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燕
摘要:目的 十堰市中心血站竹山分站是十堰市中心血站的派出機構,距離總站較遠,建站之初受空間、人員、技術和設備的限制,不能對血液質量做到全方位的監控。為了突破客觀條件限制,竹山分站在實踐中探索,努力做好血液質量監控,確保臨床輸血安全。方法 采取通過學習培訓等措施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和質量意識;健全分站內部質量管理機制,加強過程監控;通過質管科加強血液質量抽檢工作;與臨床科室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等措施對采供血全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發現改進的機會并不斷改進。結果 5年來竹山分站采取自我監控和總站抽樣監控的方式對各個環節質量進行監控,逐步形成了分站的質量監控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僅確保了臨床用血安全,員工的質量意識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結論 進行有效監控是轉變血站工作人員血液質量觀的重要途徑。淡化監控者與被監控者之間的界限,樹立全員質量監控的觀念,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在監控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使監控的作用從單純的監督、檢查、評價向導向、激勵、改進的方向發展。監控是一種手段,提高血液質量、確保血液安全才是目的。
關鍵詞:血液質量;分站;監控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邊遠山區,設立在竹山縣的十堰市中心血站竹山分站是十堰市中心血站的派出機構,距離十堰市中心血站150余公里,負責竹山縣、竹溪縣和房縣的血液采集、分離、制備、儲存和供應,血液檢測由十堰市中心血站統一進行。血液質量不僅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還影響著采供血機構的社會形象和地位,進而影響采供血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竹山分站成立之初,如何保證血液質量,確保臨床輸血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分站距離總站較遠,質管科受空間限制,分站內部受人員、技術和設備的限制,不能對血液質量做到全方位的監控。為了突破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努力做好血液質量監控,確保臨床輸血安全,分站在實踐中探索,采取分站自查和總站抽樣監控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分站的質量監控體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通過學習培訓等措施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和質量意識
員工的素質是影響血液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通過對員工進行法律法規教育、經驗教訓警醒,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專業技術培訓來規范日常操作,盡量減少工作人員在采供血過程中的失誤。
1.1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學習相關的規范要求和質量體系文件 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業務知識水平。年初制定當年的培訓計劃,將培訓內容分派給每一個員工進行備課。對培訓者的準備情況和被培訓者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未達標的重新準備或重新培訓。將培訓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內容。
1.2建立周會制度 每周召開一次例會,對上周的工作質量進行回顧性檢查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和解決。
1.3不定期的分析討論 每一位員工在工作中都會遇到一些質量相關的問題或難題,及時的分析、討論、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大家經常出現的錯誤,及時找到解決辦法,才能更好的把握質量關。學習借鑒兄弟血站或其他部門的工作方法和經驗教訓,對提高員工的能力素質都是很有幫助的。
2 健全分站內部質量管理機制,加強過程監控。
2.1成立質量控制小組 由科主任、業務骨干和內審員組成質量控制小組,對日常工作進行質量監控;每月月初對上月的工作進行質量考核;按照《血站質量管理規范》[1]要求,對工作中的不符合項、不合格品及時識別報告,并對所采取的預防/糾正措施進行跟蹤驗證。讓質量檢查的雙眼布滿每一個工作崗位,督促并帶領大家共同把好質量關。
2.2建立質量差錯登記本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建立有質量差錯登記本。每一位員工在工作中發現任何質量差錯或未遵守操作規程的現象都進行登記。質量控制小組成員督促大家記錄發現的差錯,對發現差錯不記錄者進行適當的處罰,每周例會時對上周的差錯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嚴重的差錯按照相關體系文件要求執行,未對血液質量造成危害的差錯不追究當事人責任,但要提醒大家引以為戒,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2.3將血液質量控制納入員工績效考核 分站內部制定了詳細的績效考核方案,血液質量控制是員工績效考核的一部分。績效考核實行積分制,根據不同的環節,對血液質量控制設立獎勵分,也有懲罰分。考核分數與員工當月績效工資掛鉤。
3 通過質管科加強血液質量抽檢工作
為加強血液質量日常監控,質管科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進行檢查考核,實時掌握血液質量動態。從而監督采供血工作人員各項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每季度在全站范圍內發一次質量通報,制定下一步質量改進計劃,為職能科室發現并提出改進的機會和建議,督促實施改進[2]。
3.1質管科定期作血液質量抽檢 質管科對分站的內審員進行質控采樣培訓,培訓合格后即可承擔分站的質控采樣工作。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要求[3],每月由分站采集質控樣品(包括血液質量抽檢樣品和消毒監測采樣),送質管科做檢驗。質管科每季度再自行到分站做一次質控采樣。樣品采集力求客觀真實,具有代表性。質管科及時反饋抽樣檢查結果,對發現的不符合酌情開出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單,相關部門進行分析改進。
3.2質管科定期到工作現場作過程監控 血液質量反映在采供血全過程中,不僅要提高采供血結果的質量,還要努力提高采供血全過程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的質量。把整個采供血過程納入監控之中,使采供血過程成為不斷反饋、不斷調節、不斷改進的反復進行的動態過程,達到提高血液質量的目的。每個季度質管科都到分站工作現場進行過程監控,全面了解采供血各環節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和設備的運轉情況等。監控結果在全站范圍內發質量通報。對發現的不符合情況質管科酌情開出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單,責令責任部門限期整改,相關部門提出預防措施并整改。
3.3每月由質管科對臨床用血單位進行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好壞、血液質量問題等,同時收集合理化建議。質管科將投訴情況和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4 與臨床科室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
通過加強血站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及時有效地為醫院提供臨床輸血相關的服務和信息,解決醫院臨床輸血的各種需要,才能提升臨床輸血與用血的質量[4]。血站應結合國際前沿輸血醫學理念與臨床輸血服務實踐,為醫院提供優質高效的輸血服務,促進臨床合理用血,推動輸血醫學的發展,保障“從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5]。
4.1與輸血科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本著全心全意為臨床服務的宗旨,我們供血部門的工作人員從改善服務態度開始,對員工進行全面培訓,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征求輸血科的建議,了解他們的需求,竭力幫助解決工作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取得他們的充分信任,讓他們給我們的質量和服務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不斷提高質量和改進服務,共同把好血液質量關。
4.2建立臨床科室走訪制度 堅持每月派業務骨干到臨床用血科室進行走訪,延伸服務范圍[6],與臨床醫生和護士進行溝通交流,聽取他們對血液質量和相關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工作流程、質量控制情況,對臨床用血提出合理化建議,對輸血操作進行指導。面對面的交流使大家更容易溝通,也多了一份理解,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4.3暢通血液質量投訴渠道。質管科通過采血現場、宣傳資料等各種方式公布血液質量投訴方式,開通24 h投訴接聽電話,使臨床科室和患者可以第一時間對血液質量進行投訴。同時提供有關血液安全、采供血流程及血液質量問題等有關知識的咨詢服務;對重大的血液質量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公布重大血液質量事件的處理過程和結果,糾正和查處血液安全檢查中的質量問題。
5年來竹山分站采取自我監控和總站抽樣監控的方式對各個環節質量進行監控,逐步提高了全員質量意識,形成了分站的質量監控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確保臨床用血安全。提高血液質量、確保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機構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采供用血是一個系統,它由采供血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采供用血物質條件等因素,以及血液質量管理、獻血員招募等非物質條件因素共同組成。因此,影響血液質量的基本因素無疑也應該是構成采供用血系統中的各個基本要素。血液質量的監控體系同樣離不開對上述各基本要素的監控。進行有效監控是轉變血站工作人員血液質量觀的重要途徑。淡化監控者與被監控者之間的界限,樹立全員質量監控的觀念,使監控與被監控雙方消除對立,達成共識。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在監控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使監控的作用從單純的監督、檢查、評價向導向、激勵、改進的方向發展。監控是一種手段,提高血液質量、確保血液安全才是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質量管理規范[S].2006-04-25.
[2]史小武,曹曉莉,葉世輝.淺析血站質量分析報告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3):320-32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計生委,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S].2015-12-17.
[4]陳麗紅.密切血站與醫院的合作,保證臨床輸血安全[J].內科,2015, 10(4):570-571.
[5]謝東甫,孟妍,沈元紅,等.血站如何做好臨床輸血服務[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3):348-350.
[6]張曉娟,張曉玲,張躍華.血站供血科延伸服務對臨床安全輸血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35):285-28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