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為8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給予循證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腦炎;循證護理;效果
小兒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科急性傳染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病情不斷加重,可誘發嚴重并發癥,例如,腦炎、腦水腫、心肌炎等,危及患兒生命安 全[1]。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不斷進步,臨床護理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與重視,是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保障[2]。基于此,為探究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本院以80例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為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循證護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相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包括男21例和女19例,年齡為4個月~7歲,(3.8±1.02)歲為平均年齡。觀察組,包括男24例和女16例,年齡為9個月~8歲,(4.1±1.07)歲為平均年齡。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診斷標準,且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例如,用藥護理、病房環境護理、對癥治療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由于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具有發病急、病情嚴重等特點,因此,及早診治,顯得尤為重要,并配合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患兒實際病情為依據,參考相關文獻及護理措施,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消毒隔離:皮膚接觸、飛沫傳播等是小兒手足口病主要的傳染途徑,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消毒工作,有效隔離,減少交叉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定時開窗,通風透氣,清新空氣,嚴格控制室內溫度與濕度,應用空氣消毒機,進行病房消毒。堅持無菌操作基本原則,對患兒的餐具、玩具等進行消毒。②病情監測:由于年齡偏小,患兒無法完全表達主觀感受,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情監測,時刻掌握患兒病情變化,查看患兒是否出現嘔吐、惡心等并發癥,一旦出現,需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及時采取處理措施。③心理護理:受疾病影響,患兒常處于不穩定情緒狀態下,患兒家長隨之產生不安、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強化心理護理,增加與患兒間的交流、溝通,通過玩具、游戲等形式,分散患兒注意力,促使患兒情緒處于穩定狀態下,增加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主動向患兒家長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緩解家長不良情緒,引導家長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④對癥護理:?訩飲食護理,護理人員以患兒年齡為依據,結合患兒喜好,制定飲食清單,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多攝取易消化、清淡、高營養食物,禁止食用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訪口腔護理,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常見的癥狀包括口腔潰瘍、皰疹等,進食后,護理人員指導患兒采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涑口。伴有潰瘍的患兒,聯合維生素 與蒙脫石散,涂抹至患處,堅持3~4次/d。?訫皮疹護理,護理人員定期更換床單,選用柔軟面料,減少對患兒皮膚的刺激,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皮疹被患兒抓破,誘發感染,加重病情。
1.3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護理2 d內,患兒體溫恢復至正常狀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②有效:護理3 d內,患兒體溫恢復至正常狀態,臨床癥狀呈改善趨勢。③無效:護理3 d后,患兒體溫、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錄入EXCEL表格中,利用SPSS20.0軟件,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χ2)進行檢查,用(x±s)表示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查,統計學有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基于不同的護理模式下,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效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是較為常見的腸道病毒類型,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潰瘍、皰疹,常伴隨有厭食、低熱等癥 狀[3]。近幾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兒日常生活,降低患兒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4]。因此,及時診治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科學合理的護理是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保障。
循證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以相關文獻和護理實踐為指導,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和疾病特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護理方案,將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盡可能滿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臨床護理整體水平,促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5]。
本次研究以80例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為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安秀菊.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10-211.
[2]宋金蘭.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23):252-253.
[3]陳雅靜.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13):2635.
[4]焦芳,王旭慧,高媛媛.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53.
[5]陳劍.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J].今日健康,2014,13(6):256-257.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