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摘要:目的 對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進行分析和比較。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有25例。采用利培酮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阿立哌唑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以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共計12例痊愈,10例顯著好轉,1例好轉,2例無效;對照組患者中共計8例痊愈,13例顯著好轉,2例好轉,2例無效;在治療效果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6例,占24.0%,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16例,占64.0%,在不良反應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中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然而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重癥慢性精神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并且嚴重的影響到患者和家屬的正常生活。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尚未明確,相關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與感知環(huán)境、思維、多巴胺受體、遺傳以及腦內5-HT等因素具有密切關系[1]。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面醫(yī)學界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進行分析和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有2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11例,男14例,年齡在21~49歲,平均年齡為(32.71±3.75)歲,病程為2個月~18年,平均病程為(8.51±4.26)年;觀察組患者中女12例,男13例,年齡在19~48歲,平均年齡(31.60±4.27)歲,病程為1個月~20年,平均病程為(9.04±3.71)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采用阿立哌唑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起始給藥量為5 mg/d,以患者的實際反應為根據對藥量進行調整,最高劑量為30 mg/d,在10 d的時間內加到治療劑量,保持20.3±3.2 mg/d的平均用藥量,進行為期2個月的連續(xù)治療,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要禁止患者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2]。服用的阿立哌唑為安律凡,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1305,10 mg/片。
1.2.2對照組 采用利培酮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起始給藥量為1 mg/d,以患者的實際反應為根據對藥量進行調整,最高劑量為6 mg/d,在10 d的時間內加到治療劑量,保持4.1±2.2 mg/d的平均用藥量,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連續(xù)治療,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要禁止患者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3]。服用的利培酮為思利舒,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0160,1 mg/片。
在治療過程中,以患者的病情為根據選擇苯二氮類藥物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改善,如果患者錐體外系發(fā)生各種不良反應,根據具體癥狀采用安坦、心得安等藥物聯(lián)合治療[4]。
1.3療效判定標準 ①痊愈:患者具有超過75%的PANSS減分率;②顯著好轉:患者具有50%~74%的PANSS減分率;③好轉:患者具有25%~49%的PANSS減分率;④無效:患者具有低于25%的PANSS減分率[5]。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各項統(tǒng)計數(shù)據均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頻數(shù)和百分數(shù)描述,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和組間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共計12例痊愈,10例顯著好轉,1例好轉,2例無效;對照組患者中共計8例痊愈,13例顯著好轉,2例好轉,2例無效;在治療效果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6例,占24.0%,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16例,占64.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嘔吐,肌強直、靜坐不能、震顫、體重增加等。在不良反應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作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情感癥狀、認知功能、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等各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抗精神病藥物在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時候主要是對患者的DA-D2、組胺H2、H1受體和下丘腦5-HT產生影響,由于在治療中會出現(xiàn)拮抗作用,因此會引發(fā)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6]。阿立哌唑能夠部分刺激患者的突觸前D2受體和5-HT1A受體,盡管其對5-HT2A受體存在著一定的拮抗作用,然而其能夠以患者內環(huán)境的相關神經遞質水平為根據調節(jié)激動和拮抗作用。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利培酮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患者的5-HT2A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進行阻斷,從而使精神分裂癥的認知癥狀、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得到緩解。在系統(tǒng)平衡狀態(tài)中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通過獨特的藥理作用治療精神分裂癥,而且均具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過程中,治療的時間越長,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就會下降,治療2 w后,利培酮的效果較好,但并無明顯差異。治療6 w后,使用利培酮的患者并未出現(xiàn)血糖升高的情況。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均具有顯著療效,而且在治療效果方面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這一結果表明,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中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療的過程中,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6例,占24.0%,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共計有16例,占64.0%。在不良反應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果表明,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安全性更好。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中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具有較好的效果,然而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伯軍,張華,劉嚴.阿立哌唑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與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0):1450-1452.
[2]裴雙義,宋珀槿,孫淑紅.阿立哌唑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6):825-826.
[3]張峰,王江.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臨床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分析[J].中華神經學醫(yī)學雜志,2013,12(5):521-524.
[4]程道猛,劉靖雯,黃鵬,等.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4):1825-1826.
[5]鄒凱,劉曉偉,袁菁,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489-490.
[6]柴艷麗,段娜.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9):148-149.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