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琴

摘要:目的 對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ICU置管患者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ICU置管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參照組僅應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的管道護理合格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氣管插管、鼻飼管等合格率均高于參照組(Р<0.05)。結論 在ICU置管患者的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管道護理合格率,有利于減少管道滑脫事件的發生,大大提高了護理安全性。
關鍵詞:ICU置管;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效果
ICU室是醫院治療危重癥患者的場所,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均會留置各類導管,護理難度明顯高于其他科室,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也非常高,若處理不及時或不恰當,隨時可能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ICU置管患者的護理中,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我院對收治的ICU置管患者應用了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取得了較佳的效果,現將詳情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觀察對象均為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ICU置管患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了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17~75歲,平均(43.5±2.5)歲;14例意識清醒,26例昏迷、智力障礙、躁動;13例氣管插管或切開置管,35例留置胃管,37例靜脈留針置管,22例留置尿管。參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16~76歲,平均(43.8±2.2)歲;13例意識清醒,27例昏迷、智力障礙、躁動;14例氣管插管或切開置管,34例留置胃管,36例靜脈留針置管,21例留置尿管。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值得比較。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管道護理,比如置管前進行置管宣教、固定并標識管道、防止管道扭曲或折彎等。在參照組基礎上,實驗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由護士長、護士、主管護士組成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下設有醫療小組長、管道護理小組長、消毒隔離小組長等。制定每位小組長的標準,并將職責明確到各個人身上,每周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分析發生或潛在的不良事件及其原因,找出潛在的風險,并提出整改措施。
1.2.2風險評估 護士長應根據相關標準對置管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若患者年齡在70歲以上、認知及視覺異常、躁動或使用特殊藥物,即可作為高危對象。對于這類患者,應意識到隨時可能出現管道滑脫的風險,對患者進行床旁交接后,注意采取個體化的防范對策。
1.2.3管道護理 護士長應每日評估患者的各種管道妥善固定與否、標識清晰與否、是否有管道脫出或者誤拔,通暢與否,有無置管不良反應、并發癥等,并嚴格交接班,認真做好相關記錄,然后體現在護理記錄單上,并把它掛在患者床尾。
1.2.4心理干預 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置管情況實施相對應的管理方法,盡可能爭取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置管前,先耐心向患者講解置管的原因、作用及置管時應如何配合;置管時,積極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其緊張、不安情緒;置管后,進行各種管道管理知識的宣教,告知患者保護管道的方法及脫落后應如何采取應急措施。
1.2.5改進管道固定方法 管道滑脫風險的發生與管道固定牢固與否密切相關。護理人員應對以往管道固定方法進行改進,妥善固定導管,如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固定方法。該方法固定牢固,可有效減輕患者的不適,減輕了護士的勞動強度,還可有效預防損傷。
1.2.6加強保護性約束措施 對于意識不清晰或者出現躁動的患者,應將其約束改為新型約束套。該約束套由棉紗、棉布、棉墊制作而成,具有透氣、柔軟與吸汗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而且,患者手指可隨意伸展與握拳,還可預防過度屈曲,不易脫落,可有效防止拔管。
1.3觀察項目 對兩組各種管道的護理合格率與滑落率進行比較,包括氣管插管、鼻飼胃管、留置尿管及靜脈留置針管。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χ2檢驗,P<0.05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管道護理合格率對比 實驗組的各種管道護理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參照組,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Р<0.05),見表1。
2.2兩組的管道滑脫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的各種管道滑脫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兩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Р<0.05),見表2。
3 討論
ICU病房是醫院救治危重癥患者的場所,而置管是該類患者的一大特征。由于多種因素影響,ICU置管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極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2]。因此,加強對ICU置管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非常必要。護理人員對潛在或存在的醫療風險進行識別、評價與處理,稱為護理風險管理[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實驗組患者應用了護理風險管理,參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從表1中可看出,實驗組的氣管插管、留置尿管及靜脈留置針管等管道護理合格率均在90%以上,明顯高于同時期的參照組。這表明,通過對ICU置管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如風險評估、管道護理、心理干預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管道保護意識,進一步規范了導管固定操作,導管固定良好,合格率較高。從表2則得知,實驗組的各種管道滑脫率均低于參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這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應用,由于提高了患者及護理人員的管道保護與固定意識,導管妥善固定,且平時注意預防管道脫落,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脫事件的發生率。這與相關文獻[4-5]闡述的觀點基本保持一致,進一步說明了護理風險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與可行性較高。
總而言之,ICU置管患者發生護理事件的可能性較大,加強護理風險管理非常重要。在ICU置管患者護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管道保護意識,管道護理合格率高,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脫的發生率,對預防各種管道脫落而引發的不良事件具有積極意義,旨在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君君,賈靈芝,徐德臻,等.ICU危重患者護理風險因素識別評估及防范策略[J].全科護理,2014,12(19):1799-1800.
[2]石慧.重癥監護病房內感染的合理控制與護理管理[J].黑龍江醫藥,2015,28(06):1372-1374.
[3]李希西,曾登芬,楊文群,等.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風險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05):81-83.
[4]張艷紅,王笑碧,潘三江.腫瘤科PICC置管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全科護理,2013,11(11):3140-3141.
[5]吳孟航,劉帆,王瓊.神經ICU 意外拔管護理風險防范策略[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1):2110-211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