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通過社會普遍弘揚的思想道德規范和政治觀點,對全體社會成員進行一定的教育和影響,以便使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規范和全社會所普遍弘揚的價值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體現出以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即具有人文關懷。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109-01
0
一、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注重人文關懷能夠更好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在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人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切工作都要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而展開。
2.注重人文關懷能夠更好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從文關懷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與最終目的就是人的發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就是無論是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是教育的內容,都應當以受教育者為中心,依據不同人的特點設計合適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應當從尊重人、關心人、發展人的角度入手,努力將人文關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必須遵循的四個原則
1.堅持人性化的原則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確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的能動性、自主性和自覺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成為引導人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過程。理解人,就是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為人著想;就是要善于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就是要做到寬容大度,對于人的思想行為,只要是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不管是多么與眾不同,都應該寬容;就是要走近人,與人進行心靈的交流,從而達到化解思想矛盾、提升思想認識的目的。
2.堅持個性化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應從每個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實際出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注重人個體發展的差異,而不是把人囿于統一的模式之中。要把培養和發展人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列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目標,注重開發個體潛在的閃光點,給每個人創造自主發揮的空間,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優勢,使他形成獨立高尚的品格。
3.堅持生活化的原則
生活是生命之源。離開生活的生命關懷是蒼白無力的。生命是生活的基礎,生活是生命的顯現,關注生活就是關愛生命。思想政治教育應從關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其釋疑解惑和解決實際問題,緩解其壓力,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應對生活的能力。
4.堅持幸福化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成為幸福化的教育,通過教育使人理解幸福的含義,體驗幸福的境界,具有創造幸福的能力,具有奉獻幸福的品質,成為擁有較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高品位的人,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唯此,才能使人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發展和對他人、對社會所應履行的責任與義務,自覺地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去更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不斷發展自己。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的途徑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倡導和諧的教育理念,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培育和諧精神,引導受教育者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養受教育者健康、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幫助受教育者消除心理上的孤獨感和失落感,以開闊的胸襟和豁達的態度看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在待人處事中,要引導受教育者樹立起平等、團結、友好、協作的理念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培養受教育者的團隊協作精神,互敬互助,寬容待人,與人人建立深厚友誼,共同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一種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人際關系氛圍。
2.關注受教育者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有多方面,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在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后,要求滿足高層次需求的愿望就會變得強烈。因此,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自身情況予以密切關注,關注他們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創造讓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要引導受教育者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把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他人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統一起來,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貢獻的過程中,增強價值認同,養成良好習慣。
3.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對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建立健全對受教育者的心理疏導機制,完善對受教育心態疏導、調適與平衡的工作體系,促進交流渠道暢通,及時幫助受教育者解決心理上的問題,緩解受教育者因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而造成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若得不到及時的心理疏導,不僅會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會挫傷受教育者工作與生活的積極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心理咨詢體系的建設,注意觀察和了解受教育者心理情緒的變化,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與心理訴求,將心理咨詢與輔導滲透到受教育者思想行為的各個方面,幫助他們找到合理的宣泄情緒的渠道,消除內心的若悶,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調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