此會有悲憫心。方向走偏了,你會變得猥瑣、懶散、自私、庸俗。
我們也要舍得放棄一些欲望。一個人太在乎塵世的利益,太看重一時的得失,要做出常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是很難的。古今中外,那些讓我們仰望的人,那些在一個或數個方面“筷子夾得上水”的人,誰是整天躲在功利上過日子的呢?
人人皆可為堯舜,這是前人說過的一句話,非常勵志,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對于一般的人,在成為堯舜之前,還是先追求在某方面“筷子夾得上水”吧!
(編輯 王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