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燕
【摘要】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見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性。但現實中學生的閱讀量卻令人堪憂。作為學生啟蒙的、個性品質形成關鍵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努力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和形成閱讀習慣等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指導學生閱讀,促進閱讀效果呢?筆者在不斷嘗試著各種做法。
【關鍵詞】 學生 閱讀 語文老師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179-02
0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活動一:上課外閱讀課。
閱讀課是最受歡迎的課,也是我們班最幸福的時刻。班干部會在課間把圖書角的書發到每一個同學手中,他們一上課就靜靜地讀起來,而我坐在講臺上觀察學生們讀書的樣子,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會發現,有的孩子讀書的時候神情專注,非常入迷,他們顯得特別可愛;有的孩子卻隨意地把書頁翻來翻去,或是四處張望一番,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這樣的孩子,準是平時不愛讀書的,發現這樣的學生,我會繼續給他觀注,找他談話鼓勵他多讀書,慢慢地,這樣的孩子也會有所轉變。后來的閱讀課上,學生都讀得很認真。這時我也會放心地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和學生一起讀,我非常享受和學生一起讀書的靜謐時光。每次閱讀課我們還會拿出最后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做一個簡單的交流,學生可以隨意談談這節課的讀書收獲或者自己發現的好書,沒讀完的同學下課后還可以找圖書管理員續借那本書。學校閱覽室有大量的藏書,我也會每月帶孩子們去幾次。在那里,孩子們讀得更加高興,常常舍不得離開。
這樣,以閱讀課為引子,學生的讀書熱情被帶動起來,讀書活動也會在課下繼續延伸,班級讀書的氛圍也愈加濃厚了。
活動二:舉行閱讀交流會。
去長沙參加了國培回來之后,使我對讀書交流會有了很多新的認識,我也總結出了許多讀書交流會的方法。那之后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在班里開展一次閱讀交流會。學生事先做好準備,讀自己寫的讀后感或者批注、讀精彩優美的段落,交流自己一段時間的讀書心得或推薦自己喜歡的好書等等,方式非常靈活。在交流會上,以學生為主,我只是適時地作以點評,這樣讀書交流會的功能變得多樣化,既是學生展示自我閱讀水平的機會、又是學生了解讀書信息的一個平臺,有效地促進了班級閱讀活動的開展。
活動三:課前一分鐘“美文共賞”。
每天的語文課上課前一分鐘,由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把自己平時讀書時精選的文章、詩歌或段落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從第一組第一個孩子開始,每天進行。孩子們對這項活動很重視,也很期待,提前一天就會精心準備。經常會有學生選的文章或文字優美或語言風趣,讀得也繪聲繪色,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從第一輪的上臺朗讀到第二輪的脫稿朗誦,再到接下來的美文鑒賞評論,難度加大,孩子們的閱讀面擴大,表達能力明顯增強。
活動四:制作個人文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他們的習作水平也逐步提高,不少學生的文章在各類競賽中獲獎,還有學生的文章在報紙刊物上發表,我和他們一起享受著閱讀帶給我們的喜悅。我還鼓勵他們把平時寫的習作打印下來保存,精選一部分做成個人文集,對孩子來說,這將會是他們成長道路上一筆寶貴的財富。三年級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做過一次,面比較窄,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做了,并且主要靠家長的幫助。上學期期末,學校布置老師們制作個人文集,我響應學校號召就把平時寫的一些東西稍加整理,做了一本,雖然時間緊張,水平有限,做得很粗糙,但是也蠻有成就感,于是拿到班里把我寫的一些文章和小詩讀給學生聽,他們都聽得異常興奮,說實話我覺得自己寫得很一般,可是在學生那里還是得到了熱烈的掌聲,這就是我們的學生,他們是那樣天真質樸,你只需稍稍做一點努力,就可以得到他們的認可甚至是崇拜!他們紛紛向我詢問文集的制作方法,個個摩拳擦掌也要出自己的作品。我也很樂意地向他們講解制作方法,后來,我又請擔任我班信息課教學的老師在信息課上教他們word文檔的操作技巧。
活動五:評選“讀書大王”。
為了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我采用了很多措施,激勵學生多讀書。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時候,我設計制作了“讀書晉級卡”的卡片和“讀書大王”的證書。只要有家長簽字的紙條,每讀課外書二百頁就可以得到一張讀書晉級卡,每學期根據讀書晉級卡的數量評選“讀書大王”。學生們為了能得到讀書卡,能評上“讀書大王”,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一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使我們班的孩子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課堂上完成作業后,他們就會自覺得拿出自己喜歡的書來讀;課間,也能看到很多孩子在教室里專注閱讀的身影。
二、做學生閱讀的引路人
1.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我們平時在課堂上給學生講的是一篇篇短小的文章,而學生在課外讀的,卻是一本本完整的書,如何來讀整本書,學生是需要老師的指導的。所以,我告訴學生,讀一本書,有的地方可以略讀,一目十行地讀,有的地方,需要詳讀細讀,反復地品讀,甚至需要做上批注。做批注的方法很靈活,在自己有所感悟的文字或段落旁,寫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個字,可以是一句話或幾句話,還可以是代表自己情緒的一些符號。在讀經典著作的時候,我教給學生三步讀書法,即:一、快速通讀,了解故事情節;二、細細品讀,體會人物情感;三、抓住重點語句,認真反復地讀,加深體會。其實這也是把一本書先讀厚,再讀薄,再讀厚的過程。
堅持做到課內重視方法的引領和指導,同時充分挖掘課外素材,使兩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閱讀課文《學會看病》時,我們除了講述文本內容、根據本單元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來體現人物個性特征之外,還把課本后面補充的閱讀材料《剝豆》和課外尋找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兒子的創意》等與本文作者畢淑敏相關的、寫作方法相似的文章,用課件出示或打印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當然,課外補充的閱讀材料,可以是同一作者相類似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相類似的作品,還可以是各具特色的其他作品,這樣也進一步培養了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提升了教師的閱讀水平。
2.不拘一格,推薦好書
在圖書的選擇上學生是非常需要指導的。低年級的時候,我主張學生可以多看圖文并茂的繪本,多讀童話故事,三年級以后,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讀一些中外名著。
我經常會把給我的孩子買的一些書,比如一些精彩有趣的繪本,拿到班里去和學生們一起分享。每次閱讀指導課,我會指導低年級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七彩太陽雨》等單個繪本;推薦中年級閱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神奇的校車》等整套繪本;高年級則更多地聯系課本知識,如根據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推薦學生閱讀《字的童話》一套共8本書籍;根據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名篇;根據六年級下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課,推薦學生閱讀海倫·凱勒的相關書籍等等;同時,孩子們配有采蜜集、摘抄本、日記、周記等,要求學生進行閱讀摘抄,注重平時的積累。
我自己讀過的好書,覺得適合學生讀的,也會推薦給學生。比如去年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讀懸疑小說,先是讀《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然后又讀了美國作家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數字城堡》《天使與魔鬼》、《騙局》一套四本書,讀完還覺得不夠,又讀了風靡網絡的《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些書除了后兩部《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太過恐怖,難登大雅之堂,不能介紹給學生,其他幾部可都是經典的好書。我就先在班里問學生有沒有人讀過福爾摩斯,結果有十多個學生舉起了手,于是下課后我就在教室里把這十多個學生召集在一起,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大談了一番福爾摩斯探案如何之神,旁邊圍觀的學生聽得眼睛都亮了,紛紛表示也要去讀,后來我又告訴他們丹布朗的幾部書比福爾摩斯更好看,于是他們開始排隊借我的書,排不上號的喊著要自己買來去讀,到現在我那一套書還沒能全部收回,有兩本還在學生中傳閱,也算物盡其用了。
很多時候,我給學生推薦的書都是因時制宜,不拘一格。學《竊讀記》這篇文章,這是作家林海音寫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我就指導學生讀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舊事》,閱讀交流課《夏洛的網》上完以后,我又把作者懷特寫的另外兩本童話故事《吹小號的天鵝》和《精靈鼠小弟》也推薦給了學生;每到假期的時候,我會上當當網上看一些熱銷的書籍,選擇一些推薦給學生。
三、親子共讀、家校攜手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偉大女性宋慶齡如是說。理所當然,如果只是強調學生在學校多閱讀,而回家還是守著電視、手機或電腦的話,那永遠無法培養出熱衷閱讀的孩子。
于是,我取得家長們的支持,每學期統一購置書籍充實班級圖書柜,每兩天進行一次讀書漂流活動,即學生可借閱自己喜歡看的書籍和其他同學互換,并帶回家和父母一起閱讀,看完后共同簽名、寫讀后感等;班上的書看得差不多了,再把自己的書帶到學校來和同學互換,繼續開展讀書漂流活動。我還組織開展講故事比賽,閱讀速度競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所有孩子積極參與手抄報、黑板報等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活動。同時,邀請家長們觀摩競賽、擔任活動指揮或評委、參與聽課和優秀家長經驗介紹等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們的多種能力、促進了綜合素質的發展,也調動了家長們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做一個幸福的語文老師!